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县简介及详细信息

钟山县地理位置钟山县是农林大县,广西商品粮基地,春季烤烟基地,锡钨主产区,最大的大理石生产基地,也是全国秸秆氨化养牛基地,名优特产品种类繁多。农产品主要有大米、春烤烟、大肉李、沙田柚、红瓜子、香米、黄牛等;全县森林覆盖率52.4%,水电储量5.6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21.0万千瓦;县内有大理石、花岗岩、锡、钨、煤等20多种矿产,特别是中山锡锭和“中山白”(广西白)大理石,以易开采、质量上乘而闻名中外。

行政区划钟山县位于桂东北部,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东邻贺州市,南接昭平,西接平乐、恭城,北接湖南省富川、江华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西南地区进入粤港澳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钟山县辖钟山、程响、王杲、西湾、回龙、石龙、凤翔、珊瑚、羊头、铜鼓、公安、唐嫣、应家、清塘、红花6个镇,华山、两岸2个瑶族乡。县委、县* * *所在地中山镇面积45平方公里,距广州356公里,距梧州200公里,距桂林176公里。

2002年,西湾镇划归贺州市八步区管辖。

2005年,钟山县撤销两个镇。撤销程响镇,整建制并入中山镇,中山镇位于程响镇河东路;撤销应家镇,整个建制并入青塘镇,镇* * *驻地不变。

县城规划钟山县投资3500万元建设集集会、商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世纪全景广场。钟山县规划期及发展规模如下:近期1,995 ~ 2005年,人口增长至67000人,土地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未来2005-2015年,人口增长到15万,土地20多平方公里;到2015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56万人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40%,即其他非农产业人口22.4万人以上。县城功能区划分为:城东工业区、建材工业区、轻工区、仓储区、北路商住区、诗鬼路生活区、河东生活区。目前,县城的功能区划已经形成,并日趋完善。此外,县域交通规划实施较为顺利。近年来,建成高等级硬化混凝土路面街道34条,总长24926米,面积534786平方米,全县基本实现水泥混凝土路面;县城环卫清洁区清扫路面达30万平方米;其他公共设施基本齐全。

历史渊源是钟山县,汉代属南海县,隋唐属贵州何琳县,岭南道属贵州。宋元时属广南西路的广南路、贺州、赵州,明清时属贺州、平乐府。民国时期,设立钟山县,划归广西桂林道。建国后仍称钟山县,隶属广西省平乐区。195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富川、钟山两县,并入富中县,隶属平乐地区。1958年7月改为梧州地区。1961七月,富川、中山分治。1962年3月,国务院决定恢复钟山县,隶属梧州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3月,隶属贺州地区行政公署。

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山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1994、1995、1997被评为全区“双文明”建设先进县,1994、1996、1998、2000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区“双拥”模范。1998获得自治区第二届“南珠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竞赛先进城市奖,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称号;2001还获得了自治区第三届“南珠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赛优秀城市奖。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商业氛围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工业农业近年来,钟山县按照“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方针进行调整,确保了全县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2001年,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4.03: 38.45: 27.52,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目前,钟山县社会经济所有制结构已由改革开放前的100%公有制逐步转变为国有、集体、私营、个体私营、合资、联营、租赁、承包,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经营格局。

近年来,钟山县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从科技、资金、农资、劳动力等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扶持农民发展以烟、果、牧、水产为主导产业的生产。200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641亿元,比上年增长6.54%。

钟山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立优质水稻、烟草、无公害蔬菜、林果、畜牧业生产基地。沙莉娜、福牌四季葡萄等龙头企业成为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世纪80年代,钟山县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发展,形成了以烟草、建材、有色金属冶炼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工业企业的主要产品有卷烟、水泥、大理石和花岗岩板材、原煤、锡锭、结晶硅、松香、日用陶瓷、汽车配件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4.59亿元,比上年增长7.02%。

商业贸易钟山县把搞活商业流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发展贸易,逐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体制和多种所有制结构发展的钟山县新型商业模式。200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万元,比上年增长8.7%;城乡市场成交额38.65438亿元。

近年来,钟山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738元;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1714元;单位职工平均货币工资7700元。

