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香简介
2英文参考文献《香牙医学词典》
3《中药大辞典》红木香红木香是中药的名称,出自《本草纲目》[1]。
3.1红木香又称内红肖、紫金皮[1]。
3.2来源与产地南五味子的根或根皮。[1].江西,浙江,江苏,福建等地[1]。
3.3性味辛苦,性温[1]。
3.4主要功能是行气、活血、止痛[1]。
1.治脘腹胀痛,筋骨疼痛,痛经,产后腹痛,痔疮[1]。煎煮:9 ~ 15g [1]。
2.治外伤疼痛,外伤出血,无名肿毒[1]。打磨修整[1]。
3.5使用[1]时要小心。
3.6化学成分根茎含南五味子素。Gomisin m1、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素)等。[1].根含挥发油,包括蒎烯、柠檬烯、冰片、樟脑[1]。
4 *字典紫檀木香4.1来源《本草纲目》
4.2拼音姓名hónɡ·莫·xiānɡ
4.3紫檀香别名有紫金皮、金谷香、金谷香、木辣(王本草书)、内风消(植物名实考证)、土沉香(福建民间草药)、内红消(江西中药)、浙江紫荆皮(药理)。
4.4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根或根皮。在冬季开始挖掘之前和之后,将残留的茎、细根和土壤移除并干燥。或者把根剥下来晒干。
4.5华中五味子的原形,又名广腹通(《本草纲目》补遗),华中五味子,华中五味子,华中五味子,南蛇藤,南蛇藤,猴拳,冷饭团,猞猁饭团。
常绿缠绕灌木,长2.5 ~ 4米,均无毛。小枝棕色或者紫色棕色。单叶互生;皮革;扁圆形至扁圆形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 ~ 10厘米,宽2 ~ 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齿腺头,全缘均匀,上面有深绿色光泽,下面浅绿色;叶柄长1.5 ~ 3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和下垂;萼片与花瓣无异,6 ~ 9片,常为3片一排,外片较小,卵圆形至椭圆形,内片较大,长圆形至宽倒卵形,黄色,有香味;雄蕊众多,聚成头状,花丝极短;心皮多为球形,柱头白色,圆盘状。小浆果球形,完整头状,成熟时深蓝色,有白色粉末,里面有1 ~ 3粒种子。种子肾形,灰棕色,有光泽。花期为5月至7月。水果热期为9月至65438+10月。
4.6栖息地分布在山坡或溪边。分布于我国西南、华中、东南地区。所在地:浙江、江西。此外,江苏、福建等地也有出产。
4.7特征干根1.5 ~ 2.3厘米粗,稍弯曲,间有分枝和细根,外皮紫褐色,有纵沟和横裂。硬;该段根皮厚度为木质部分直径的1/3,木质部分呈红褐色,周围有小导管斑。气味是甜的,味道是苦的。干燥的根皮呈鼓形或不规则片状,大小不一,厚约1 ~ 4 mm,外表栓子大部分脱落,露出紫色内皮。内表面黑褐色至灰褐色;又硬又脆。干燥、均匀、坚实、紫褐色皮肤优先。
4.8化学成分水果中含有挥发性混浊物、有机酸、蛋白质、脂肪油、粘液和果胶。
4.9加工、清洗、取出、润片、干燥。
4.10性辛温。
①《本草纲目补遗》:“气味刺鼻。”
②《广州陆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微甘、微苦,微温。”
4.11具有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治气滞,脘腹胀痛,胃痛,肌痛,经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1)王《本草集书》:“作膏,活血散气。”
(2)《本草纲目补遗》:“治风痛、跌打损伤、胃气痛、消化不良、腹胀等。,皆以酒煎之。”
③江西民间验方:“活血理气,消胀止痛,驱蛔虫。”
④《广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祛风,化瘀止痛。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⑤浙江中药资源列表:“治心胃气痛,经痛。”
4.12降香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或者调研结束,3 ~ 5分。外用:研末,混匀敷用,或煎膏敷用。
4.13孕妇注意慎用。
4.14补充处方①治疗寒凝腹痛:五味子一根或两根。水煎成半碗,温服,每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蛔虫病的治疗:将华中五味子的根皮晒干(忌烘烤或用火煎)。陈九哲失败),研究得极其精细。每日三次,每次三至八分钟,饭前空腹用温水送服。
③跌打损伤的治疗:华中五味子二至二根,百合一至二根。研成细粉,每次一元,用温热的甜酒或白糖水调和。一天一次。把酒涂在伤口上。
④无名肿毒的治疗:将华中五味子根皮盘卷,研成极细粉。阴证或半阴半阳证可用生姜带皮煎服;对于阳证,薄荷叶可以泡水敷用。(②江西民间草药处方公布如下)
⑤雷头风肿痛的治疗:紫金皮、独活、赤芍、白芷、石菖蒲、洋葱。油炸成油膏。(《本草纲目》)
⑥外伤出血的治疗:将紫金皮烘干研磨。用蛋清涂抹。(单方处方调查数据选)
4.15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