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的区别
低钠血症的症状随着血钠减少的速度而变化。如果细胞容积发生变化,引起低渗性脱水,可表现为严重的循环衰竭、四肢冰冷、脉细数、尿少、前囟凹陷;随着低钠血症的发展,体液向细胞转移,可表现为脑细胞水肿的症状,如嗜睡、乏力、昏迷、惊厥等。对于低钠血症,它表现为神经肌肉应激改变,如张力减退和腱反射减弱,有时与低钾血症相鉴别。
低钠血症应治疗原发病,2/3渗透或等渗含钠溶液可用于补充低渗性脱水的累积损失。如果血钠低于120 mmol/L或水中毒,应使用3%氯化钠溶液。当出现严重颅内高压症状时,可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对于SIADH,应限制水的摄入,必要时给予利尿剂,适当补充尿液流失的钠量。
重度低钠血症< 120mmol/L),中度低钠血症< 130mmol/L,轻度低钠血症< 135mmol/L
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称为低钾血症,多见于长期禁食或少食,钾盐摄入不足;呕吐、腹泻和长期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引起的钾排泄过多。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和肌肉功能障碍。钾流失越多,速度越快,或者Na+和Ca+浓度同时升高越多,症状越明显。低钾血症常与原发病症状混杂,容易延误诊断,应引起重视。静脉补钾时,尿量必须在30ml//小时以上。不要过度。严禁静脉注射。
临床表现
1.四肢无力、弛缓,腱反射缓慢或消失,严重者呼吸困难。2.头脑淡漠,眼神呆滞,昏睡无意识。3.恶心、呕吐、腹胀和肠麻痹。4.心悸和心律不齐。
诊断基础
1.长期禁食或少食,呕吐,腹泻,长期使用利尿剂不补钾。2.乏力、腱反射减弱、精神淡漠、嗜睡、腹胀、肠麻痹、心悸、心律不齐等临床表现。3.血清钾低于3.5毫摩尔/升..4.心电图显示T波呈扁平、双向或倒置,并出现U波。
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引起K+缺乏的原发病,恢复正常饮食。2.补充钾盐。
用药原则
1.补钾的时候,能吃就尽量口服,不能吃就静脉补。2.静脉注射氯化钾,严禁推注,一般加葡萄糖溶液滴注,浓度不得超过3%,滴速每分钟不得超过80滴;每24小时滴量不要超过6g ~ 8g。3.当伴有酸中毒时,可用碳酸氢钾代替。4.谷氨酸钾可用于肝功能损害的患者。5.当心脏明显受累或伴有镁缺乏时,可使用L-天冬氨酸钾镁。
辅助检查
1.根据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发病,做相应的“A”和“B”项检查,以明确原发病的诊断。2.治疗期间反复检查血生化和心电图,及时调整补钾。
疗效评估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清钾、心电图恢复正常。2.改善:症状和体征改善,血清钾和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3.未解决:症状体征无改善,血清钾低,心电图异常。
专家提示
低钾血症发病率高,其症状往往被原发病掩盖,容易被误诊。因此,对于长期少食、禁食、多尿或呕吐腹泻的患者,应及时补充钾盐。另外,在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清钾可能不低。当酸中毒得到纠正时,可能出现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常伴有低钙、低镁,两者症状相互混淆。在补钾的同时要注意补充适当的钙和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