改革开放以来,钟山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来,钟山县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和现代化新城建设的标准,积极开展市政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县城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道路宽阔,供电、供水、排污、文化、体育、卫生、金融、保险、商业等设施发达。目前,中山已建立了优质的水稻、烟草、水果、蔬菜、畜牧、水产养殖基地,逐步建成了以烟草(辅料)、石材、冶炼、水泥、瓷器、农药、宝石加工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同时,中山也成为桂东北的投资宝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投资者来中山经商。

钟山县风景名胜区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类型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10类为***5。

钟山县境内有碧水岩、荷塘风光、大川莲花古戏台、华山水库、状元峰、石龙石桥等众多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开发价值,是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碧水岩:全长4000多米,是中国罕见的特大溶洞,经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测量。洞内最高点100米,最宽处90米。蜿蜒曲折,变化多端,有巨大的洞厅、高大的石柱、宽阔的沙滩、大地下河等四大奇观。被海内外游客誉为“天下第一洞”。莲花池景区:位于县城西18km,公安镇323国道旁,方圆6平方公里的莲花池自然景区目前尚未开发,一切源于自然。景区内无数石峰拔地而起,峰峦翠绿,变化多端。山里有几个荷花池。每年夏末秋初,池塘里迷人的荷花在浩浩荡荡的人山人海的映衬下,画出一幅自然而绚丽多彩的山水画。景区绵延十余里,风景如画,又称“荷塘十里画廊”。其中,景区公婆山中央有一块罕见的人像形石头。两座栩栩如生的石峰相互靠近,在群山中鹤立鸡群。

花山水库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北33公里的花山瑶族乡,由秦丝支流大花江截流而成,集雨面积76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4450立方米。建于1984,在水面上形成宽阔的岛屿景观,与水闸塔、大渡草、大观楼相映成趣,形成景色秀丽、亭台楼阁的景观。冬季,水库内有侯鸟栖息,水面上常有白鹤等珍稀水鸟,更添美景。华山水库与龙口温泉、莲花古戏台、二地宫、牛庙蛇场等周边景点组成华山景区,自1990起接待外国游客,形成了国内外知名品牌——华山梦之旅。

钟山县荷花池十里画廊素有“小桂林”之称,风景秀丽迷人。中山旅游线路简介

中山风情一日游

浏览有“天下第一洞”之称的碧水岩,观看瑶族风情表演,坐牛车观赏荷塘十里画廊,游览华山水库、牛庙蛇场。

二、贺州两日游一晚

D1:游浮山、姑婆山、鲁花温泉

D2:游碧水岩与荷塘十里画廊

三、贺州两晚三日游

D1:鲁花温泉姑婆山游福山,

D2:有秀水风光、风雨桥和清水岩。

D3:参观黄姚古镇和汤和十里画廊。

钟山是一处文物景观,位于南岭山脉中段,朱蒙山脉和都庞岭山脉的西南部。古代有水岸(富江)、南通广信(梧州)、南海(广州),有秦丝江西通过灵渠与溧水(漓江)、湘江(湘江)相连,与中原相连。随着秦始皇南守武陵山,修成交道(新路),成为中原。中山开始成为西汉的县城。身临其境,你不仅可以一睹秦始皇和吴晗挥舞的长鞭和长驱直入的铁蹄,还可以探寻更新时期野生动物、新石器时代人类和战国时期人类生活的轨迹。千百年来使得今天的中山人文气息浓郁,各种古遗址、古石桥、古井、古建筑、古民居群、摩崖石刻都带着某个时代的烙印。

