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蜈蚣

中医科普——蜈蚣

第一,中医的普及

1,别名:天龙,白蕉,武功。

2.药用部分:动物的干虫。

3、性味:辛、温;肝经。

4、功效主治:息风解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孪,惊风,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头痛、疮毒、瘰疬、蛇咬伤。

5.用法用量:研磨。

6、药用提示:孕妇禁用。

二、认识蜈蚣

形态特征:本品为扁长形,长9~15cm,宽0.5~1cm。它由头部和躯干组成,有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稍有光泽,覆有头板,近圆形,前端略突出,两侧附一对颚,前端两侧有一对触角。

躯干第一个篮板和头板颜色一样,其他20个篮板都是棕绿色或深绿色,有光泽。从第四个篮板到第二十个篮板,总有两条纵向凹槽。腹部淡黄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各有一对足:足为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相间,呈钩状,最后一对足呈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易碎,断面有裂纹。气味微腥,有一种特殊的刺鼻气味,刺鼻,略显成熟。

第三,主要价值

药理作用:中药具有熄风解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小儿惊风、摘痘梅、中气出斜、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溃疡、瘰疬、蛇咬伤等症。蕨菜性温,辛,有毒,入肝经。

休闲蜈蚣草可用于各种肝风内动证。本品有类似全蝎的熄风解痉作用,作用强于温燥毒。常配伍用于治疗急慢惊厥、破伤风引起的小儿惊厥,其配伍应用与全蝎相同。还可用于痈、肿、疮、瘰疬、痰等。

本品解毒散结力强,可外用或内服。还可用于顽固性风湿、顽固性头痛口眼歪斜,具有通络止痛的功效。还应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药配伍,治疗顽固性头痛。亦宜与祛风、活血、止痛之品同用,治口眼歪斜,亦宜与祛风通络之品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