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湿热体质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调养?
湿热体质,中医应该如何有效调理?
湿热体质的表现:
1,口干,口臭,口苦,汗多,有狐臭。
2、身材特点:身材偏胖或偏瘦。
3,红唇黄牙,黄牙,红牙龈,红唇。
4、脸,黄黑,油腻的脸。
5、皮肤容易长痘痘、发红、脓包。
6.湿热的内涵表现为表面油腻、口苦、苔黄腻、脉滑等湿热表现。
7.大便干燥或粘稠,气味特别浓臭。尿黄池,很黑。
8.男性经常阴囊潮湿;女性常白带多,色黄,外阴常痒。
9.舌象:红舌苔黄。舌红,苔黄厚。
10,心理特点:性急躁,容易生气。
11.发病倾向:易患疔疮、黄疸、淋证、热淋等疾病。
12,适应性:不能忍受湿热环境;难以适应夏末秋初的湿热气候,湿重或高温环境。
湿热体质调养方法
1,尽量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比如你是痰湿体质或者体质不好的,买房的时候尽量不要买低层的,否则房子阴暗潮湿会加重你的湿热体质;
2、饮食宜清淡潮湿。还有一个特别的信息就是戒烟戒酒,不要过量服用补品,尽量少吃火锅、羊肉、狗肉等。
3、忌讳熬夜,熬夜会加重湿热。因为熬夜伤肝胆,会大大影响肝胆之气的上升,容易得湿热;
4、可以多做拔罐刮痧,改善尿黄、烦躁等症状。
湿热证的一些表现
有些湿热证的患者通常会有一些症状,通过这些症状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患者的具体症状是什么,医生会根据湿热证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系列的治疗。湿热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湿热证在不同部位也有一定的差异。皮肉湿热多为湿疹或疱疹。关节处吸热就是局部肿胀疼痛的现象。通常我们说的湿热,指的是一些深层的脏腑。尤其是脾胃湿热会让你觉得闷而饱,大便稀,恶心厌食,小便短赤。
2.其他肝胆的损耗,多表现为肝区肿痛,或眼睛发黄、口苦、食欲不佳,也会出现发热、怕冷等症状。膀胱内有湿热,会出现尿急尿频多,涩痛少,色黄浊。
3、大肠湿热,会出现腹痛腹泻,有的甚至出现尿急重、肛门有灼热感、腹泻有脓血便、口渴等现象。此时湿热相当严重。患者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湿热小知识
湿热,中医术语,是一种致病因素,属于六邪中的两邪:风、寒、暑、湿、燥、火(热)。也是中医证候的名称,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于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就是所谓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是由于气候潮湿,在雨中或潮湿的室内涉水,外界水分侵入人体所致。其致病性表现为重浊、粘稠、下降趋势。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邪,具有热升的特点,称为火热邪。热也可能是由器官功能失调引起的,称为内热。当邪火侵入人体或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即感受外邪,或人体功能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有黄干苔,脉数。
湿热是指湿热同时侵袭人体,或同时出现体内病变,或夏秋季节炎热,湿热侵袭人体,或湿久留,热可化为热。湿热证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热,体热少,头痛重,身痛重,口苦,胸闷,小便黄短,舌红,舌苔黄腻,脉数。湿热入关节,称为湿热痹。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