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简介
2英文参考外和谐【中医术语考委会。中医术语(2004)]
外部和谐[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外桩[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概述外痔(1)是病名[2]。出自《为一千美元做准备》第23卷。指生于肛管齿线以下,以异物感或肿痛为主要表现的痔疮[3]。包括结缔组织外痔(鸡冠痔、珊瑚痔)、静脉曲张外痔(气痔)、血栓性外痔(葡萄痔)[3]。其临床特征是发胀、疼痛和异物感。
4外痔的病因病机* * *裂伤,邪毒入侵,或排便分娩用力过猛,导致气血凝滞,再加上外邪入侵,皮肤就会增生,形成赘皮。
5外痔的症状一般不痛,多为出血,局部有肿胀、肿胀,久而久之皮瓣过度生长,* * *部位有异物感,炎症时有明显疼痛[2]。
6外痔的分类外痔可分为血栓性外痔、冗余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四种类型[2]。
6.1静脉曲张性外痔(气痔)静脉曲张性外痔是指瘀血在外静脉丛中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瘤。
静脉曲张外痔牙线下静脉曲张肛管,摸起来软软的,紫黑色,瘤体呈椭圆形,腹压增高时,瘤体可稍增大变硬,局部* * *,瘤体可变小变软。
6.1.1静脉曲张性外痔的病因病机大部分静脉曲张性外痔是由于内痔在II、III期反复脱出,或产后长途跋涉、负重过大,导致筋脉横向崩解、气血瘀滞所致。
6.1.2静脉曲张外痔的诊断发生在齿线以下的肛管内,局部有椭圆形或长条状肿瘤,摸起来软软的。排便或负重出行时,肿瘤增大,呈紫黑色,难以按压,一般会有异物感,中毒时可肿胀疼痛。
6.1.3需要与静脉曲张外痔鉴别的疾病6.1.3.1血栓性外痔多生于* * *,突然肿大,疼痛剧烈,像葡萄一样,颜色青紫,难以按压(2-3天后)。
6.1.3.2结缔组织外痔结缔组织外痔赘生物逐渐增多,质软,排便或负重行走时皮瓣无明显变化。
6.2血栓性外痔(葡萄痔)血栓性外痔是由于外痔静脉破裂,血液外渗,淤滞于皮下,凝固成块而引起的。表现为* * *边缘突然剧烈疼痛,出现暗紫色肿块。血栓性外痔多发生在* * *左右两侧。一、静脉曲张外痔突然肿起来,像葡萄一样,开始是暗红色,逐渐变成青紫色,又硬又滑又痛。
6.2.1血栓性外痔的病因病机为血热,或静脉性外痔,排便时用力挣,或负重出行,使外痔静脉破裂,血液外溢,淤滞皮下,凝结成块。
6.2.2血栓性外痔的诊断一般发生在夏季,多在肛缘截石位的3点或9点。发病时* * *部突然剧烈疼痛,肛缘下可见一暗紫色肿块,压痛明显,分界清楚。3-5天后疼痛会减轻,有时小血块可自行吸收。
6.2.3需要与血栓性外痔鉴别的疾病:内痔嵌顿,齿线上内痔嵌顿,肿块较大,肛门周围甚至3-5个,疼痛逐渐加重。时间久了,就会被侵蚀坏死,渗出滋养之水,躁动不安。
6.3结缔外痔(梳状痔、珊瑚痔)结缔外痔是指结缔组织增生和* * *周围皮肤(皱褶)肥大。包括前哨痔和外痔。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 *异物感。
7外痔诊断* * *边缘有皮,逐渐增多,质地较软。一般不痛,不出血。它只感觉到* * *异物感,只有中毒肿了才会有疼痛感。截石位6,12发生的外痔,往往是肛裂引起的。外痔发生在3,7,11点,多伴有内痔。
8外痔的治疗8.1内治法外痔一般不需要内治。外痔感染出现毒肿疼痛时,可用清热利湿法止痛,如参汤或五参汤。
外痔可分为气滞血瘀、湿热下注、脾虚气滞等证型。
8.1.1气滞血瘀型外痔是指气滞血瘀,肛门边缘有肿块突出,排便时可增大,可出现胀痛或坠痛,有异物感,局部可触及硬结节,舌质紫暗,舌苔淡黄,脉涩。
8.1.2湿热下注型外痔是指以肛缘肿胀、灼痛或水样便、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为常见症状的外痔[3]。
8.1.3脾虚型外痔?虚而气沉),脾虚气滞,表现为肛缘肿胀,* * *肿胀,似有排便感,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弱为外痔常见症状[3]。
