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减肥良方

文/温中医

人生有大志,然后大有作为。

这个处方可以让你变得像燕子一样轻。

最近有很多朋友咨询减肥的相关问题。中医怎么看?

中医认为,肥胖是由于脾胃不好,脾虚,不能促进水液的运行,水液变湿而积于体内。所以减肥首先是健脾,这是根本原因。已经生成的水,你放不下。你也受益于水,摆脱全身不需要的水。这个人看起来没那么臃肿。

大约两千年前,东汉大医张仲景记载了这样一个药方,季芳黄芪汤。

《金匮要略》原文:汗出阴风,体重微肿,或四肢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以季芳黄芪汤为主治。

里面有个关键词:重,微肿。

首先,张仲景的方子对脾虚湿盛引起的肥胖,即虚胖有效。虚胖的身体充满了水和湿气。这个时候人会觉得很重很重,像海绵吸了水一样。你可以看到海绵拿在手里很轻,但是碰到水就变重了。季芳黄芪汤可以拧出水湿。

处方如下:防己12g,黄芪15g,炙甘草6g,白术9g,生姜四片,大枣一枚共煎。

白术健脾,白术大家都不陌生,对脾胃很好。白术自古以来就是脾胃病的主药。白术恢复脾胃的功能,同时融化脾胃讨厌的水和湿气。

除了湿度大,我很少小便。你认为《金匮要略》里说了什么?四个字:小便不好。如果尿液正常,部分水分可以通过尿液排出。这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黄芪能补脾,主要是补脾胃之气,使脾胃返老还童。其实黄芪还能利尿消肿。比如有的老人生病后,长期卧床,导致下肢浮肿。这意味着活动量减少,体内的气体不能很好的周转,所以不能促进水和液体的运行。老话说,水往低处流。没有气的推动,水很容易往下走,积在下肢,造成水肿。这个时候要重用黄芪。

然后,我们加了节水防御。说到节水,你通常会想到谁?想到茯苓,想到薏米,茯苓和薏米都是很平和的药物,也可以说是食物。它们可以被添加到日常饮食中。烧水、煲汤都不是问题。湿气重的人用一些茯苓、薏米烧开水喝。喝完之后,湿气会一点一点的散去。

张仲景在这里没有选择茯苓和薏苡仁,而是用了一些强效药来防身。与中药中常用的治疗一些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羌活、独活是一个梯队。有两个名方,羌活和独活。然后,大家就会知道,防身利水,也是风湿的重要药物。

为什么要加生姜和大枣?

也是因为防身、自卫、苦寒对脾胃不太友好。虽然有白术、黄芪、炙甘草,但为了保险起见,加了生姜、红枣,这几乎都是历代大医的考虑。不要以为姜枣只是一个普通的东西。你可以把它放在汤和药里。可以补脾胃,起到牵制一些苦寒药物的作用。

除了减肥,季芳黄芪汤还可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我们再回到条文上:恶风多汗,微肿,或四肢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

这里的关节痛是由于风湿之邪。在这种情况下,防身尤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要和羌活、独活分。粉防己的药性能深入筋骨,拖风、除湿、出。

如果是减肥,最后强调一下,季芳黄芪汤适合虚胖的人。这类人吃得少,长肉。他们身上的肉软而不紧,爱出汗,小便少,一般是因为脾虚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