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蘑菇的技术?
一、菌袋的制作
配方一:1.79%杨木木屑,20%麦麸,1%石膏,0.1%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2.将玉米芯粉碎成45%蚕豆粒度、40%杨木木屑、13%玉米粉、1%石膏、1%石灰粉和0.1%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木片要陈化半年以上,麦麸必须新鲜,无霉变,无虫蛀。
第二次混合:称取上述原料后,将锯末、麦麸、石膏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翻4-5遍,然后将多菌灵、石灰放入水中,搅拌均匀,用喷壶喷入干料中。一边浇水,一边将物料混合均匀,将培养料的含水量调整到60%左右,即当用手捏料时,湿料变成一团,手指间出现水滴但不滴落。
三包:低压聚乙烯薄膜,大包尺寸25×55 cm,中包17 ~ 20× 55 cm。大袋可装2.0 kg干料,中袋可装约1.5 kg干料。装载前,密封塑料袋的一端,直到它完全密封。将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松紧适宜的袋子中。手工打包的料包中间没有软度,两端也没有下垂。
第二,绝育
1.土蒸笼的建造:选择直径为1.5m的大铁锅,建造一个长×宽×高为2× 2× 2.5m,容积为8 ~ 10 m3的土蒸笼。每口锅壁内外用高标号水泥打磨,用木方或铁条做直径1.7m的帘子,放在锅面上,用麻袋覆盖,防止扎破料袋。然后用1.5mm厚的镀锌板做一个直径为2.1m的锅盖,搭建蒸锅备用。
二、锅内加水:火消毒前,锅内加足水,锅内水位距离窗帘20厘米左右。然后把塞好的袋子上下对齐,分批放到蒸笼里的帘子上。
(3)火、加热、杀菌:装锅前要先开火,锅内温度要达到100℃,持续4-6小时。继续加热,温度保持在10小时,再闷一个晚上。待料温降至70℃时,抓温出锅,迅速移入冷却室,待料袋内温度下降后再接种。
第三,疫苗接种
消毒间:使用前4天,将放电的工具放入室内密封的门窗内,达到室内密封不漏风,用硫磺点燃各房间,熏蒸房间。
接种时间:待袋温降至30℃时,开始种植,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晚。
接种程序:4人为宜,做好分工,操作,点酒精灯,打菌种,取菌种,混袋扎菌种,密封。成品菌袋呈“井”字形堆叠,每堆5层。
第四,真菌文化
首先保持室内黑暗,室温控制在25℃左右。
二、接种后16 ~ 20天,用牙签在接种点上扎10 ~ 20个深0.5 ~ 1.0 cm的孔。第二次用毛衣针,第三次用筷子,每10天一次,逐渐增加加深。
五、色彩管理
一般在产卵间进行变色。要使室温达到20 ~ 30℃,取下袋子,用石灰水浸泡菌管,取出。要经常通风,但一次时间不能太长。一般30分钟为宜。
6.结果期管理
可以利用现有的大棚或温室搭建蘑菇棚。如果新建大棚,可以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干燥平坦无水,环境干净卫生,水源充足,物资进出方便的地方,如庭院内、房前屋后、村庄附近、果园内、树林间空地等。温室里的薄膜用草帘或遮阳伞覆盖。
双菌袋排放;横放在床架上,包间距4 cm左右。每层可排出42 ~ 44个菌袋的大袋。为了方便菌包补水,最好在棚子附近建一个浸泡池。
促进蘑菇生长的三变温度:温室内昼夜温差必须在10℃以上,才能形成蘑菇芽。保持棚内湿度在85%。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催花催菇的方法,多生产花菇,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七、收割
去坏存好:如果幼菇长得太密,要适当采摘,保持均匀距离。
第二,早春或深秋可以用火加热,出菇的时间可以早一点,也可以晚一点。冬天天气冷的时候,菌袋可以叠在一起过冬。明年气温升高,蘑菇又会长出来。
采集的蘑菇可以新鲜出售,也可以制成干品出售。收获后让菌缸休息培养细菌,积累营养,为下一批蘑菇提供充足的营养条件。
温室香菇栽培技术
一、香菇的生长和生活条件
香菇是一种木腐真菌,原本是野生的,经过人工栽培驯化而成。它的生长和生活条件包括:营养、水分、温度、空气、光照、酸碱度等。
1,营养
