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艾灸大师分享

我见过的病都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虚,一个是瘀。所有的疾病最后都可以用这两个字来概括。当然,单纯的虚血瘀很少见,都是虚血瘀夹杂。久病必虚,久瘀必虚,久虚必瘀。

如果人不生病,这两方面都要兼顾。气血阴阳要充足,经络要通畅,要自然健康。艾灸温,暖其虚,暖其虚;也可以用艾灸,使经络畅通,总的原则是不痛,痛则不痛。就是这样。

所以艾灸治疗就是靠温热的力量,温补其虚,疏通其瘀。抓住了虚与瘀,就抓住了病根。

有一种说法是阳变气阴形。比如南方三四月份的天气,梅雨连绵,室内潮湿容易产生细菌,人的关节容易受到湿气的侵袭。如果太阳出来了,这些马上就消失了,环境干爽,人舒服。这叫阳化气。阴成形就是体内产生的肿瘤、痰,都是成形的东西,都被认为是阴邪。

人天生有阳,阳气充足,可以融化体内的阴邪。我们提倡的是壮阳,扶正,艾灸的温热力量正好可以“杨琪”,就像太阳出来了,病就好了。

想要艾灸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懂得规律。目前我比较喜欢以下四种艾灸治疗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组合使用,或随意使用。

编号1

第一种方法是以痛为损,以症为点。

哪里有问题,比如颈椎不舒服,艾灸要直接敷在局部。然后,一开始艾灸不要施在最疼的地方(个人经验),因为那个位置最堵,你可以在那里开,但是周围还是停滞不前,还是不行。所以我会先用药灸温热周围,然后你再灸最疼的点,活水自然就出去了。

当然,如果艾灸一段时间效果不好,可以配合实际的方法,比如艾灸中的局部放血拔罐,持续两周左右。但是为什么一开始不用这些呢?因为就像袋子里的一块冰,你只是用针戳一下冰。还是冰,冰还在包里。但是,如果你先用火把冰融化成水,再用针,就不一样了。水会出来的。这就叫给邪气一条出路,前提是把这个邪气变成容易发泄的气。还是那句话,叫阳化气,阴成形。

像肩周炎的问题,首先考虑的肯定是局部不通,虚与瘀并存,直接在最疼的部位周围艾灸。一般在这些无法通行的地方,冷空气一下,冷水一碰,就难受,因为阳光不足。在这些痛点附近做药灸。艾灸后,患者会有舒服夸张的感觉,想呻吟。艾灸一两个星期就会改善很多。如果比较重,血瘀比较严重,配合前针放血,或者直接拔罐拍打,给邪气一条出路。效果会很好,因为里面的气血在动,容易出邪。

NO2

第二种方法,用高火点燃很多穴位,主要是任督、二脉穴。

任督二脉的穴位能使全身的阳气充盈,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也是调整内科的重要方法。

第一个穴位是关元,这是温阳养生的第一个重要穴位。关元对女性的作用特别好。它是子宫所在的地方。我用它来治疗妇科疾病,尤其是有阴气形成的子宫肌瘤,附件囊肿,还有这里的药灸,直接融化里面的阴邪。现在的应用最让人惊讶的是,有一个20岁的患者让她并排关关元。鸡蛋大小的囊肿已经停止月经好几年了。半个月后,所有症状消失,肚子变小,囊肿变得比小指还大。后来因为去了外地,继续艾灸了一个月。打电话给我然后怀孕。

第二点就是神阙,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先天之源,四俗之所。点的边缘是0.5英寸,这是舒舒,与奶油密切相关。在它旁边,是舒天,大肠的上升点。艾灸能导大肠经,增强人体降浊能力,这是提针的重要穴位。艾虎众生提醒你三根艾条一起用。在四关之一的这个区域,三个穴位都可以考虑。众所周知,穴位是一个随着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而不断漂移的区域,就像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北回归线上漂移一样。

第三个穴位是中脘,主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属土,五行中,土独浇灌四方,无他,万物原生。

