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属于哪种植物?

黄芪是一种中药。黄芪为豆科黄芪属植物。

发展

黄芪为豆科黄芪属植物。多年生草本,50-100厘米高。主根厚,木质,通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多,肋薄,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总状花序稍密,10-20朵;总的花梗几乎与叶一样长或比叶更长,并且在果期显著拉长。荚果膜质,稍膨大,半椭圆形,果颈在花萼之外;3-8粒种子。花期6-8月,果期7-9月。

黄芪可入药,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水强心、降血压、抗菌、解毒、排脓生肌、增强毛细血管阻力、止汗和性激素的作用,治疗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水肿、痈肿。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50-100 cm。

主根厚,木质,通常分枝,灰白色。

茎直立,上部分枝多,肋薄,白色柔毛。

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形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顶端圆钝或微凹,小尖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白色皮毛。

总状花序稍密,10-20朵;总的花梗几乎和叶一样长或更长,并且在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沿花序轴略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萼钟形,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度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部略凹,茎基部短,基部短穗,茎比瓣长约1.5倍,龙骨瓣近瓣长,瓣半卵形,茎比瓣稍长;子房具柄和被微柔毛。

荚果膜质,稍膨大,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两侧有白色或黑色细柔毛,果颈超出花萼;3-8粒种子。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长在中暖温带地区,喜阳光和凉爽气候,耐旱耐涝。耐寒性强,多生长在山坡中下部的阳坡、林缘、灌丛、林草地、疏林、草甸。地上部分不耐寒,第一个霜冻季节大部分叶子已经脱落,冬天地上部分枯死,第二年春天宿根萌发新苗。种子萌发温度相对较低,平均温度在8℃左右,符合黄芪播种的温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