营养是香菇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香菇的生长主要依靠菌丝体分泌各种酶,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无机盐和维生素。因此,蘑菇生长的营养包括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
碳源1是香菇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源。栽培香菇的碳源有: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我们用来培养香菇的木屑和棉籽壳就是碳源。
氮源氮源是细胞内蛋白质、核酸等生命物质合成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蘑菇菌丝体可以吸收利用一些有机氮,可以直接吸收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氮源。我们新出的麦麸和米糠主要提供氮源。
碳源与氮源的比值,即C/N,是香菇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指标。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保持在25~40∶1较好;在生殖生长阶段,最适碳氮比为63~73∶1。过高的氮含量会抑制原基的分化。
3种矿物元素
香菇所需的主要矿物质元素有磷、硫、钙、镁、钾等。,微量元素如铁、铜、锌、锰、硼、钴、钼的需求量很少,但也是香菇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4种维生素
因为香菇的菌丝体可以合成一般的维生素,但不能合成维生素B1,所以只能从培养基中吸收利用。
在代料栽培中,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仅要满足菌丝体生长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必须满足栽培后期子实体发育的需要。
2.水分
蘑菇生长对水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基中的含水量;第二是生长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菌丝生长适宜含水量为60%~65%,出菇适宜含水量为52%~60%,空气相对湿度不应低于85%。但菇蕾发生后,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如55%~68%的条件下,只要其他条件适宜,就能长成质量较好的蘑菇。
3.温度
香菇是一种低温变温的出菇真菌。香菇生产中的“温度”包含三层含义,即气温、菇温、堆温。温度是指室内或室外的自然温度;菌温是指培养基中菌丝体活动的温度;堆温是指堆中的小空间在棒堆叠时的温度。
1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香菇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2℃,最适温度为24~27℃。在这个最适温度下,香菇菌丝生长旺盛,颜色白而浓。一般来说,香菇菌丝体耐低温,不耐高温。
温度对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
香菇原基分化的适宜温度为8~21℃,最适分化温度为10~15℃。不同的香菇菌株分化的最适温度差异很大。子实体发育的温度条件为5~24℃,最适温度为15~20℃。一般来说,低温品种低温出好子实体,高温品种高温出好菇;同样的品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低的时候,子实体发育慢,不容易开伞,品质更好。当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时,突然遇到外界短时间的低温,产生温差,会减缓菌丝体的生长,促进营养物质的集中运输,积累成聚集点以抵御外界的不良环境,迫使“圆盘状”组织扭结,从而形成原基,使子实体更多更有序。在恒温条件下,大多数蘑菇品种很难形成子实体。
4.空气
