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山驴骨的功效与作用

山驴骨

(四川中医年鉴)

它来自角马的骨头。

动物形状的瞪羚,又称为:驴羊(广智),山驴(唐草药),苏门羚,山羊,和明猪鬃羊。

体长1.4 ~ 1.7m,尾长9 ~ 11cm,肩高约1.1m;体重90 ~ 150 kg。形状像小驴。耳朵又长又窄又钝。亲亲* * *。有眶下腺。脖子后面有头发。雌雄均有角,雄性较大,长13 ~ 23 cm,基部厚,尖端尖,除尖端外横棱较窄,角质坚实呈黑色。全身黑色略棕,毛上部黑色,发根灰色。耳廓内侧和下唇白色。尾尖是黑色的。一般个体的毛色差异很大。

住在高山和悬崖上。行动灵活,擅长高山裸岩活动。早上找食物,喜欢吃菌类。他们在9 ~ 10月交配,怀孕8个月,每个孩子生下1。分布于甘肃、四川、云南、湖北、湖南、贵州、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采猎后剥皮,取骨,去残肉,挂在通风处晾干。

药材以四肢骨为主,长而粗,常带蹄。前肢和后肢由三段组成,每一段都略微弯曲。前肢上中段长约26厘米,下段更细更短。后肢上段长约30厘米,中段长35厘米,下段更短更小。外表灰白色,骨头不是很重。横切面呈灰色不透明,髓腔空洞,油质不重。

产于四川。

性味《四川中药志》:“辛、咸、温、无毒。”

适应症:“治疗风湿、四肢疼痛、麻木及腰腿痛。”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或者泡在酒里。

宜忌《四川中医志》:“体热者慎用,孕妇忌服。”

提醒您:此中草药来自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