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间质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肺间质和肺泡腔内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并存。正常呼吸功能困难,主要表现为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时,可听到湿罗音或扭曲音。如果做X线检查,早期会发现肺部磨玻璃样改变,有典型的弥漫性线条、结节、云团、网状阴影等改变,肺容积减少,而肺功能检查可表现为肺容积减少、弥散功能下降、低氧血症。
目前西医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用于改善症状和延缓疾病的发展。然而,不到30%的患者有治疗反应,并可显示毒副作用。
肺纤维化主要导致通气功能下降,气短(呼吸困难)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肺痹”、“肺痿”范畴;中医一般从活血化瘀、气滞血瘀、脾肺虚入手。
肺关节痛
中医分析肺间质和肺泡腔纤维化的病理变化,重点是肺经阻塞的病理变化,即以络瘀、络虚、络紧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络脉是魏莹气血津液分布的枢纽,络脉小,分布广,分支多,功能独特。因此,一旦邪客入络或“久病入络”,就容易影响络脉中气血的运行和津液的分布,导致络脉不通或渗灌异常,导致络脉瘀血或络脉不足,从而形成“肺痹”。
1)根据病机,肺纤维化始于隐袭,病程长,难愈,符合“久病入络”的特点;
2)从病变部位看,肺间质纤维化的“间质”不仅指肺的间质(如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还包括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的精华,甚至影响到细支气管场;
3)从病理特征上看,肺纤维化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肺泡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肺泡间质内纤维结缔组织沉积为特征,类似于肺络阻塞的体征;
4)从发病机理上看,由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的纤维化,导致肺顺应性降低,导致肺容量减少和限制性通气障碍,细支气管炎症和肺小血管闭塞导致通气/血流比失衡和弥散功能下降,最终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与中医的络瘀、络虚病机完全一致。
2.肺痿
肺间质纤维化也称为“肺痿”,原因如下:
1)中医认为肺精脏,喜湿恶燥。它是靠胃(脾)来濡化、润泽津液的,是掌管全身津液运化的水神之源。如果津液、气机衰竭,肺得不到营养,肺虚就会导致痿弱。所谓“痿,痿如草木之萎蔫而不荣,为津而竭也。”(临床指南医案与肺痿门)。
2)形态学上,肺纤维化中晚期,双肺体积缩小,总肺活量、肺活量、残气量、潮气量明显减少,符合“肺痿”的本义。
3)究其病机,肺热焦叶、津液不足、气血不足是肺痿的基本病机特点。肺纤维化挥之不去,病机变化从气血,从肺肾,肺肾两虚,气血不饱,络虚不荣,“络虚则痿”。
4)从临床特点来看,肺间质纤维化病程长,且无法痊愈。“刚开始气结于经络,久而久之,血伤入络”,后期则表现为蜂窝肺(网格状改变),甚至破坏肺,肺功能完全丧失。这正好对应了肺叶虚弱不用,反复拖延,久治不愈的特点。
另外,中医如何解释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中的血瘀?如面色晦暗、嘴唇发绀、血液黏稠度增高等。,而且晚期右心衰竭时全身瘀血症状特别明显?中医认为,这是因为肺痿多为燥热之邪损伤肺阴所致,亦可灼血络,致脉外瘀血;也可以是热邪灼津液,血粘血瘀所致;气阴两虚还会导致血瘀,气虚不能运血,血瘀可由瘀生。瘀血一旦形成,又可反过来影响气机的通畅,阴、津液、阳难以达到,肺润的丧失又会进一步加重肺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