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的各种模式

林下经济是现代生态林业的典型模式。它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和林下土地资源、林荫空间的优势,在林冠下进行农、牧、草、药等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使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通过优化林下经济新模式,有效解决人们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促进生态和谐、富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综合优势

1.1政策科技支撑优势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生态、高效、循环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林下经济具有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特色突出等优点。既是长期林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业生产的必要补充,完全符合当前国家政策鼓励的低碳经济和生态林业发展方向。

1.2林地的空间利用优势

根据2012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调查数据,成武有林地面积22.8万亩,有林地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率25.8%。大部分林地处于闲置状态或单一种植模式。

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随着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视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林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贡献率将日益突出,林地优势将更加明显。

1.3.生态良性循环的优势

1.3.1循环互补增加效益。

林下经济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有效解决了林业收入周期长的弊端,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实现了长短结合、相得益彰。

1.3.2遮光降低温度降低成本。

传统庭院养殖方式的高密度造成高温环境,影响畜禽生长。林下养殖可以降低禽舍内外的温度和湿度,为畜禽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减少设施投资,节约生产成本,提高饲养效率。

1.3.3互相利用,互相促进才能赢。

林下林木的培育为畜禽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林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聚集在林下,为林下动物形成“天然氧吧”,适合畜禽生长,能生产出更多绿色、健康、环保、风味独特的畜产品。畜禽粪便混有畜禽遗留的草渣和树叶,快速分解后容易被根系吸收。

及时补充土壤养分;畜禽粪便产生的氨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树木的光合作用,树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也有利于畜禽的生长,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绿色文化,健康生态

林下农业的发展净化了这个村庄。当庭院养殖转移到村外的森林中,畜禽的粪便和气体将不再污染村庄庭院,保持了村庄的整洁,同时阻断了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对村民健康的威胁,为公共卫生构筑了有效的保护屏障。

“林下养殖”还解决了林牧矛盾,节约了耕地,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加强了林分抚育管理,有效保持了林地生产力。

二是优化发展模式,拓展林下经营模式,实现短、中、长项目合理搭配,实现用长养长的科学种养格局,实现主要生态林业产业协调发展。

2.1林粮结合模式

行间林粮间作,初植密度3m×4m。种植面积占林下总面积的60%以上,年每亩纯收入2200元左右。选择种植大豆、花生、绿豆、豌豆等小杂粮,都属于浅根作物,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树木争肥争水,覆盖地面,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杂粮需求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

林粮间作期为植树后1 ~ 3年,树冠4年后不能进行间作。套种蔬菜瓜果,平均每亩效益可达800元~ 1500元。还可以在森林里种红薯和大豆,1和3年种大豆,第二年种花生。这种种植方式可以为林地增加绿肥,提高土地利用率,也达到了以养代耕的目的。

该林当年盈利,每亩纯收入150 ~ 200元。林粮间作模式技术简单,当年受益,容易被农民接受。但是林粮间作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禁止在树间种植玉米等高杆作物。

2.2林医结合模式

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林间套种模式,也是一种生态保护和农民长期和短期利益双赢的方式。在管理中药材的同时,树木也被管理,有利于树木的生长。65438+植树后0 ~ 3年,中草药如板蓝根、赤芍、黄芩、白术、知母、三七、薄荷、金银花等。被套种在森林中,行距超过2米。

经过3-5年的生长,树木比较高大,一些中草药,如桔梗、黄连、半夏、柴胡、党参、天麻、白芷、丹参、天南星、麦冬等。,可以种。实验证明效益也非常显著,可增收1,000-3000元/左右。比如在杨树行播种菘蓝,每年施肥两次(基肥1次,追肥1次)。

浇水1次,喷药1次(防治菜青虫);板蓝根秋季采收时,主根粗3cm,侧根粗65438±0cm,亩产450 ~ 500公斤。按市场价2元/斤计算,每亩收益1000元,扣除投资100元,每亩纯收入900元。大青叶也是药材,一年可以采两次。干叶回收价0.6元/斤,每亩收益可达70元以上。

2.3林菜结合模式

就是根据林中光照的强弱和各种蔬菜不同的需光特性,科学选择种植类型和品种,发展蔬菜种植。可以选择的蔬菜品种有:大葱、青椒、茄子、油菜、白菜等。,种植技术与一般露地相同。以种植大葱为例,按0.2元/斤计算,每亩可产大葱2000斤左右。

平均每亩纯收入在400元以上,管理简单。第二年、第三年也可以种植一些常规行间露地可以生长的蔬菜,但最好不要种植萝卜、白菜等生育期长、后期需水量大的品种。

2.4林苗结合模式

鉴于种植密度为3m×3m或3m×4m,不宜行间育苗杨树、柳树等高树,可选择一些耐荫性强、植株生长缓慢的冬青、女贞等绿色苗木。玫瑰和紫穗槐偶尔育苗也是可行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造林初期充分利用林地培育各种苗木。间作育苗的时间为造林后1 ~ 3年,在树冠闭合前出圃。

2.5林花结合模式

利用宽窄林分结构,林下种植油用牡丹,套种短期作物,如白术、生地、丹参、板蓝根、知母、天南星、桔梗等。,平均每亩收入约2000 ~ 3000元;间作蔬菜,如辣椒、菠菜、油菜等。,平均每亩将增加收入4000元左右。

2.6林菌结合模式

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封山育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每亩林地有效种植面积300m2,经济效益显著。速生林长到4 ~ 5年,树木会给它遮阴,林地就不用了。

而阴暗潮湿的林地适合林菌间作。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3年以上、行距3m以上的速生林地,在树间搭建宽度1 ~ 1.5m、高度0.8 ~ 1m的小拱棚。小拱棚内依次出速生林地1亩,每季投入菌棒10000根,每亩产值2.4万元。

只要按要求管理,扣除成本后每亩利润在5000元左右。从蘑菇棒种到蘑菇开始生长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整个生产时间为两个月,每亩可增收约8000 ~ 10000元,是单纯种粮或种树效益的数倍甚至超过10倍。

2.7林蝉的组合模式

即孵化出的蝉卵枝埋在封闭的树上,18 ~ 24个月后即可采收金蝉。金蝉,俗称蝉,是目前昆虫市场上唯一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食品。不受任何饲料添加剂、农药、激素的影响,营养丰富,鲜美可口,成为时尚美味。

人工养殖金蝉具有投资少、技术易掌握、省工、高效、无风险等优点,是农村致富的新项目。三年内每亩林地可种植500个卵枝,每个卵枝有50个卵,从150不等。一般每亩可收金蝉成品约150kg,效益可达10000元以上。如果树龄较大,可以酌情多种一些蛋条,收益可达15000元。

2.8林草牧结合模式

林草模式,即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选用的牧草品种有:黑麦草、紫花苜蓿、野草、三叶草等。林牧模式,即封山育林后,养殖和种草相结合,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和草的特点。在林地周边地区,肉鸡、柴鸡、肉鸭、鹅、肉兔、青山羊等。被围栏或圈养,树木被家禽遮蔽。

家禽吃草和昆虫,粪便和肥沃的土地与树木形成良性的生物循环链。如每亩可投放10只青山羊、60只兔子,年每亩效益可达5万元以上;每亩地可养鹅200 ~ 300只,饲养期5个月左右。每只鹅纯经济效益2.4元,每亩收益4000 ~ 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