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与痰热壅肺证简介
2英文参考文献和谐与肺热壅肺证[中医术语审定委员会。中医术语(2010)]
3.以痰热壅肺证[1]定义咯血,指痰热凝滞于内,灼肺络脉,咳(咳)出大量血,血鲜红或痰黄,痰黄而稠,胸闷胸痛,或咳出脓血痰浊,心烦。
4痰热壅肺型咯血的症状痰热壅肺型咯血的患者,有大量的血(咳),鲜红的血或黄色的痰,吐黄而稠,胸闷胸痛,或咳出脓血而痰中带浊,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2]。
5痰热壅肺证治咯血5.1食疗1、鲜莲藕雪梨汁:鲜莲藕节250g(洗净去节),雪梨1 ~ 2个(去皮去心),榨汁,分两次服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咯血。
6关于咯血,是指把东西从食道或气管里逼出;咳嗽是呼吸器官受到* * * *影响而产生的反射动作;咳嗽在古代是咳嗽的代名词。其实咯血(见儒,咯血,咳血,咳血带血),咯血(见颜氏济生方),咳血带血(见诸穴门,辨证论治要诀)常被混淆。
咯血是这种疾病的名称[3]。一种血液综合症。亦称咳血(见《治症治脉咳血论》)[3]。中医术语大咯血[1][4]。指以咯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即患者咳嗽出血,痰中带血丝,或痰中带血[4]。血从肺中流出,经气道咳出,或有血丝痰,或痰中带血,或纯血呈鲜红色,内有泡沫,均称为咯血[5]。咯血是由肺络损伤引起的[5]。由于肺精脏,又是脏腑之盖,喜润燥恶燥,喜清浊,不耐寒热,所以邪气侵入肺,导致咳嗽,损肺络,血溢,为咯血[5]。
从肺咳血的人,多为外感风热燥火,或木火,阴虚火旺,灼肺络所致[3]。
《丹溪心法咳血》云:“咳血者,咳血于痰中。”
《脉诊咳血论》说:“咳血即咳血。”
《林逸生脉学论》:“凡从咳喘而来者,皆咳血。”
《脉诊治吐血咯血通论》:“胃管吐咽以吐血闻名,肺管咳喉以咳血闻名。”
《赤水朱轩》卷九:“咳血于痰者,谓之咳血,亦为咳血之云。这有两个原因。治疗局限于肺部的热很容易,但只是感冒。肺损伤长期难以治疗。这已经成为一种疲劳。”
《张仪彤薛竹人》:“咳血的人会因咳嗽而见血,或干咳,或痰中见少许红血丝,会气短气短。肺虽自燥,亦属火,咳出血膜,血亦随痰放出。.....六味丸以天冬、五味、清金、浓水为主,以阿胶、川贝、百合、款冬花、紫菀为润肺止咳剂。血液停止后,胃无力,食欲差,呼吸不连续。半夏劫散,加紫菀、琼玉膏调理。长期咳血,或因疲乏无力、肌肉消瘦、四肢乏力、五心烦热、咽干、两颊发红、心口潮热、盗汗、食量减少而咳血,宜公散加阿胶,或四君子加黄芪、鳖甲、麦冬、五味。对于阴虚火旺咳血者,或痰中有血星如珠者,原料六味丸加钱根、乌贼骨、通便丸。”
咯血可见于西医的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