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怎么做

摘要:中药灌肠又称肛肠用药。它是将中药汤剂或粉剂灌入肛门并滞留在直肠和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功效。如何做中药灌肠揭开中药灌肠应注意的问题

中药灌肠怎么做

1,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以取得配合,并指导患者排便以利于药物吸收。

2、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左右侧卧位、膝胸位)

3.用石蜡油10cm-15cm润滑肠道冲洗袋前段,从肛门15cm-20cm处插入。液面距离肛门不到30cm,药液缓慢注入,便于药物滞留。手术过程中,应询问患者是否有操作时的不适。如果术中有阻力,不允许强行插入肛管。

4.注药后翻转肛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前部,拉出肛管,用卫生纸轻轻压出肛门,并要求患者取膝胸位,尽量耐心。药液应保持约30m-1h,以利于药物吸收。

5、整理物品,物品按消毒原则处理。

中药灌肠的适应症

1.用于高烧等病症镇静催眠。

2.控制肠道感染。例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和肠易激综合征。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

4.减少血液中含氮物质,如氮血症。

中药灌肠注意事项

1,手术前了解患者病变,掌握灌肠位置和肛管插入深度,一般视病情而定。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用左侧卧位,插入深度为15 ~ 20 cm。溃疡性结肠炎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度应达到18 ~ 25 cm。阿米巴痢疾多在回盲部,应采用右侧卧位。

2、减少肛门刺激,应选择小肛管,压力要低,用量要小;为了促进药物吸收,插入不能太浅。手术前一定要把大便排空,必要时先做灌肠。

3、一般剂量100ml-200ml,小剂量液体灌肠应加倍,以增加吸收率。

4.慢性肠道疾病患者晚上睡觉前要输液,灌肠时间越长越好,减少活动。

5.灌肠的温度要适宜:一般39℃ ~ 40℃。可根据药物性质、年龄、季节进行调整。清热解毒温度宜低,宜在10℃至20℃之间。清热利尿药略低于体温,20℃ ~ 30℃为宜;补阳散寒药的适宜温度在38℃-40℃之间。老年人的药温要高。药的温度冬天要高,夏天要低。

6、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后或大便失禁的病人,不宜保留灌肠。

7、向患者及家属宣讲中药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和肠道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8、灌肠管、垫圈,用后应消毒。肛管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应按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