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如何正确选择中医治疗疾病?

1.目前很多中成药因为副作用小,风险低,被列为非处方药。很多常见的中药在药店都可以随便买到。甚至很多人把中药当保健品,听说别人用过就盲目使用,迷信一些中药补品可以滋补身体,长期不经医生诊断。然而,这是非常危险的。近几十年来,有报道称长期服用某些中药会造成肝肾损害。其实中医和西医的应用是很不一样的。选择西医的时候是什么病?只要疾病诊断清楚,选择这类药物基本没有大的错误。如果心电图检查后医生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那么硝酸异山梨酯就没有问题。但是中医不是这样的。中医认为,中药有寒、热、寒不同的属性。使用中药不仅需要确定是什么病,更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明确患者在患病时表现出什么症状,这样才会有效地确定中药的候选药物。咳嗽时盲目去药店选中药很难保证疗效。2.那么中医的证候是什么呢?所谓证候,是指疾病在某一阶段的本质表现,由中医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体征以及舌脉的表现来判断。它反映了疾病的位置、原因、性质以及善恶力量的对比。比如同样的感冒疾病,西医治疗基本上是一种药物治疗,而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使用不同的药物。如果患者感觉发热,大量出汗,虽然体温升高,但仍有轻度的畏寒症状,如多汗、口干、流涕、痰粘黄、咽干咽痛、小便黄、舌苔黄、脉浮等,属于热病。中医认为风热之邪在表,辨证属风热感冒。银翘散疏风清热解表,治疗效果很好。有时候临床表现就是身体虽然发烧,体温高,但是感觉怕冷重,盖厚的被子感觉不到温暖。虽有高热,但患者并不觉得热,并伴有头痛,全身疼痛,不出汗,流鼻涕,咳痰为稀白痰,口干不渴,小便黄,苔薄白,脉紧。中医认为是感冒,用方婧白毒散祛风散寒解表非常有效。但如果把这两个证候颠倒过来,用中药治疗,不但治不好感冒,还会导致病情加重。这和西药不同,只要是感冒都可以用,疗效不会有太大差别,也不会加重感冒。所以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辩证法是中医最难做好的,是中医精髓的核心内容。一些没有经验的中医医生很难做出正确的辩证法。现在很多中医医生不开中药汤剂,是因为中医很难辨证治疗,对自己开的方子疗效也没有概念。因此,对于没有中医知识的患者,建议不要辩证地为自己选择中药,因为中药副作用小。比如,同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的血瘀严重,有的痰湿严重,有的阳虚,治疗方法就不一样。它不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3,还有就是用中医治病是要注意体质类型的。比如不同的人体质类型不同。比如有的人平时怕热,但体内阳气十足,喜欢喝凉水。而有些人怕冷,吃生冷会导致腹泻腹痛,这是阳气不足。怕热的人用辣椒、生姜会口干、口腔溃疡。而怕冷的人误用栀子,黄连会导致腹泻腹痛。如果将生姜和黄连依次应用于上述两种体质的人,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同病需要什么治疗?中医不仅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来判断寒热虚实等不同证候,还要根据平时的体质类型来选择药物,才能有效。所以,只要证候相同,不同的疾病可以用同一种药,或者同一种病,不同体质、不同证候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药,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和西医不同,西医的特点是只要高血压等药物有效,中医就要辨证施治。所以不辨证使用中药是不可能达到疗效的,有时还会导致病情加重。比如人参,是一种补气效果很好的中药。但阳热过盛的人(俗称容易上火的人),误用后会导致鼻出血或血压升高。有些患者盲目相信中药进补就是良药。所以很多医生觉得大黄(一种有泻下作用的中药)治病无用,人参杀人无罪。现在很多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这是一种滋补肾阴的药。因为当代有钱人的生活多是酒和美女,吃的是香辣醇厚的酒,身体里比较湿润。但性生活中追求快感容易导致肾阴衰竭,所以身体多为肾阴不足、湿热内生体质。适量使用六味地黄丸可以补益肾阴,但长期使用该药会因脾胃受伤而导致内湿,从而导致湿热症状加重。过量使用会导致疾病。目前发现植物基因,如水稻,被人体吸收后,可以改变人体的基因结构,导致人体的某些身体机能发生变化。这就是中医为什么能调节和改变人体的身体状况的基因层面的科学依据。4、中医治疗还应考虑患者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当时的季节气候。比如广东湿热,很少用温性药物。1997年我去广州做临床。当时有个关节痛的病人来找我。我当时很疑惑。他说这种疾病已经给他带来了三年的巨大痛苦。广州的中医他都看过了,就是止不住腿疼。我看了他以前的方子,都是清热利湿的药。我详细检查了病人,是风寒腿痛。我明白了真相。就是当时广州气候湿热,湿热疾病多,不敢用麻黄之类的中药祛风散寒。我给患者服用独活寄生汤,患者服用后腿痛明显减轻,一个月内完全治愈。。药物太甜太干。而在我国西北、东北地区,用于散风寒的辛温类药物用量较大。只有遵循中医的这些原则,统筹考虑后选药,才能用中药取得好的效果。同样是感冒,夏天用药量比冬天少,药物的选择也不一样。夏天用清热药,避免伤害人体的阳气,冬天用温药,注意不要过度消耗人体的阴精。5.中药的毒性作用:中药大多取自天然植物,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验证的。此外,近200年的临床对比表明,与西药相比,大多数中药毒性较小,治疗疾病相对安全,疗效可靠。因此,很多患者通过中西医对比认识到用中医治疗疾病是安全的,中国也有很多患者愿意选择中医进行治疗。