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蒿的鉴别方法

青蒿是一种不太常用的中药。最早发表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油蒿。具有清热解暑、去骨蒸热、止疟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肺结核、疟疾、寒热、温黄疸等疾病。

来源黄花蒿:又名油蒿、细叶蒿。是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

产地和分布全国各地。更多的是自产自销。

鉴别要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茎圆柱形,无开花嫩枝,多数叶片羽状分裂断裂;有花穗或果实的枝条,有稀疏或脱落的叶子和总状花序,有特殊的香味和苦味。

经典识别1神农本草经典:“艾草味苦寒。一株黄花蒿。盛川泽。”2梁《名医录》:“青蒿生华阴川泽。陶弘景说:“到处都是,就是黄花蒿,人们也拌香菜吃。”4五代韩宝生说,“嫩的时候醋泡,自然香。叶似蒿草,背不白,高四尺。四五月份采集,每天入药。5宋说:“黄花蒿苗生于春,叶极薄,可食用。至夏有四五英尺高。秋天过后,会开出细密的淡黄色花朵,花下的花梗会结出果实,比如玉米,八九月份会在阴凉处采集种子。根,茎和子叶也入药……”6口宗曰:“黄花蒿春最早,人以为是菜,根红叶香。沈括的《孟茜笔谈》说:黄花蒿有两种:一种是黄色的,一种是青色的。草药叫青蒿,但也不一样。银穗与陕西之间,蒿丛中有一两个巢,全是青的。当地人管它们叫青蒿。茎叶和油蒿一样,但是油蒿是浅蓝色的,这个油蒿是深蓝色的,像松树的颜色。深秋,剩下的蒿黄了,还是绿的,香的。恐怕古人用之,少年深者胜。不然蒿为什么不绿?”7明《本草》:“蒿。川谷川泽无处不在。叶、果、根、根皆可入药,茎叶适合春夏。”又谈邪蒿,蒿等。再按:“谚语‘三月苦艾,四月苦艾’人人背。两种药只有一种有嫌疑,而且因为老嫩而有了不同的叫法。殊不知,虽然叶子相似,但物种不同。艾叶背面绿色,结出果实;茵陈蒿的叶子是绿色和白色的,没有花。在寒冷的冬天,情况尤其不同。茵陈蒿的茎不枯萎,春天茎上会长出叶子,因干枯老迈而得名。油蒿的茎干枯萎,然后春天从根部长出幼苗,如草复生,这就是著名的油蒿。变老的可以在三月收割,产生新苗的只能在四月变成。李时珍说:“黄花蒿苗生于二月,茎粗如指但肥而软,茎叶深蓝。它的叶子略像苦艾,但它的脸和背是蓝色的,它的根又白又硬。七八月的细黄花,挺香的。强如麻子,里面有细籽。9清《本草求真》:“青蒿甚香。它的形状像苦艾。.....让儿子不要做叶子,让根不要做茎。」

快速鉴别茎呈圆柱形,直径2 ~ 8毫米,表面黄褐色,有纵脊,坚硬,断中心有白色果肉。未着色的嫩枝,有许多羽状全裂的叶,细裂成线,脆而易断。有穗状花或果实的枝条,叶子很少,或脱落较多。花形成复合总状花序,大部分已经脱落。它有特殊的香气和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