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少阳并病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症状 5 治疗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太阳少阳并病的穴位 2 治疗太阳少阳并病的方剂 3 治疗太阳少阳并病的中成药 4 太阳少阳并病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太阳少阳并病 1 拼音
tài yáng shào yáng bìng bìng
2 英文参考Taiyang disease involving Shaoyang Channe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tayyang syndrome plicated by shaoyang syndr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太阳少阳并病(Taiyang disease involving Shaoyang Channel[1])为病证名[2]。是指外感太阳病证未解,又并发少阳病证[2][1]。
4 症状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
《景岳全书·伤寒典》:“如太阳先病发热头痛……后见耳聋胁痛,呕而口苦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少阳也。”
《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太阳与少阳并病,故见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之证。……茍不知此,而以头项强痛为太阳之邪,目眩胸满为少阳之邪,发其汗,两阳之邪乘燥入胃,则发谵语。”
5 治疗《伤寒溯源集·并病证治第十六》:“头项强痛,太阳证也,眩冒,少阳肝胆病也。……邪在太阳则当汗,邪在少阳则禁汗,太阳与少阳并病,亦不可汗。既不可汗,则两经郁经之邪无可解之法,故当刺大椎第一间及肺俞、肝俞。”亦可用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兼散表邪[2]。慎不可峻汗或攻下[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