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性味功效。

性苦性寒。

经络,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新本草》载:“蜀道人厚平,味极苦,渴为重;江东人节如珠,善治痢疾。今漳州(今湖南澧县)更胜。”《本草纲目》记载:“今虽有吴、蜀,但以崖州、梅州者为佳。毒品的兴衰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厚无毛带珠的,如鹰爪、实心,颜色暗黄;一个不带珠的有毛空心,黄颜色略淡。各有所需。”功能: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胀满、呕吐泄泻、黄疸、高热眩晕、心火亢盛、失眠、血热呕吐、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用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长于清火。用于目赤口疮。姜黄甚至清胃止呕。用于寒热,湿热带阴,痞满呕吐。玉黄连疏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用法用量2 ~ 5g。外用适量。

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备注:(1)配合黄芩、大黄治疗湿热之症。湿热蕴胃者,常用半夏、竹茹止呕,木香、黄芩、葛根治泻。对发热、高热、心火亢盛有较好疗效,常与栀子、连翘同用。治血热疹,可与黄芩、大黄同用。热毒溃疡,可与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可用于缓解胃火过盛之证,可与天花粉、知母、生地同用。黄连汁外用可治上火、目赤;它可以治疗口腔和舌头上的疮。①经典:主热致眼痛、眼角流泪、视力提高、腹痛腹泻、女子阴肿痛。

②本草笔记:杰巴豆中毒。

(3)别录:治五脏寒热,久排脓血,止渴惊悸,去水骨,调肠胃,利胆,治口疮。

④药性理论:杀小儿疥疮,目暗疼痛,疏肝清热解毒。

⑤《本草纲目》:主体单薄,气短。

⑥《日华子本草》:治五株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恐惧烦躁,润心肺,增肥止血;还有疥疮,盗汗,天气热;将五花肉蒸成丸,治疗小儿疳积。

⑦《任斋知止方》:可以祛邪血。

⑧“珍珠胶囊”:泻心火,心为新。用酒炒,用酒泡,上脖子已经穿上了。

⑨王:主心脏病逆潮流而动,心积。

⑩《本草补遗》:姜汁煸炒,散热去火。

⑾《纲要》:缓解药物过量引起的烦闷和轻粉中毒。

⑿《新本草纲目》:止呕吞酸,止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止狂躁,消饱胀。

【13】《本草纲目》:治痈、疥疮、酒精中毒、胎毒。杀死巨蟒。

用法用量:煎服,0.5 ~ 1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研末、敷料、煎服、洗净或浸汁。

注意所有阴虚扰热,胃虚呕吐,脾虚泄泻,五更泄泻的病例。

①本草经注:黄芩、龙骨、李氏制成。邪菊、芫花、玄参、白鲜皮。害怕款冬。生附子。

②药性理论:僵蚕。避免猪肉。

③舒本草;害怕牛膝

④朱振恒:胃寒及伤寒初起者,阴虚失血者,脾虚失血者,不可。

⑤《本草静姝》:凡血虚气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引起心悸失眠,亦烦热口渴,产后失眠,血虚发热,腹泻腹痛;小儿痘痘是阳虚泄泻,排髓后泄泻;老年人因脾胃虚弱而腹泻;阴虚的人早上腹泻,病名为肾泻;真阴不足,内热易怒,这是法律上的大忌,使人危险。(1)治烦躁不安,心慌,上热,胸中烦躁,心中闷闷,吃进吃出:朱砂四块钱,黄连五块钱,生甘草两块半。为细末,汤泡蒸饼,丸如小米大。每次吃十片,吃完后一定要咽下去。(《任斋知止方》黄连安神丸)

(2)少阴病,超过两三天不能卧:黄连、黄芩、白芍、乌鸡、阿胶。五种口味,六升水,先煮三样东西,从我身上拿走两升,所有的胶水都融化,微冷,取鸡胸肉,混合在一起。一天三次,七次服暖。(《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3)治心肾不和,心悸失眠:生川五元,肉桂心五分。细磨,白蜜丸。空心淡盐水汤。(交泰丸,四部简方)

(4)治心经实热:黄连七块钱,水一杯半,煎服一杯,食之远温。在儿童中减少。(局方泻心汤)

(5)治心胀,按之,脉有升降:大黄22,黄连12。第二口的时候,我用两升麻沸汤沾了一下,一会儿就扭开了。在不同的温度下服用。(《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6)治疗胸部疾病在心脏下面,压着就疼。脉滑: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净),瓜蒌一枚。上菜三味,用六升水,先煮瓜蒌,取三升,除我,取两升,除我。拿三件不同温度的衣服。(《伤寒论》小雄胸汤)

