经络是中医的观点,但是有科学依据吗?
现在经络在科学上已经被认为是传统医学。经络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密切相关。如果一条经络的功能不正常,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病后,外邪可进一步沿经络传至脏腑。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及里的传递途径,也是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之间相互影响的途径。
因为经络有一定的循环部位和脏腑络脉,可以反映其脏腑的病证。因此,临床上根据疾病的症状,结合循经部位及相关脏腑,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如胁痛,很多疾病都在肝胆,而胁痛部位是肝经、胆经的循环场所。人们根据经络沿线的经络,或经络气聚集的某些穴位出现的疼痛、结节、索状反应物,以及皮肤形态、温度、电阻的变化来诊断和治疗疾病。比如肺有病变,中府穴就可能有压痛。
经络理论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尤其是针灸、推拿和中药方剂。就像针灸一样?循经取穴?,是经络理论的具体应用。如胃病,常沿经络取足三里穴;胁痛,选太冲穴等。中医治疗也是通过经络这个通道,让药物到达患病的地方发挥其治疗作用。如麻黄入肺、膀胱经,故能发汗、平喘、利尿。金元四大家中的张结古和高力也是根据经络学说创立的?引经据典做药?理论。对于头痛,羌活用于治疗太阳经络;柴胡用于少阳经。
通过自由基成像技术的改进和应用,在生物体内发现了清晰的与经络一致的线性路线。是目前世界上最清晰的经络展开图。此外,在单纯性肥胖中,采用穴位清除自由基的方法,获得类似针灸的疗效,是有效证明自由基与经络关系的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