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肿了。我怎样才能消肿?

发汗消肿法

发汗消肿法在《内经》中称为“开鬼门关”。张仲景说:“腰以上肿为汗时之治。”所以这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上半身肿胀,或先上半身肿胀后全身肿胀,出现恶寒、恶风、发热等症状。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发汗方式。

1.辛凉发汗,风邪伤皮毛,水邪阻肤,郁化热。症状包括四肢浮肿、恶寒、发热、关节痛、自汗、口渴、小便黄赤、脉数。治疗用越脉福加舒汤,辛凉,祛风,清热邪气,培土利水。麻黄10g,石膏20g,生姜10g,甘草10g,大枣4枚,白术12g。先将麻黄水煎,去沫,再煎其余药物。如果同时出现咳嗽,加半夏10g,减少不良反应,缓解咳嗽。

2.温心,出汗,风水,肌肉脓肿,肺衰竭。症状包括四肢浮肿、恶寒、无汗、脉浮。用苏祥饮治疗,发汗解表,消肿。香附10克,紫苏10克,陈皮8克,甘草6克,葱6克,姜6克。水烧开几次,去渣,随时服用。若症状为四肢浮肿、发热、恶寒、全身疼痛、多汗、脉浮、烦躁,可用大青龙汤减轻疼痛、温汗、消肿、除烦。麻黄10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石膏20克。先将麻黄加水煎服,去沫,再将其他药材一起煎服。

3.助阳汗寒于外,水邪止于内,正阳不足。症状包括四肢水肿、关节痛、出汗、恶风和脉沉。用麻黄加附子汤治疗,可助阳发汗,消肿。麻黄10克,附子10克,甘草6克。先用水煎麻黄,去沫,再煎其余药材。

利尿消肿法

利尿消肿的方法在《内经》中称为“清宫”。张仲景说:“腰以下肿了,就要小便。”因此,这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水肿集中在身体下部,或水肿先出现在身体下部,然后全身肿胀。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利尿方法。

1.化气利尿“膀胱,州府之官,津液藏,气化可出”。水束缚膀胱,不利气化。症状有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恶寒发热,汗出口渴,脉浮。用五苓散治疗,理气利水。桂枝10g、白术12g、茯苓12g、泽泻20g、猪苓12g、* * *研成粉末,开水冲服或水煎。

2.温阳利尿“肾者,胃也闭,不宜关门,故聚水而随其类。”邪水过盛,肾阳停滞,却关不上,积水则肿。症状有四肢浮肿,四肢冰凉,小便不利,小腹胀满,脉沉。用真武汤治疗,温阳,利尿,消肿。取附子10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加水煎煮。

3.韩干利尿水热停滞,停止膀胱和尿道阻塞。症状包括四肢浮肿,排尿困难,或滴痛,口干,脉沉。常配自拟药方,甘寒利尿消肿。冬瓜皮20克、芦根10克、白茅根10克、石韦10克、薏苡仁10克、杏仁10克、灯心草(或通草)10克、西瓜崔屹10克、汤剂。

4.苦寒利尿。岳夏会伤害冷水,水在皮肤中流动,而热量会抑制它。症状包括四肢肿胀,小便短,色黄,口渴,舌红,脉数。用瓜迪汤治疗,苦寒,利尿,消肿。20瓜梗(可用瓜梗或丝瓜梗)水煎。

排水消肿

水邪满溢,凝结于其中,三焦受阻,气化受阻。症状包括腹部肿胀,四肢肿胀,排尿不利,脉沉。治疗方法是加减十枣汤,利水消肿。将芫花(炒)、甘遂、大戟等分成等份,研成细粉备用。使用时,取10枚大枣,劈开,水煎去渣,加入2克药粉,口服。这种药只能在早上服用,不能在晚上服用。如果服药后大小便仍然不通,就等到第二天。这个方子味道比较重,不病身强者不宜。出于安全考虑,该粉末可与大枣捣碎,用作丸剂;或者把粉末和醋混在一起敷在小腹部比较安全。

泻肺消肿

肺是水神之源,导致河水下降,导致水道通行。水邪阻肺,上源受阻,故降河失职,水道不通。症状包括肢体水肿、胸闷、咳嗽和喘息。治疗用李婷大枣谢飞汤,谢飞消肿。葶苈子(炒,捣碎)15g,大枣4枚。先将大枣加水,去渣,加入葶苈子煎服,去渣,内服。

祛瘀消肿

血瘀、气滞、失功、不宜气化,以及长期内热。症状有四肢浮肿,排尿不利,口渴;女子月经不利,脉沉涩。用蒲惠散或小汤药治疗,活血化瘀,利尿消肿。蒲惠散:蒲惠10g,滑石5g,***研成细粉,水洗,1,每日3次。小唐菁方:当归10g,赤芍10g,没药6g,琥珀6g,桂枝6g,阿莎丽3g,麝香1g,水煎服,每日三次。

开结消肿法

阴寒之气停滞,气化不可行,水路不通。症状包括四肢浮肿、寒性晕厥、腹部胀满、心脏梗阻和肠鸣音;或体寒骨痛,或恶寒,或麻木,脉沉等。治疗用归肝降燥马鑫附子汤,运化大气,开结消肿。桂枝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1、麻黄6g、阿莎丽6g、附子10g,水煎,每日3次。

除了以上,临床上还有一种“虚肿”和一种“风肿”。虽然都表现为肿胀,但其病因病机与水肿有很大区别,要注意区分。

也有

/html/1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