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韶山的临床特点

1.崇尚脾胃学说,脾胃病的治疗有明显的特点:老阳崇尚脾胃学说,遵循“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观点,以呵护脾胃之气为原则,注重整体功能的协调和脾胃功能的平衡,加上辩证的精密,导致反复放纵。总结了用补虚与补、温清热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二是善于病证结合,在治疗肿瘤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肺癌研究,借鉴前人治疗肺部疾病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确立了“养肺阴、益中气”的治疗法则,在方药上十分注重保护阴液和胃气。注意不要用苦寒、直泻、渗益,以扶正为目的,善用温清养阴、养阴液、扶正祛邪之品;注意调节脾胃功能,使生化活跃。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成千上万的肺癌患者在手术、化疗、放疗或晚期后接受了中药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部分治愈。肺癌治疗的“养肺阴,益中气”原则得到了全国中医界同仁的认可。

3.灵活运用经方治疗咳喘:我喜欢用经方,如千斤胃经汤治疗各种热咳、虚咳,喜欢轻举止咳化痰,多用冬瓜子、北沙参、炒紫苏、杏仁、竹茹、米仁、陈皮等食药两用品。。

四、把握病机,知常而变常,肝病治疗有常用方法:循序渐进辨证论治肝病,先清后补,将“养阴养阴”、“和胃”之法贯穿于肝病治疗的各个阶段。基于中医“肝气犯胃”、“肝木犯脾土”的理论,临床用药无论分期,都要始终照顾脾胃,也应说是“知肝之病,先健脾”;胃为阳土,性湿。如果晚上吃素身体阴,或者药香燥之药过量,胃阴受伤,容易加重气滞。故常用青梅、蒲川花、月季花等花药,强调疏散而不伤阴,取“光可除余”之意,用白术、小米仁健脾和胃,用石斛、天花粉等滋阴。注意整体功能与脾胃功能的协调,才能事半功倍。

五、遵循古训防病,提倡食疗在冬令进补中的运用:老阳主张“防微杜渐”、“治未病”,主张冬令进补不是万能的,而是“药补不如食补”。老阳常用的药食同源药物是杜仲。、枸杞、补骨脂、菊花、杏仁、远志、桂圆、酸枣仁、大枣、山药、黄精、核桃仁、党参、陈皮、玫瑰花、青梅。

六、以阴阳为纲,辨证治疗杂病:老阳在临床中遇到了许多疑难杂症。在同学们的迷茫中,王老师明辨事理,冷静开出药方,奥秘就在于中医的灵魂——辨证施治,崇阴阳,辨证辨病相结合,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