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敷是什么意思?

湿敷是指用药汤将纱布敷在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湿敷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湿敷时,毛巾、纱布等物品需要先用药水浸湿,再敷在伤口上。一般能起到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感染、促进皮肤愈合。

但湿敷应尽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允许盲目操作。如果对药物有过敏反应,要遵医嘱及时停止湿敷。

迹象如下:

1,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当患者因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皮肤温度下降时,可采用中药对局部进行湿敷热敷,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肤温度。

2、肢体无菌性炎症

患者出现肢体无菌性炎症后,可局部应用中药湿热敷,可加速炎症因子的吸收,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3.闭合性损伤

如果患者是由于外力撞击造成闭合性外伤,可以等到伤后三天再用中药湿敷热敷,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瘀血肿胀消退,也有助于缓解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