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的病因是什么?怎么解决,用对方法才是关键!
足底筋膜就像一个扇形的软组织,位于跖骨和跟骨之间。主要作用是维持足弓的高度,保持正确的步态。通常在行走或跑步时,这个组织会承受重量的拉力使跖骨与跟骨分离,并针对各种情况赋予与地面的扭转、弹性和吸收反作用力。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慢性运动损伤,有足底筋膜炎的朋友常出现足部生物力学异常(扁平足、拇外翻足、高拱足、拇指外翻等。).从人体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足距下关节过度外翻会导致足弓低平,甚至牵拉足底筋膜,造成筋膜炎症。
而高拱脚的朋友,由于足底筋膜比一般人紧,缺乏减震的作用,会因为足底肌肉筋膜多年的疲劳而疼痛发炎,甚至长跟骨骨刺。
足底筋膜炎的主要证型
足跟疼痛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附近,有时压痛剧烈而持久,早晨疼痛明显,过度行走时疼痛加重。
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脚跟疼痛和不适。
一般来说,早上起床的第一步疼痛最明显,主要是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于一个比较短的状态。
所以早上下床踩地,会很大很快地牵拉足底筋膜,会产生疼痛。但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松,所以症状会减轻。但如果走得太多,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会逐渐增加,问题又会重现。最常见的郑状是足跟的疼痛和不适。压痛点通常在脚底附近,有时压痛严重且持续。
早上起床时疼痛明显,过度行走时加重,站立休息时甚至疼痛。
在脚底靠近脚后跟的地方,一般可以按压到明显的痛点。有时压痛严重且持续。体检发现最疼的部位在跟骨前内侧。被动向上拉bing的脚趾或者踮起脚尖都会引起足跟痛。足部x光片上跟骨处有时可见骨刺,但骨刺的程度与足底筋膜炎并无绝对关系。
一般来说,足底筋膜炎多见于女性、肥胖者和老年人。足底筋膜炎的主要症状:走路时脚跟底部疼痛;脚底有明显的压痛点,严重站立甚至休息时会有疼痛感。
足底筋膜炎的常见原因
1.受伤或不合适的鞋子导致的足部内部结构异常。
2、脚关节太松,活动增加。
3.超重导致脚的关节负荷增加。
4.长时间站立和坐着会导致小腿的腓肠肌和腘绳肌过于紧绷。
5.脚后跟腱太紧太短。
6.脚跟垫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7.足跟长骨刺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如小腿疼痛、膝关节疼痛、腰痛等。
8.踏上健康之路
9.总是穿凉鞋和拖鞋。
10、长时间站立、走路、超重、穿高跟鞋、弓形脚、扁平足等。
自我恢复的有效方法
对于筋膜,要给它适当的压力,促进它的再生过程。原地不动不是一个好的恢复方法。
建议使用祖力夫足跟痛膏,加入川芎、元胡索活血止痛,缓解患者疼痛,通过舒筋活络、消肿消炎、祛风除湿缓解疼痛,用威灵仙、制川乌除骨刺修复疼痛,提取纯中药舒筋活络,消除足跟痛症状。
结合祖力夫和辅助练习法:
1.日常行走时,重心从脚后跟向前移动:增加脚后跟的血液循环,减少对脚后跟的压力;
2.增加赤足活动(不是赤足跑步):赤足在各种地面上,锻炼脚部的肌肉和灵活性;
3.增加脚踝的柔韧性:推墙锻炼脚踝(传统动作);
4.换鞋:平时千万不要穿运动鞋。支持越少越好。鞋底越低,脚趾越平。
5.加强筋膜组织和腿部肌肉:增加赤脚运动来达到这种效果。此外,还可以做以下练习(传统动作):
A.缩脚(卷脚趾、足弓):5秒,一组十次,做2 ~ 3组;
B.抓趾巾:一组50次,做2 ~ 3组。
C.踮起脚尖,然后慢慢倒下。
D.脚尖走路:10到15步一次,做2到3组;
E.深蹲练习
6.拉伸(传统动作)
伸展腿筋、脚踝
B.拉伸筋膜:向上折断脚趾。
7.按摩:踩网球或修脚,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8.泡热脚:增加血液循环
筋膜炎开始时,最好休息两周。持续数月时,最好积极进行上述锻炼,以达到最佳恢复效果。
最后,我再告诉你一件事。虽然有彝族同学说足底筋膜炎可以跑步,但还是建议不要跑,多休息,给足底筋膜足够的时间放松和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