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今研究:乌梅

一、古籍总结:

神农本草经:“主腹肿,面肢肿,利小便。”

《用药方法》:“专治大肠气滞、燥涩。”

《本草纲目》:“于立人苦润,性健,可降气利水。”

神农本草经:酸平。主要表现腹部水肿、面部水肿、四肢水肿、排尿不畅。

陶弘景《本草经注》:“味酸,性平,无毒。适应症为腹部水肿、面部和四肢水肿以及排尿。”

李仲子:“味酸,性平,无毒,入大肠。主四肢浮肿,肠内憋气,关内不通,膀胱急痛,肠湿血破,水下气利,消化广。”“于立人属阴,性主外,故独入大肠。”

《本草经》:“李煜性专降,善导大肠经燥,益全身湿气。但下降后,使人津液流失,干燥越来越严重。是缓解症状和救急的药。”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要含有阿维菌素、苦参素苷、山奈酚、苦杏仁苷、香草酸、原儿茶酸、熊果酸苦杏仁苷、脂肪油、皂甙、纤维素等。中国药典规定胡黄连苷含量不得低于2.20%。

功能:本品具有促进肠道蠕动、抗炎、镇痛、止咳、祛痰、降血压的作用。

药理:有润滑通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