第四个是骶骨,呈倒三角形。这个三角支撑着整个脊柱,就像蛮荒时代的星期天,而且是天竺,可见此地的安定。俞灏老师曾经说过,那是本质隐藏的地方,人的本质就是从这个地方出来的。所以艾灸可以固精。

第五个穴位是至阳穴,对应的是心,心像,在自然界中是太阳,是君火,是五脏之主。精气从本地转移到阳。艾灸此穴可加强上部阳气的供应。然后是大椎穴,大椎穴是七阳之会,艾灸可以补阳。在教材中,此穴的用法多为下法。个人觉得艾灸无论风寒风热都能补。艾虎众生提醒你,为了补阳,阳气充足,自然正气存在于内,邪不可干。此外,增强阳气会增强人体驱邪的动力和能力。

第六点是银辉点。这一点的应用,在道教中一直是个秘密。他为任督冲三脉相交,艾灸可以直接沟通,调节阴阳。可以说前几个点都是在为这个点打基础,做铺垫,前几个位置都很到位。打通了。这个会阴部艾灸很神奇。虚寒体质的人,会立刻感到全身发热。无数严重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

第七个穴位是百会穴,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比如脑中浊阴重,阳气不足。下面六个穴位的火,这里又是一个艾灸把阳气举到头上,使七个穴位成为一个局,一个阵。没完没了。我用这个治疗儿童抑郁症。中药是菖蒲、玉瑾、牛膝汤,配合艾灸、百会,直接融化里面的阴浊,使大脑清醒。症状马上就解决了。脑血管疾病的人还是很多的。有人认为中风之类的患者本来就肝阳上亢,真的不适合艾灸。风和火很容易相互扇风,加重症状。这个问题要看脉搏。阳虚多动者,我有后招,但多为痰浊,故大胆用之。艾虎众生提醒你,我认识一个老师,直接给中风患者艾灸一百次,让出血引起的脑水肿迅速消失,以消除里面的阴邪。还有阳气不升的失眠,直接艾灸很神奇。

做完这些穴位,还需要用涌泉穴来收尾。一艾灸涌泉穴,艾灸产生的内热,可向下牵引,化大火为少火,取其少火少气之意。使用这个穴位的直接效果就是治疗失眠,极其神奇。很多病人,我建议他在睡觉前艾灸几分钟。在我当地的医院,一个针灸老师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十几年来第一次上班迟到。由此可见此泉之力,泉为肾之先天之根,艾灸自行升降。

这八个穴位可分可合,可与第一种方法结合。原因就是这样,但是没有固定的方法,怎么流畅,怎么有效,怎么来。

第三名

第三种方法,取上病降下,诱火归元,诱阳归阴,降浊阴。

晚上要静养,让阳气入室,回归阴气。有句话叫沉默满阴。人静的时候就像雨后的一潭。水开始从浑浊变清,沉淀物开始下沉。最后,池子里的水是清澈的。

所以,想睡个好觉,一是要安静。如果你不能安静,那就让他回到室内,通过方法回到元和阴。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艾灸烧其涌泉穴,可以使火降下来,降低头上的浊气,使神府清晰,失眠自然会改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艾灸到哪里,神就会聚焦到哪里,然后气血就会聚焦到哪里。想太多也是失眠的一大因素。处理想太多就是认真做事,坚持下去,忘了自己。灸泉,我们的思想就会集中在泉上,然后人的本能气血就过去了。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失眠的病人。他很恼火。他脉搏四溢,双脚无力,一看就是个精明的人,精于算计。当时我在他涌泉穴刺了一下,然后叫他晚上再灸一次,然后这个穴位半夜就会把东西拿出来。至于什么,我成了哑巴。第二天来找我,神清气爽,一见到我就问。他昨天一直在关注,没有发现什么东西出来。我说,你先坐下,我来看看脉搏。寸寸不溢,脉搏柔和很多。我问他还觉得胸闷吗,他说胸口突然空了。直到我说昨晚睡得怎么样,他才反应过来。我已经很多年没这么放松过了。其实就是神能控精的浅层应用。

