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的经济怎么样?

改革开放以来,仙桃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1991名列全国百强县(市),在1992-2001被评为全省综合实力百强县(市)10,在197。

仙桃经济发展抓住了四大机遇。第一次是抓住联产承包制后农村生产力空前释放的机遇,以“退田还湖、退田还渔”为突破口,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第二次是在80年代中期,抓住了金融环境相对宽松的机会,抓住了一大批乡镇工业项目,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三次是小平同志南巡后,仙桃率先实施“开放强市”战略,经济规模和发展空间显著扩大。第四次是在江总书记“5·29”讲话和党的十五大前后。他着眼于打破“社”、“公”、“私”的思想桎梏,大胆探索公有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形式,在深化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近年来,仙桃始终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大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形成以轻为主的工业体系。纺织服装、医用卫生材料及无纺布、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工业轻结构”格局初步形成。以迈亚集团、银丰集团、厉安良、广益、宇博公司为龙头的纺织行业,形成了先进锭子20万锭、精纺面料65438+万匹的规模,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档面料生产基地和最大的牛仔生产基地。迈亚集团于2000年3月成功上市,进入国家直接派出的“512强”。以奇美、金仁达公司、亚太之友、新发塑料等一批百亿企业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材料及无纺布产业正在向企业化、集团化发展,年产值出口交货值超过5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医疗卫生材料及无纺布加工出口基地。医药化工以鲍斯集团、先光公司、先龙集团、凯亚药业、圣通药业、诺德生药业、艾可胶囊等几大骨干企业为支撑,带动日化、医药、农业产品的全面发展。食品加工业依托台湾省旺旺、福建亲亲、香港宏发等品牌企业的突破,成为新的产业支撑。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以水产品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南渔北牧”的格局基本形成。水产养殖已发展成为全市农业的战略性产业和主导产业,并被列入省重点水产板块建设项目。2002年,全市水产面积55.6万亩,水产品总量20万吨,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水产品产值8.9亿元,占农村畜牧业和渔业总产值的36.4%。畜牧业异军突起。2002年,全市生猪存栏70万头,家禽584.8万只,鸡蛋4.22万吨,肉类6万吨。随着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全市形成了以365.438+08国道为重点的654.38+万亩蔬菜走廊。2002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5.456亿亩,生产蔬菜565.438+0.1.4万吨,成为武汉、三峡、荆州等市州的“菜园”。

——坚持外向型带动战略,外向型经济成为仙桃经济的重要支撑。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向型企业187家,占87.4%。其中外资企业68家,自营出口企业36家,供应型企业83家,形成了出口主体、出口产品、出口市场三大多元化格局。外贸出口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市第一。2002年,全市外贸出口44654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无纺布产品出口占全国的40%,是中国最大的无纺布产品和医用卫生材料加工出口基地。Maia成功走出国门,与巴西Nuevo Ortizante成立合资公司。目前,仙桃不仅工业对外开放,企业、商业、城建等行业对外开放,经济外向度超过30%。外向型经济已成为仙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主要经济结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主体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一座新兴的中轻工业城市正在江汉平原崛起。三大产业中,第二、第三产业已占据主导地位;在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中,农业比重逐渐降低,轻工业和重工业比重逐渐升高,轻工业比重远高于农业和重工业。2002年,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1.8:41.4:3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比重为75.6:24.4。

人们的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进入小康水平,正在向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迈进。2002年,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3153元,比上年增长2.2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20元;人民的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消费水平稳步提高。2002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807元,比上年增长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