迎驾古镇位于古道秦丝河西岸。宋末明初开始有街,清、康、甘三代达到鼎盛。目前还有近1000米的石板街。

钟山县以门楼水巷分为七等;原有店铺近200家,包括几个大排档。古镇三面背山,一面临水,山中溶洞众多,有田燕洞,有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有明代万历年间的“百人顺道”石碑。镇街前有近百亩连片的池塘,秦丝河就在不远处。河岸是人民公社时期修建的堤防,上游有一座水泥桥,桥头有一座英国起义纪念亭,下游有一座近百米长的古木桥。英甲齐家街的背面,是英甲起义的地址——粤东会馆,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会馆是四合院结构,上面七层,下面七层。整个建筑由花岗岩和硫磺砖砌成,会馆前的飞檐、横梁和拱门之间有许多浮雕壁画。门的两边有双龙戏珠的浅浮雕,上面有童童瓷砖。门楣和麻雀置换上有姿态各异的戏剧性故事人物木质浮雕,瓦檐下则有蜷缩回望的木龙。大门两侧有一对极其俊朗的隶书石对联,大门的石匾是“粤东会馆”四个杨刻楷书,字体非常厚重。石匾上有画家绘制的大型山水人物,人物表情、场景生动,反映了清代岭南社会。英甲粤东会馆曾是民国时期国民党的粮仓。1947年6月,广西区工委领导的英甲起义在这里开仓扶贫,几千吨小米一夜之间成了方圆人的粮食。因此,英甲粤东会馆成为英国起义的重要地址,200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会馆曾经是电视剧《酒是故乡的酒》张福的场景。

渔婆村位于钟山县25公里的唐嫣镇,地处喀斯特地貌的群山之中。村子依山傍水,村前溪水环绕,村后绿意淋漓。周围的笔架山、龙头山、三台山栩栩如生,景色十分宜人。历史上因为学者、陪审团多,所以官员、富豪也多。

钟山县人多,是方圆有名的富巢、官家之乡,村院深高,寨固如堡,素有“小南京”之称。渔婆村创建于宋代,祖籍廖正义(宋元丰秀才,江西抚州府金鸡县人)。由于他在赵志旧县龙坪的官职,鱼坡房,一个美丽的山,迷人的水和凉爽的冬天,被选为他的儿子和孙子的住所。元末,受瑶庄人起义的干扰,迁居贵阳,明中叶回乡。

廖正毅考入元佑,师从苏文公,苏文公曾了解常州。他被命名后,入党,在竹林里当了一名佛教徒。两集白云云溪幸存。

渔婆村一直是一个注重教育的村子,尤其是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学而优则仕成为村里的一大风气。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这个村子里有近20个举人和秀才,大部分都是进了秀才府后出去做官的。有的官员去云南赶车,文,梧州连长,副连长,沈荣,河南光山,桂林,隆平,陵川,柳城,全州等州县,知府,巡抚,教,纪,儒。村里的田地远至恭城、荔浦,很可能买下天下所有的田地。尤其是玉溪这个村子,有很多田地。解放前85%以上的人都有比较多的田地,真是有名的一窝富。目前,渔婆村还保存着几十栋老式青砖房,几十厘米厚的护村石墙,以及一些古井、门楼、石板巷、石桥、古寺、石牌坊。其容恩石牌坊是该村最具特色的古建筑,也是广西著名的古建筑之一。牌坊位于该村廖氏宗祠前。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本村秀才廖世德为姬启祖所建。牌坊占地10.30平方米,四柱三室,五层,内廷顶,宽6.18米,深65438+。石柱立在石基上,柱前柱后都镶有鼓石以保护柱子。其中中柱正面雕有石狮,明代主楼前脊两端饰有翘尾鱼吻,中间为宝葫芦顶,四个拱门之间为雕花窗。横檩下的石碑上竖刻着“四荣”二字,花被托起。2000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道村位于钟山县南部,距县城约15公里。村子始建于宋代,依脊而建,前池后脊,很有气势。村中古宅遍布,炮塔巍然耸立,步步为营,如探古堡。

这个村庄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古宅相连,家家户户砖瓦相连。巷道如山城,高楼耸立如城堡。有一些地方特色。其次,村里家家户户都是石库门,家家户户都用花岗岩做门框,刻门对(对联)。雕版分两种,对联对仗工整,内容正面,部分饰以浮雕图案。据说很久以前,村子里出了一个举人。成名之后,他放弃仕途,回到家乡,创办私塾,开始教书育人,过着清贫孤独的生活。这在封建社会是村民难以理解的。一年又一年,举人老了,但村里的年轻一代却长大了。在他的毕生努力下,村里涌现出一批文人墨客,村民们也开始明白这个举人的良苦用心,对于纪启德来说,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个崇尚文化的诗礼之家,从而有了这独特的风景。