(7)治发热,心烦,呕吐,呻吟,拼错,不卧: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断)。上菜四味,切,取六升水,煮两升,分两次服。避免猪肉和冷水。(黄连解毒汤,外台秘方)

(8)治伤寒胸中发热,胃脘痛,欲呕者:黄连、甘草(炒)、干姜、桂枝(去皮)、人参、半夏(洗净)、大枣十二枚(碎)。供应七种口味。拿一桶水,煮六升,去找我。御寒衣物,三天两夜。(《伤寒论》黄连汤)

(9)吐酸水,脉迟者: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水煎服。(李连汤治疗症状和脉搏)

(10)治疗肝火:黄连,吴茱萸,一两或半两。最上面是末端,水丸或者蒸糕丸。在白汤中服用五十粒药丸。(《丹溪心法》左金丸,一丸)

(11)治泻脏毒出血:牙周黄连半斤,去毛,切块,装于肥猪大肠内,捆绑,放入砂锅,加水酒煮,连烤,绞碎,捣成肠,丸药大小。每次服100粒,配米汤。(《任斋志方》)

(12)治泻:宣黄连、青木香,同筛,白蜜丸,五子等。空腹吃二三十片,每天再吃一次。久寒,即煨蒜作丸。对婴幼儿也有效。(《兵部手札》香连丸)

(13)寒穴治痢疾,肠滑,下如鱼脑红,昼夜无节制。腹痛不能和忍者比:黄连,干姜,当归,阿胶。四味上,末了用醋、胶、黄豆等手丸混合,晒干。成人服用30片,儿童服用三片,服用100天,年龄较大者服用五片,其余每天服用三片。(《钱进方》停车丸)

(14)治脏毒:鹰爪黄连粉,蒜头一个,文火煨透,研末放入臼中,药丸大如一个五子。老米每次吃三四十片。(《技能药方解读》蒜连丸)

(15)治脾虚湿盛,泄泻过盛,米粒迟,肚腹刺痛,小儿疳积泄泻也可治: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上面是细粉,面糊是药丸,比如梧桐树。每次服20粒,用浓炒饭送服,每日三次。(《局方》乌鸡丸)

(16)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霍乱: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上菜三味,用三升水,煮一升。马上拿走。(《金匮要略》泻心汤)

(17)饮水可治口渴,尿甘甜,似脂麸片,六十至七十昼夜起:冬瓜一个,黄连十二两。切去冬瓜头,放入黄连粉,大火煨,待黄连熟了,拧成汁。每天取一大盏,但取两三个瓜,视不同而定。(近效处方)

(18)治妇人倦瘦:黄连(去须)、人参(去苇头)、茯苓(锉)、黄芪(锉)、木香(半)、鳖甲(醋涂、焙黄、去裙边)、柴胡(去苗)。上药,捣烂成粉,用嫩猪肚,将前药放入猪肚末端,用线缝好,蒸至熟透,在沙盆中磨成糊状,用梧桐树做成丸药般大。吃之前喝30粒粥。(《盛辉方》黄连逐毒丸)

(19)治小儿胃热吐奶:黄连两元,清半夏两元。* * *为细粉,分成100等份,每日三次,每次一分。(辽宁中草药新医法资料选登)

(20)治灰指甲,清热:黄连半片,大枣一枚(切)。上两味,加水拌,一起煎,离我而去,散如麻子眼,等十夜。(《三藏姬神方》黄连汤)

(21)可用于治疗痈肿,无论是否溃烂:黄连和槟榔平分,最后的部分是鸡。(关于简化方法)

(22)治疗脓疱病和急性湿疹:黄连、松香和三钱海螵蛸。* * *研成细粉,加入黄蜡,加入适量熟亚麻油溶解,制成膏剂。敷在患处,一天三次。上药前用热毛巾沾湿患处,使疮脱落。(内蒙古中草药新医法资料选登)

(23)治疗口舌生疮:黄连解酒,有时小口啜饮。(肘部后面)

(24)治小儿口腔脓肿:黄连、芦荟均分束。每份蜂蜜汤五分钱。取一颗马牙,加蟾灰,青黛对半,加少许麝香。(“单纯单方面”)

(25)治醇酒厚味,唇齿疼痛,或牙龈溃烂,或头面部颈部疼痛:黄连(炒)一毛钱,生地、丹皮、当归各一块钱,升麻两块钱。用水煎服,实热便秘会变黄。(《女子秘方》卫青粉)

(26)治妊娠心烦口干不得卧:黄连末,喝粥或酒蒸黄连丸,亦妙。(《女子良方》)

(27)治火烫伤:四川连炎散,混茶油。(中医杂志(二):170,1922)

(28)巴豆,中药,腹泻:干姜、黄连用方寸刀取之。(“填充肘部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