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经常吃甘草有什么坏处?

甘草具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腹胀、四肢急痛、痈肿疮毒,以及解除药物毒性。《别录》记载:“温中降气,伤脏止咳,温经益血,解除诸药毒性。”《日华子本草》记载:“安魂曲。补五株七伤,皆衰弱,惊吓,无聊,健忘。通九窍,益脉,益精益气,强筋骨,解寒热。”

(l)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提取物、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对多种动物有皮质酮样作用,可促进钠水潴留,增加钾排泄,呈现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提取物和甘草甜素可使大鼠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尿中游离型17-羟基皮质酮增加,表现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机制:

①促进皮质类固醇的合成;

②甘草次酸与皮质类固醇结构相似,可竞争性抑制皮质类固醇在肝脏的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类固醇的血药浓度;

③化学结构相似,具有直接的皮质类固醇样作用。

(2)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甘草具有增强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成分。甘草甜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激活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表现出有丝分裂原的特性,与ConA有协同作用。

甘草酸主要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但抑制体液免疫功能。20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甘草甜素后,血浆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含量明显下降。甘草酸单铵和LX也有免疫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能抑制3H-TdR掺入大鼠淋巴细胞DNA。LX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免疫小鼠IgG的产生。

(3)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甘草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真菌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肝炎病毒、水泡性口腔病毒、腺病毒ⅲ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痘苗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具有皮质类固醇样抗炎作用,可抑制小鼠化学性耳廓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致大鼠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关节炎等。

抗炎有效成分为甘草酸一铵、甘草次酸和FM 100。FM 100与芍药苷联合应用对大鼠足肿胀有协同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豚鼠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说明哮喘诱导时间明显延长。甘草甜素能显著抑制蛋清引起的豚鼠皮肤反应,减轻过敏性休克症状。甘草水煎剂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降低小鼠血清IgE抗体水平。异甘草甜素和其他成分可以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和由免疫刺激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4)止咳化痰

甘草浸膏片内化后可覆盖发炎的咽部黏膜,从而减轻炎症的刺激,达到镇咳的作用。甘草还能促进咽喉和支气管粘膜的分泌,使痰易于咳出,表现出祛痰止咳的作用。甘草次酸、甘草黄酮和甘草流浸膏对小鼠氨水和二氧化硫引起的咳嗽有镇咳祛痰作用。皮下注射胆碱甘草次酸对豚鼠吸入氨水引起的咳嗽和猫喉上神经电刺激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抗溃疡甘草粉、甘草提取物、甘草次酸、甘草苷、甘草苷、异甘草苷、FM100对动物各种实验性溃疡模型均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溃疡愈合。胃泌素(甘草次酸琥珀酸二钠)可加速胃溃疡表面愈合,提高胃黏膜抵抗力。FM100能完全抑制幽门结扎引起的大鼠胃溃疡的形成,抑制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

甘草抗溃疡作用的机制:①抑制胃液和胃酸分泌;

②直接在胃里吸胃酸,降低胃液酸度;

(3)增加胃黏膜细胞精胺含量,保护胃黏膜免受损伤;

④促进消化道上皮细胞再生(如甘草酸锌);

⑤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具有黏膜保护作用。

痉挛FM100对离体豚鼠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FM100、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引起的肠道痉挛性收缩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家兔灌胃甘草溶液后胃平滑肌运动逐渐减弱,30分钟后胃运动几乎停止。甘草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甘草素的作用最强。FM100在解痉方面与芍药苷有协同作用。

保肝甘草制剂和甘草甜素对动物各种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灌胃给予甘草黄酮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升高和肝脏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并抑制乙醇诱导的小鼠肝脏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耗竭。

肌肉注射甘草甜素或甘草次酸可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实验性肝硬化,降低肝胶原和血清γ-球蛋白含量,降低血清ALT水平,从而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减轻间质炎症反应。病理检查也显示肝脏坏死和气球样变性可明显减轻。

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甘草酸对HBV有直接抑制作用,在体外对乙肝病毒感染的HBsAg的细胞外分泌有抑制作用。

(6)解毒

甘草对摄入毒物(毒蕈)和药物中毒(敌敌畏、喜树碱、顺铂、咖啡因、巴比妥)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减轻中毒症状,降低中毒动物的死亡率。甘草甜素是甘草解毒的主要有效成分。

甘草的解毒机制如下:

①对毒物的吸附,甘草酸水解后释放的葡萄糖醛酸可与含羧基、羟基的毒物结合,减少毒物的吸收;

(2)物理化学沉淀毒物减少吸收,如甘草可沉淀生物碱;

(3)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

④提高小鼠肝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2.其他药理作用

(1)腹腔注射抗心律失常炙甘草提取物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颤动、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氯化钡和川楝素K诱发的豚鼠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并能使麻醉大鼠心率减慢,心电图P- R和Q-T间期延长。甘草总黄酮能延长乌头碱诱发小鼠心律失常的潜伏期,降低氯仿诱发小鼠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增加哇巴因诱发豚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骤停的剂量。

