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橄榄概述
附生兰花的根茎粗壮。假鳞茎长圆形或卵圆形,肉质,长4-5厘米,顶生叶2片。叶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0-18厘米,宽3-6厘米,渐尖,基部变窄成短梗。花葶从幼嫩假鳞茎顶部伸出,被鳞片覆盖,总状花序直立或下垂;苞片狭卵形,2排;花先于叶,白色或淡黄色,萼片卵形,近等长,分离,船形,长约65438±0厘米,背面常具窄脊;花瓣和萼片几乎等长,扁平,条状,宽1-1.5毫米,锐尖;唇瓣基部凹或囊状,3裂,侧裂片直立,中部裂片顶端钝,具小尖端并向外弯曲;雌蕊群非常短,顶端有翅。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贵州、广西、广东和福建。本种的假鳞茎象一个桃子,它被用作药。
学名石仙桃。
不同的名称
中华体腔虫。)Rchb。石仙桃。n .柱花草,唐等,王
别名石上仙桃、、果上叶(彝)、石上莲(湛江惠阳)、大紫草(潮汕、普宁、潮阳、)、重叶紫草、薄叶紫草(南澳潮安)、真兰(普宁、潮阳)、大绿萝(湛江)、石川盘(。
分类学兰雅贝母
国内分布在浙江南部(泰顺)、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兴义、遵义、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香港、滇西北至滇东南(公山、澜沧、景洪、勐腊、蒙自、屏边、麻栗坡、西畴)、藏东南(墨脱)。模式标本采集自中国香港。
国外分销
生活环境石仙桃是附生于海拔890-2100米的山谷或林地边缘的森林、树干、岩壁或腐殖质岩石中。海拔一般在1500米以下,少数可达2500米。
描述:石仙桃为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其根茎通常粗短,匍匐,直径3-8 mm或更粗,被膜状鳞叶覆盖,节密,根多,在5-15 mm或更小的距离生有假鳞茎。假鳞茎呈椭圆形或纺锤形,肉质,大小变化很大。一般为65,438+0.6-8cm长,5-23mm宽,基部收窄成梗状,下有65,438+0-2根须根。梗在老假鳞茎中尤为明显,长度为1-2cm。假鳞茎干燥时,皱缩成条状或纺状,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和纵沟,顶端有芽痕或叶痕,灰黄色或黄褐色,有时黄绿色;坚韧,灰白色横截面,短圆柱形,一端有厚切口。表面光滑,沟槽少,质地疏松。叶常与假鳞茎分离,卷曲或折叠,灰黄色。口味清淡,无气或少气。假鳞茎厚,横切面白色,根茎和须根较少。
石仙桃假鳞茎顶部有两片叶,通常呈倒椭圆形、倒针状椭圆形或近长方形,长5-22 cm,宽2-6 cm。先端渐尖,锐尖或近短尾,有三条明显的弧形脉,干后有些发黑。叶基部逐渐变窄成叶柄,长1-5厘米。石仙桃4-5月开花。花葶生于幼假鳞茎顶部,释放时基部和幼叶被鞘覆盖,长12-38 cm。总状花序通常向外弯曲,有几个到20多个异化的花;花序轴稍曲折;苞片在花未盛开时嵌套成两排,呈长圆形至宽卵圆形,常对折,长1-1.7厘米,宽6-8毫米,并持续存在,至少在花枯萎时如此。花梗和子房长4-8毫米;花白色或淡黄色,芳香;萼片3片,中间萼片呈卵圆形或卵圆形,长7-10 mm,宽4.5-6 mm,凹陷成船形,背面稍有龙骨状突起;侧生萼片卵状披针形,稍窄于中部萼片,有明显的龙骨状突起;花瓣线状披针形,长9-10毫米,宽1.5-2毫米,与萼片等长,背面稍有龙骨状突起;唇的轮廓近宽,呈椭圆形,略呈3裂,下半部凹陷成半球形囊。蒴果两侧有1个半圆形的旁瓣,前面的中叶呈卵圆形,长宽约4-5 mm,顶端短尖,蒴果内无附属物。雌蕊长4-5毫米,中部以上有翅,翅围绕药床;喙呈宽舌状。
仙桃的蒴果为倒椭圆形,长1.5-3cm,宽1-1.6cm,6棱,3棱有窄翅,果实形似杨桃。花梗长4-6毫米,结果期为次年9月至65438+10月。
根据化学成分文献记载,石仙桃含有漆酚、环硅氧烷醇、环硅氧烷酮、β-谷甾醇、四种酚类成分和四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特定用途。
所有草药都可以入药。
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收获和加工。整株拔出,洗净,用热水烫一下,晒干。
性味,归经甘、淡、凉。入肝经、脾经、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化痰止咳,润肺生津,利水化瘀。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淋巴结核、小儿疳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肝炎、痢疾、吐血、淋巴结核、牙痛、头痛、头晕、梦遗、白带、小便不利。慢性骨髓炎、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等的外治。
外用用法用量。0.5 ~ 1;适量外用,鲜草捣碎,涂于患处。内服:9 ~ 15g(鲜30 ~ 6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