这个村的房子一般根据地形分为两层,一层向前,二层向后,前面是走廊,后面两侧是猪圈、牛圈,中间是天井。

钟山县城的天井旁,有一个上下(二楼)的土梯。往下走的主屋是三个普通的房间,中间是正厅,两边是房间。在后退和前进之间有一条走廊。走廊除了通向正厅前部,还通向两个厨房,进入主屋两侧的房间。一般前廊和主屋的两个房间或厨房都与外界相通,是很有特色的农村建筑。汤和村位于钟山汤和风景区内,钟山风景区内的主要村落,距县城约15公里。村子四面环山,据中央说,村子围着池塘转,房子建在池塘旁边,青石铺路,绿树环绕。古道上的老房子,其实是一个古村落的原始标本。在20世纪70年代的文物考古和普查中,在村里的山上发现了大量野生动物的遗骸,收集了大量大熊猫、犀牛、亚洲象、野猪、鹿等野生动物的骨骼化石。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的系列大熊猫化石标本仍收藏在村子后面的山洞里。

大田舞台位于钟山县城西公安镇大田村,距县城约10公里。建于清光绪四年(即1878)。采用砖、石、木结构,呈凸形,高度10米,由前台和后台组成。前台宽6.37米,深5.5米。后台宽10.12m,深3.6m。基础高度为1.8m..整个舞台由青石和青砖砌成,雕工极其精致圆润。八柱梁架,八角藻井,鼓石垫柱,青砖墙,青石为基,基旁雕八仙祝寿,雕龙戏珠,台上雕二虎扶角,嵌二狮以示神韵,后屏饰山亭、彩凤鹤等木雕,工艺精湛,构图和谐。舞台简洁、典雅、华丽,符合力学和声学原理。整个戏台属于水口寺附属建筑,掩映在古树美竹之中,清溪环绕,整体环境优雅别致,幽静舒适,是广西少有的古戏台之一。

钟山县一中。1981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舞台所在的村庄大田村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村庄。老房子、古榕树、古樟树,在池塘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

石龙大桥位于石龙镇前,横跨石龙河南北两岸。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光绪重修,全长40m,宽5.2m,高12m,主拱跨度14m,副拱跨度7m。全桥用青石拱门建成。

石龙大桥桥堤两端各摆放一对石狮。桥面两侧的石栏杆、望柱、檐篷均饰有浮雕图案,望柱外侧刻有“龙蟠东水”、“石锁珠江”八个英雄大字,两石栏杆上分别刻有“龙玩珠”、“双凤朝阳”、“双凤朝阳”。“访圣人”、“访茅庐”、“借东风”、“西湖借伞”、“送别十八大”等精美生动的神话、传说和轶事,给这座桥增添了绚丽的光彩,不仅反映了清代精美的浮雕艺术,也反映了清代戏曲艺术的繁荣,预示着清代文化艺术的繁荣。

总之,钟山县石龙桥是一座集建筑、雕塑、雕刻、戏曲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在建筑、雕塑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为广西古石桥所罕见。2000年,石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还有另一个与石龙桥一起修建的古戏台,位于石龙街,离石桥不远。其形制与大田戏台基本相似,也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莲花戏台位于中山市梁安瑶族乡莲花村,距县城约20公里。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龙王庙在戏台南50米处。舞台平面呈凸形,宽7.85米,深5.44米,水平长12米,深4.45米。整个建筑面积96.2平方米,桥台高1.73米,前檐高13米,青石基础,砖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物品,前脊饰龟鱼宝珠,二层地砖面饰龙玩珠两个,台口上方八角藻井,天花板绘八宝图案;前台两侧斗拱之间雕有狮子,背景中间的屏风上画着一个歌女手持琵琶翩翩起舞的画面。上面是一个大拱门,上面写着“河清宴”四个字。台基上有龙凤、花卉、人物的石雕浮雕,下方嵌有戏台起源铭文。背景的两侧是由风和火组成的山墙。与背景相通的两扇门上有“蜻蜓”和“凤舞”的木雕横匾。屋脊由双鱼座支撑。2000年,该戏台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