(2)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降脂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甘草甜素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和胆固醇升高的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低血胆固醇作用。甘草甜素每日65438±00mg/kg肌肉注射,连续5d,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对照组血浆胆固醇为89±4mg %,给药组为43±4mg %;对照组的血浆甘油三酯为65438±068±65438±00毫克%,给药组为90 4毫克%。小剂量甘草甜素(2mg/天)在一定时间内可降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20mg/天可阻止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但在剂量较高时(40mg/天)无效。甘草酸盐(10 mg/kg,口服)对高脂血症大鼠和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有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β-脂蛋白甘油三酯的作用。兔主动脉和大鼠肝脏胆固醇和β-脂蛋白含量降低,甘草次酸盐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强于多糖。体外观察表明,甘草酸1mM能抑制CP50和AP50的50%溶血。在相同剂量下,在顺式的A-Tee水解能量系统中发现了35%的抑制位点,因此推断顺式的抑制影响补体滴度CH50。在AP中的作用是C3的减少。由于甘草甜素抑制了补体反应,使相关的炎症过程趋于缓解和静止,改善了脂质系统和肝功能,阻断了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

(3)抑制血小板聚集甘草中的异甘草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体外与阿司匹林相当。甘草叶中富含黄酮类成分对胶原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后者的抑制作用比阿司匹林强17.7倍。

(4)抗肿瘤甘草酸能明显抑制黄曲霉毒素和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发生。从胀果甘草中提取的黄酮类混合物能有效阻止巴豆油对小鼠皮肤的促癌作用。

综上所述,甘草与健脾益气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是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和调节免疫功能;与其清热解毒作用相关的药理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抗过敏作用。与其紧急和止痛作用相关的作用是抗溃疡、解痉和保肝;化痰止咳、调和诸药的作用与其镇咳、祛痰、解毒作用有关。甘草还具有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肿瘤作用。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苷、甘草苷和异黄酮。

甘草的副作用

前不久提到传统医学方剂由君、臣、佐、使四种药物组成,“使”是将药物直接引导到患病部位,具有调和作用。

这样药物就不用跑到其他器官,造成药物对其他器官不必要的损伤,减少副作用。(参见何乃强、陈景洲合著的《对毒品的理解》,新加坡康复协会2000年出版,第141页)。

传统医学中,甘草多为入药,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许多传统方剂都配以甘草。

甘草。来自甘草的根和根茎。它含有许多化学成分,但主要是甘草酸和甘草次酸。

市面上卖的一些零食,比如糖果、酸梅、橄榄,都是用甘草做的,或者混合了甘草,但是如果长期吃甘草或者大量吃甘草,恐怕会有不良后果。

甘草的药理作用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样的。很多了解甘草的人都知道,过量的甘草会使尿量和钠(盐)排泄量减少,体内会积累过量的钠(盐)引起高血压。储水增加会导致水肿。同时,钾流失过多引起的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和肌肉无力。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西方医学文献中。

甚至有报道称,它还会影响大脑,患者会出现嗜睡症状。

冰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服用大量甘草的人血压升高。

冰岛大学对甘草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选取了43名血压正常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每天服用50 ~ 100mg甘草后,血压升高,血钾含量降低。这是由于皮质醇(皮质醇、氢化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的盐皮质激素作用,导致血钾降低、血钠升高,身体储水增加,体重增加。皮质醇/可的松比值尿增多,也证实了被称为11b羟类固醇脱氢酶(11B羟类固醇脱氢酶)的肾酶被甘草中所含的物质抑制,从而使体内的皮质醇(皮质醇或氢化可的松)被抑制。研究人员提醒大家,甘草会导致高血压。

美国宾夕法尼亚医院有个案例,大量服用甘草影响视力。

今年3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医院首次报告了5例病例,称大量服用甘草也可能导致瞬间失明。所有患者都曾大量服用甘草,每天服用量从100 mg到900 mg不等,可能与甘草中含有的甘草次酸和甘珀酸有关,因为这些药物成分可引起视网膜或视神经血管收缩,引起缺血,影响视力。

药物经过炮制(有人称之为炮制)可以改变其化学成分。在日本大阪,对甘草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在原植物或原料的加工和制造过程中,药物的主要成分是否发生了变化。研究人员分析了甘草中皂苷和类黄酮的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甘草皮剥去后,甘草中的大部分非糖苷黄酮类化合物将消失。至于皂角苷和苷黄酮中的糖分在烘烤后会逐渐水解,药性不同,与传统药物不同,如用火、水或水火炮制,以消除和降低药物毒性,或增强药物疗效,或改变药性。

至于医学文献报道引起不良反应的甘草成分是否与炙甘草或蜜炙甘草(蜂蜜火锅炒甘草)成分相同,作用是否不同,有待进一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