值得一提的一点是泰西,自己涨自己跌。艾灸,肾水可以益经,同时也可以降浊,让浊下去。此穴多用于阴虚症状严重的糖尿病。你可能觉得阴虚不适合艾灸。如果真的是阴虚,如果只是艾灸,真的不合适。但如果真的是阴虚,煎服可以配合艾灸,达到阳中求阴的效果。艾虎众生提醒您,在临床实践中,真正阴虚的很少,大部分都是瘀血,阻塞了全身围绕阴的通道。这个时候可以大胆的艾灸一下,服用这个泰西就有这样的效果。

还有成山。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抽筋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小腿在抽搐。为什么?因为寒气是从脚开始的,这个地方容易积寒。冷设置下,筋短。

而且痛经、宫寒的人,大多在这里有结、有积。艾灸在这里可以融化腹部的寒气,很多子宫肌瘤、更年期、囊肿甚至不孕不育的人都可以从这里想到办法。他和腰象一样,承担着上半身的重量,而承山穴本身属于足太阳,可以用来治疗寒性腰痛。很多时候这个地方艾灸的时候整个腰腹部都发热。承山,承山之重,可见这个位置是艾灸专家的必争之地。

第四名

第四种方法,在上述规律下,使庆阳上升,这不得不提。

就是从上部取穴治疗下部。尤其适用于中气郁结证。脉象一般可见,寸不足,似关池脉尾沉。这个方法只有一个点,就是百会穴。

百会穴是全身阳气的聚集地。一般情况下,很多阳气都是从这个位置散出来的,所以封这个百会穴是很好的治疗方法。比如很多过敏性鼻炎的人都是阳虚的。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很多症状。

也可以试试,就是戴帽子会把头捂得满是汗。戴帽子其实是一种养阳气的方式,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你一戴上它,太阳的精神就会慢慢向外扩散,然后越盖越多。有些过敏性鼻炎,哮喘,或者风寒感冒,流鼻涕,阳虚,盖百会穴,第二天,症状会大大减轻。

还有,百会穴也是归阳的重要穴位。艾灸对于那些头晕严重或者喝醉了就止不住呕吐的人来说是一大绝招。我在五楼和七楼的研究生宿舍的时候,有个兄弟聚会喝酒。他不太会喝酒,所以出于感情喝了很多。当他回来时,他只是躺在地上。我们给他端来一盆,让他吐。吐完之后,他喝了一点水就吐了。后来我们用这一招,艾灸了一百次才止住呕吐。

在临床上,对于女性崩漏,我们肯定会用一个穴位来藏白,因为它可以调血。不过有一个穴位效果更好,就是百会穴,在百会穴艾灸,会加强阳气提升力,捕捉血液。

对于上述情况下艾灸的应用,只是下陷需要加强抬力的症状,其他时候很少用,因为火是上火的,人体的规律是让火下潜,所以这种方法很少用于非下陷的疾病,这也是为什么我前面说艾灸后要用涌泉穴来收他的炎症。

总结

艾灸要遵循八个字——少火少怒,强火多食。

很多人相信艾灸能治百病,盲目艾灸,艾灸后发现自己很容易虚弱,身体也不如以前了。这样的情况很多。在临床应用中,我也体验过,强灸不好。凡事都有个限度。

少火生气,就是说如果在合适的时间艾灸,身体会非常舒服,就像我们健身一样,打太极,慢跑,都会让身体无比舒服。

大火吃气,说明艾灸很猛,你会发现耗气特别猛,就像快跑一样。在跑步结束时,你的身体没有运动,但它很痛。

所以艾灸要讲一个度,以舒适为度。而且每个人的程度不一样,需要自己去尝试。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也是阳气开始生长的时候。这个时候艾灸其实是最适合人体滋养阳气的。到了下午,阳气开始进入室内,人体要静,要静,要充满阴气。到了晚上,气血要藏在房间深处。所以晚上艾灸其实是有害的。把阳气带出来了,就多余了,气就绰绰有余了,就是火。

当然也不是不能艾灸,下面的穴位都可以艾灸。比如一个泉,可以引火下行,引阳入阴。但是这个方法应该是少生气,强一点。把握不好度,就是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