香菇属于好氧真菌,新鲜充足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在空气清新,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完全的有氧呼吸可以释放大量的能量,保证菌丝的良好生长。如果空气不通风不新鲜,菌丝的生长繁殖和子实体的发育都会受到抑制,甚至导致死亡。缺氧情况下,菌丝可以通过糖酵解暂时维持生命,但需要大量的营养,菌丝容易老化死亡。
5.照明设备
香菇是一种喜光真菌,适宜光强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环境条件。菌丝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反之,光照会抑制菌丝的生长。长时间光照后,菌丝会产生褐色生物膜,使原基提前出现,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生长速度变慢。但在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营养生长,子实体无法分化。即使子实体勉强长出,颜色也差,肉薄柄长,畸形菇多。子实体分化的最适光照强度为50~100 lux,仅为原基分化所必需,不适合子实体发育。在低温下,较强的散射光有利于形成肉质、柄短、盖色深的蘑菇。
6.ph值
香菇菌丝体的生长需要酸性环境,pH值可以在3~7的范围内,最适宜的pH值为pH4.5~5.5。菌丝开始生长后,由于乙酸、琥珀酸、草酸等有机酸的产生,pH值下降,因此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的最适pH值为3.5~4.5。菌丝生长过程中积累的至少一部分有机酸可以通过酸化培养基促进子实体更好地发生。
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要求,合理协调和控制这些因素,尽可能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二、温室鲜菇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和季节安排
鲜菇一般都是大棚栽培,中早熟品种。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品种有:939、清科20、868等。栽培时间一般为7月中下旬至9月底,中熟蘑菇品种的接种一般应在8月底前完成。
2.菌株的选择
蘑菇菌种必须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菌丝生活力强、无杂菌、无害虫的菌种。鉴定一个菌株的重要指标是纯度、形状、生长、颜色和均匀度。
纯度1:优质菌株必须是纯菌丝体培养,不被任何其他杂菌感染。
2生长:菌种的生长包括菌丝生长的状态和速度。菌丝生长快,菌丝壮,视为优良菌株,菌丝生长稀疏、不均匀、缓慢,视为不良菌株。
3颜色:优良的香菇菌株颜色为白色。
均匀性:菌种的均匀性取决于菌种的纯度和培养基的均匀性。菌株纯正,均匀性好。
3.现场环境
1产卵场
木耳生长地要求光照弱、通风好、调温排湿好,可在闲置的房屋庭院或菇棚内生长,但用于木耳生长的菇棚要求遮荫防雨好;大规模生产需要搭建专门的菌荫棚。
2蘑菇生长地
菇场应选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靠近水源、排水良好、地势平坦的地方。蘑菇棚坐北朝南,东西向建造。
作为鲜菇栽培场所,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蘑菇管理的水、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
5.蘑菇棚结构
温室栽培鲜香菇一般是菇稻轮作。结果后,遮荫可以被删除,并用于种植作物,如水稻。蘑菇大棚一般分为内棚和外棚,外棚用于遮阳防雨保湿,内棚用于保湿保温。菇棚一般4-6米宽,长度应小于30米,以利于通风。结构一般为竹条或木条,遮阳物一般用遮阳网和草帘。在温室里,用铁丝或竹条搭起一个架子,用来放置菌棒。
6、棒材生产管理程序
1配料
①培养基配方:
常规配方:锯末78%,麦麸20%,红糖1%,石膏1%,含水量58~60%。