但也有人盲目相信中药无毒,在医生指导下长期不使用某中成药,导致肝肾功能受损。所以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借此机会攻击中医,挑刺中医的缺点,认为中医有毒,以此来贬低其疗效。关于中药的毒性,早在2000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药物按照是否有毒分为三类。上品是延寿药,无毒;中药是防病补虚的药,毒性取决于用量;劣药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药物,有毒,不能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无毒中药:这类中药可用于保健,长期食用。如生姜、葱白、大枣、蜂蜜、桂圆、枸杞子、薏米仁、黑芝麻、山药、桑葚等。,本身就是食物,其实无毒,不含有毒化学成分。一般情况下,即使经常服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毒副作用。虽然这类药物在中药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在临床上却是常用的。甚至这些药物也有寒、热、凉之分。长期应用要由医生根据你的体质来选择。用不好,不会造成毒性损伤,但也会导致人体机能的偏差。比如有些上火的人用桂圆会上火,出现口腔溃疡,阴虚火旺的人用姜不当会上火,大便干燥。。应该说这类食物是凉的、热的、凉的,而不是含有有毒成分的。认为“三分毒”的“毒”是药物含有有毒化学物质,服用后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显然是荒谬的。二、正常用法用量下一般不会产生毒副作用的中药:这类药物用于治疗疾病,中药大多属于这一类,如人参、甘草、茯苓、金银花、板蓝根等。这些药物如果辨证使用,药证相符,应用得当,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神农本草经》里说得很清楚,中药有毒和无毒要看用量。这个剂量要参考两个方面:每天每次选择的剂量和患者用药时长的总服用剂量。今天,我们应该记住一个原则:大多数中药的毒性与剂量密切相关。我们不应该简单的理解中药有毒或者无毒。中医注重帮助人体战胜疾病。对于疾病的治疗,它强调疾病会停止,也就是说,如果身体机能恢复了,就不能再用药物治疗了。如果应用不当,也会引发疾病,比如人参使用不当会导致血压升高,甘草使用不当会导致血压升高。有些患者盲目相信人参是补药,向医生要好药,会加重病情。难怪古代医生感叹人参杀人无过错,大黄救命白活。所以治疗疾病的中医在古代很少长时间使用这类药物。指出疾病症状消失后,选用药性平和的上品中药,增强体质,恢复正气,使疾病痊愈。现在有些人选择中医不是根据辨证,而是根据西医的某个指标。中医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导致很多毒副作用。这类药是中医的绝大多数。需要指出的是,文献中记载的中药是无毒的,只是说明在正常的剂量和用法下,对人体没有明显的伤害。但其成分对人体的潜在影响以及长期使用后的毒性尚不明确。临床上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加以应用。其实很多标着无毒的中药,因为寒热过度,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比如黄连、黄芩、黄柏都标着无毒,但是因为太苦太寒,长期服用会损害脾胃的功能。即使是竹叶,比如清心降火、消暑解暑,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吃多了会损伤脾阳,影响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人参作为滋补品,药性太强,吃多了有害。第三,中药含毒性成分较多。中医长期使用毒药来治疗疾病,如砒霜、甘遂、马钱子等。,其中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甚至剧毒物质,所以必须严格控制用量。这类药物应用不当会导致患者中毒甚至死亡。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攻邪,但对人体正气也有严重损害,所以在疾病症状严重的情况下使用。;用这类药物治疗疾病,讲究的是大部分的失败,也就是说,短期应用,攻其致病因素,待病情和症状缓解到一定程度时停药,而不是等到疾病痊愈,不允许长期使用。砒霜毒性很大,但现在中国西医研究用于治疗白血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引起了国际关注。关键是怎么用。近几十年来,很多中药不良反应的案例,大多是因为服用了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而引起的。比如天王补心丹、牛黄解毒片中含有的朱砂就是硫化汞,长期服用容易导致汞中毒。再比如长期服用黄药子导致肝肾损伤的事件。都是不遵守中医应用原则造成的。只有正确选择中药,才能发挥治疗作用,避免其对身体的毒性。所以中医治疗疾病是从多方面考虑用药,综合考虑才有效。也就是说,没有一种中药可以包治百病,有神奇的疗效。中药应用不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劝患者朋友不要去药店看哪个中药写的治什么病就用。所以中药的选择要经过医生的仔细考察,经过仔细考虑辨证才能达到治疗效果。所有的药物都有一定的优缺点。中药的选用不仅要注意它用来治疗的适应症,更重要的是需要注意它的禁忌症,哪些情况不能用。选择合适的适应症,避免禁忌症,是使用中药的最佳选择。这就是我没有讲中草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具体详细应用的原因。为了保证疗效,那些中成药不能在网上推荐。我们只能根据患者以往的用药情况推荐一些西药,做一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