8.2外治法外痔以外治法为主,可选择熏洗、针灸、结扎、挑痔、手术等方法[2]。若红肿疼痛,可配合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的口服药[2]。
(一)可用苦参煎剂冲洗,以防感染。
(2)外痔肿痛时外用痔疮膏或黄连膏。
8.3其他疗法外痔较大且常肿胀疼痛时可手术切除。具体方法是在局麻下做放射状梭形切口切除外痔,注意尽可能保护肛管皮肤。
8.4静脉曲张外痔(气痔)的治疗8.4.1辨证治疗静脉曲张外痔一般不需要内治。如果是中毒,可以按照以下证型治疗。
8.4.1.1湿热下注型外痔是指以肛缘肿胀、灼痛或水样便、舌红、舌苔黄腻、脉滑为常见症状的外痔
8.4.1.1.1症状:肛缘肿瘤肿胀、胀痛,甚至渗出滋养水;舌红,苔黄腻,脉滑。
8.4.1.1.2辩证分析:当体重偏远,大便衰竭,经络横通,气血停滞时,肿瘤就会肿大;湿热毒感染,气滞血瘀加重,会引起肿痛;湿热致渗,滋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是热侵明显的标志。
8.4.1.1.3治疗方法:清热利湿,理气活血。
8.4.1.1.4五神汤、活血散瘀汤处方治疗。
8.4.2外治肿胀明显时,先用苦参煎剂熏洗,再外用消痔膏或黄连膏。
8.4.3其他疗法及手术治疗应彻底治愈,并行外痔静脉剥脱术。
8.4.3.1适应症:单纯性静脉曲张外痔、混合痔外痔。
8.4.3.2的操作方法是取截石位或侧卧位,用19Lo新洁尔灭* * *,进行局部麻醉或舒窈麻醉,用组织钳提起外痔顶端,用剪刀在外痔周围作放射状纺锤形切口,然后分离皮下的静脉曲张,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一并取出。术后用凡士林纱布或消痔膏或黄连膏纱布压迫伤口。每天用芒硝溶液坐浴,将消痔膏涂于创面,直至痊愈。
8.5血栓性外痔(葡萄痔)的治疗8.5.1辨证论治8.5.1.1气滞血瘀型外痔是指气滞血瘀。瘀血,表现为胀痛或坠痛,有异物感,局部有硬结节,舌质紫暗,舌苔黄,脉涩,是外痔的常见症状[3]。
8.5.1.1.1症状:肛缘肿瘤突出,疼痛剧烈,肛缘圆形、紫红色,质地坚硬,压痛明显;口干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细。
8.5.1.1.2辩证分析表明,血热,大便时难以挣动或负重而行,气血瘀滞,血热狂冲,脉断。血溢脉时,皮下见肛缘肿瘤,颜色紫暗;血热时,口渴;如果血热内燥,就会出现便秘;舌红苔黄主热,脉弦主痛。
8.5.1.1.3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的治疗。
8.5.1.1.4凉血汤、地黄汤。
8.5.2外治法:先用苦参煎剂熏洗,再涂痔疮膏,1次,每日1次。
8.5.3其他疗法:必要时手术取出血栓。
8.5.3.1外痔适应症大血栓性外痔患者3天内不能吸收。
8.5.3.2的操作方法:将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在肿块中央作放射状切口,用止血钳分离出血肿块,修整多余皮肤,然后用黄连膏纱布压迫伤口,每日换药1次,直至愈合。
9关于痔疮(痔疮[1])是疾病的名称[4]。又称痔疮、痔疮[5]。《黄帝内经·苏静文琪·田童论》:“使足,筋脉横解,肠癖为痔。”。指内痔、外痔、混合痔【1】。即直肠末端及皮下肛门黏膜下层扩张、静脉曲张形成的软静脉丛[4],或肛门肛门下血栓形成、增生形成的结缔组织[3]。男人、女人和孩子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有“十个人有九个痔疮”的说法,其中年轻人占大多数。痔疮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中医对痔疮早有认识。古人说“痔疮是痔疮的起源”。在古代,痔疮意味着突出。九窍有小肉突出的人叫痔疮,也不是生在* * * *侧的,比如鼻痔、眼痔、牙痔。但是现在痔疮指的是* * *痔疮。
详见痔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