②原料要求:严格控制原料质量,防止使用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原料,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料。杂木屑要求由优质阔叶树粉碎而成,细度5mm以下,色泽鲜亮,不霉变,不结块,无异味,无油污,含水量14%~60%,PH值8.0左右,总氮含量0.3%以上。麦麸应优质、新鲜、干燥,无结块、霉变、虫蛀、掺假;
③混料:做到“三均匀”,即原辅料混合均匀,干湿搅拌均匀,pH值均匀。对于用半成品材料配制的混合材料有特殊要求。
2装袋
培养料制备完毕后,应装入时装袋中,从混合到装袋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材料应当天混合,当天装袋,当天灭菌,不允许隔夜堆积。每袋湿料约1.8kg..袋口要清理干净,扎紧。
3灭菌和冷却
当料温达到98~100℃时,保持10~12小时,然后在干净的地方冷却至常温后接种。
4接种
接种是菌棒生产中最关键的一步。在整个接种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减少杂菌的污染。接种可在接种箱、接种室或帐篷塑料棚内进行,包括消毒、施工接种和装袋。
①消毒
消毒剂主要有75%~78%酒精和气溶胶消毒箱。接种室和接种箱空间采用气溶胶消毒箱消毒,消毒时间为20~30分钟。用75%~78%酒精擦洗和消毒接种器具、菌种表面处理、接种器具和接种员的手。
②构建接种体并密封外袋。
每根棍子接种,早3孔,晚5-6孔。接种孔直径约为65438±0.5厘米。施工要配合接种,打一个洞,收一个洞的菌。接种要快,要能干,能用手塞进接种孔。种块一定要压实、压紧,不留空隙,使菌种稍有抬高,以加速菌丝萌发和密封,避免杂菌侵染。需要注意的是,气温高的时间选择在凌晨或者晚上。接种后立即装袋密封。
5、文化管理
接种后应将菌棒移至温度适宜、通风避光的培养场所,并做好翻堆验菌、穿刺通风、控温、通风降温等工作。
(1)桩、堆和菌类检查。
翻堆和调整菌棒的堆放方式是调节温度和改善通风条件的重要措施。应堆成“井”字形或三角形,高温时每平方米堆码量不超过50杆。如发现污染,应及时清除处理。
②穿刺通气
如果选用中熟香菇,一般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穿刺通气。早熟品种可以通风一次。穿刺通气的时间和方法:当接种口菌丝长到直径6-8 cm时,进行第一次穿刺通气。穿孔法是在每个接种孔的菌丝生长端2厘米范围内,用长约5厘米(1.5寸)的铁钉或竹签穿孔一圈,孔数为4-6个,整杆穿孔总数约20个。第二次穿孔一般在菌丝满袋后5~7天进行。用耙子形的打孔装置打孔,一次可在菌棒上扎15,可扎四排。早熟品种只进行第二次通风。
穿刺通气4~8天后,菌丝生长会非常旺盛,呼吸作用明显增强,释放大量热量,明显提高堆体温度和室温。所以每次穿刺通风后要及时散堆,加强通风散热,避免烧堆。
③通风降温。
在培养期间,由于菌丝的呼吸作用,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菇棒的温度一般比室温高3~5℃,特别是每次穿刺通气后,会非常明显。因此,随着菌丝生长量的增加和外界温度的升高,要十分注意通风,减少各孵化室菇木的存放。一般要求每天通风1~2次。气温在25℃以上时,必须昼夜打开门窗降温,必要时进行强制通风。另外,培养室一般应保持光线差,严禁阳光直射。
7圈颜色
变色是香菇代料栽培的正常生理现象。菌丝长满袋时,有一定的成熟度。在一定的空气、光照、温度、湿度条件下,表面的气生菌丝开始倒置,分泌色素,吐出黄水,颜色由白色变为褐色,最后形成一层具有保湿、保温、避光、抗菌作用的薄膜。这个过程叫做变色。
中熟品种,一般变色较快,应促进袋内菌棒变色,早熟品种一般应在脱袋后强制变色。
7、蘑菇管理技术
1套袋时期的选择
对于鲜菇的标准化大棚栽培,适宜的套袋时期一般是菇棚内最高温度降至25℃以下时。一般是10结束到110中间,高海拔地区可以提前到10中间。
2袋子移除和颜色改变
套袋宜在晴天早晨或阴天进行,雨天温差小。装袋后,菇木易受雨水影响,感染杂菌。脱包时,用锋利的小刀轻轻切开塑料袋,将其剥离。需要注意的是,切袋时,只需切塑料袋即可,切不可切蘑菇皮,否则容易造成霉菌污染。
早熟品种,脱袋后应覆盖薄膜,保湿3天,促进气生菌丝生长。然后要对气生菌丝进行通风除湿,使其倒伏,变成褐色的菌皮。
3秋季蘑菇管理
根据秋季气候特点和温室菇床对光照、温度、湿度、空气的影响,秋季管理应以控温、保湿、防霉为重点。
