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为什么古代人不能活到60岁以上?

为什么古代人不能活到60岁以上?我来为你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郭德纲在相声中说,在民国时期,只要一个男人过了30岁,有一些地位的男人就会蓄起胡子,扮演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开始向受人尊敬的方向发展。当郭德纲讲述这个故事时,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笑话,因为它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很难理解。毕竟我们很多人30岁还没结婚,少部分人博士还没毕业,所以民国时期的人就开始演老先生了。是不是有点故作姿态?

但是,只要我们知道中华民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就应该判断郭德纲不是在开玩笑。民国男性30岁开始进入老年状态。只能说民国那个年代人的寿命太短了,逼着大家加快人生历程。

在古代,不仅普通人的平均寿命短,皇帝的平均寿命也不长。有学者统计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从始皇帝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2500年的历史中有400多个皇帝。其中皇帝的生老病死可以查的大概有200个。这些皇帝的平均寿命实际上是39.2岁,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皇帝活不过40岁。下图显示了明朝皇帝的寿命。显而易见,明朝皇帝大多英年早逝。

皇帝可以享受他那个时代最丰富的食物供应,最好的医疗条件,最稳定的外部环境。皇帝的寿命如此之短,可想而知吃不饱的普通人能活多久。古代人寿命短有几个原因:

1,生产力落后,粮食生产效率低,所以古代人普遍营养不良。你现在去寺庙,会发现寺庙里的佛像大多都是胖乎乎的,这反映了古代人的期望,因为在古代,普通人都羡慕胖子。一个人胖,说明他能吃饱,这在古代是很值得炫耀的。再加上中国古代灾害不断,落后的生产力导致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所以每次灾害都会造成局部或全国性的饥荒,大规模饿死人。

正如小沈阳所说,你看到纪晓岚的食人在历史书上是三个字,但他在小沈阳看到过真实的场景。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就是中央政府自古以来就要肩负起动员全国资源救灾的责任。

2.医疗条件落后,各种寄生虫瘟疫横行。天花、鼠疫等传染病不仅可以大面积缩短普通人的平均寿命,甚至可以改变历史。现在我们很多人提倡返璞归真,向往山林,认为纯净的大自然是健康的,是好的,其实是一种反智主义的表现。身边很多人都喝山泉水养生。事实上,在野外喝这种未经检验的水是非常危险的。水看起来很清澈,但是水中看不见的寄生虫卵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比如血吸虫病。当然,我们现在有先进的医疗手段,各种寄生虫都可以治疗,但古人没有这样的手段。体内生了寄生虫,就得拼命打,或者抓几个吃不死的中药象征性治疗。

古代瘟疫能走多远?比如三国时期,恒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全国户数1607万余户,人口5006万余人。到三国末年(280),魏蜀吴只有1,490,000户,剩下5600,200多人(金兆丰《中国通史·粮食篇》)。据考证,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军队中瘟疫流行,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很多皇帝因为医疗技术落后而短命。

3.频繁的战争也是古代人寿命短的重要原因。明代学者考证,先秦时期(从周平东移算起)共有661次战争,平均每年约1.2次;秦汉战争682次,平均每年1.6次;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最多,1.677次,平均每年4.6次。隋唐五代时期,由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之变,战争也很多,***1411次,平均每年3.7次;到宋辽金夏,虽然隔了几个政权,但相对稳定,不像魏晋南北朝,所以只有620次战争,平均每年2次左右。元明时期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由于明朝多方的麻烦和日军的频繁入侵,战争次数也达到了1141,平均每年三次。

如此频繁的战争对青年男子的消耗非常大,而作为劳动力主体的青年男子被大量消耗后,土地就会大面积荒废,然后每当发生自然灾害,就会造成饥荒,大量人口死亡。

这三个原因是古代人很难活过60岁,平均寿命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古代的人为了对抗超高的死亡率,会大量生育,所以在我们的文化中认为孩子越多越有福气。孩子多的话,不可能所有人都短命,但会有一部分人长大后死去。

分析完这个问题,我们真的很庆幸自己能生活在这个生产力发达,医疗先进,国家稳定的时代。短短几十年,我们的平均寿命从民国时期的35岁,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77岁。都说人生70岁,现在70岁的人比比皆是。我们现在最大的担心是房价太高,存在营养过剩。如果以前的皇帝知道这些担心,一定会说你们这些人真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