秋季气温高,最高温度接近30℃,有时棚内温度超过30℃,空气相对湿度低。要防高温防潮,做好变色管理。变色完成后,应采用温差* * *的方法加速出芽。具体做法是,白天关闭大棚膜,在大棚内用小膜盖在床上升温,晚上打开大棚门,通风1~2小时,降低大棚温度。连续3~4天,会出现大量的蘑菇芽。蘑菇芽形成后,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如果温度超过23℃,白天可以在棚的一端掀起棚门膜,降低棚温。晚上打开棚两端的门膜,对菇木喷水1次,然后通风30分钟,待菇木表面的自由水蒸发后再盖膜,既降温、通风、增加氧气,又能保持高湿度。喷水量取决于蘑菇农场的保水效率和天气。湿度大的水田可少喷,雨天少喷或不喷,保墒差的旱地可多喷。
第一批蘑菇长到7-8分钟时要及时采摘。如果采完第一个潮菇后菇木含水率高,就要每天揭膜通风8~12小时,让菌丝休息7天左右积累营养,然后仍然采用温差、湿度差。6~8天后,可出现第二次潮菇。采摘第一个潮菇后,如果菇木是原来重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7天左右,通过注水使菇木含水量达到58%~62%,直到菇木表面喷出淡黄色的水滴,就可以掌握直观的标准了。经过6~8天的保湿管理,会形成第二次潮菇。
温室菇床升温快,保湿性好,秋季气温高,容易造成高温高湿环境造成青霉病污染,导致菇木区域性霉变。如果数量不大,可以通过人工除草结合药物来预防。先用小刀或竹签刮去发霉部分,露出菇木正常部分,不留发霉的东西,再用50%多菌灵擦洗或涂抹200~300次,可有效抑制烂管。
4蘑菇管理
冬季气温低,菌丝体代谢活动弱,营养积累慢,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形成过程缓慢。晴天温室温度上升快,保温保湿效果好。提高冬菇产量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选择合理的催芽方法,缩短菇蕾形成的时间,增加菇蕾数量,尽可能多的出菇。由于气温较低,菌丝代谢强度较低,常规的白天覆膜,晚上揭膜扩大温差的方法并不理想,必须采用日照保湿、蒸汽催芽等强度较大的方法。
冬季蘑菇生产管理的关键是设法提高温室温度,可选择以下操作方法:(1)将遮阳网与温室膜内外互换,使更多的阳光透入温室以提高温室温度;(2)气温较低时,取下遮阳网,移入温室,直接盖在小拱膜上;(3)晴天关闭遮阳网增加透光提高棚温,夜间打开关闭的遮阳网增加保温效果。在管理上,每天给蘑菇通风一次,在温度高的中午通风30分钟。通风前应喷水保持棚内湿度,待菇木表面水滴干后覆盖薄膜。
5春菇管理
春天气温逐渐升高,温差大,雨量多。管理的重点是控制湿度,做好通风防霉,及时补水,抓潮管理,争取多菇,后期结合补水适当补充养分,提高产量。
前期温度不高,主要是注意菇木的供水。冬菇采收后,经过6-8天的休养复壮,应及时补充菇木,以促进菇蕾的发生。蘑菇采收后,应及时恢复遮阳网的位置,每天通风1次,每次30分钟,喷水量根据天气情况确定,直至蘑菇采收。蘑菇采收后要及时栽培,补充水分,催芽。后期气温高,湿度大,注意降温控湿,加强通风,防止霉菌污染很重要。降温方式有:1加厚遮阳网;2在温室外喷水降温;3.打开棚门膜的一端,降低白天棚温;4早晚各喷一次水,每次30分钟,达到降温、增氧、保湿的作用。采收后,打开两端塑料薄膜门培养6-8天,在补充水中加入0.1%尿素、0.3%过磷酸钙、三十烷醇1.5ppm或0.2%磷酸二氢钾、0.01%~0.02%柠檬酸,调节pH值,增加营养,提高产量。
8、病虫害防治:
①环境卫生:蘑菇应保持清洁通风。
②木霉菌防治:菌丝培养、变色、出菇过程中应防止高温高湿,营造通风干燥的生态环境。蘑菇不生长时,用高效低毒农药托布津防治,浓度为1:500。
③链霉菌:培养场地温度为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及时隔离感染,用湿报纸包好,取出填埋。
④烂管综合防治:选择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0℃的地方为最适宜栽培的地方;具有与培养数量相对应的菌段培养场所,并具备通风装置条件,以便及时排出黄水,防止积水造成烂管。
⑤病虫害防治:栽培场用塑料网隔离,防止蚊蝇进入;在耕种田地的空间里贴上一块沾有农药的布,把它们赶走。不允许直接在蘑菇上喷洒农药。农药的使用应按GB4285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