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中草药

1。

平原

陆地上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称为平原。

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区,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阔平坦,起伏不大,区别于起伏不大的丘陵和高度不大的高原。

平原的类型很多,按成因一般可分为构造平原、侵蚀平原和堆积平原,但大部分一般都是河流冲击的结果。堆积平原是地壳缓慢运动过程中沉积物补偿性堆积形成的平原。洪泛平原、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都属于堆积平原。比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冲积平原。侵蚀平原又称剥蚀平原,是在地壳长期稳定的条件下,由于重力和流水的作用,被风化物质逐渐剥蚀的岩石平原。侵蚀平原一般略呈起伏状,如中国江苏省徐州市的平原。构造平原是地壳隆起或海面下降形成的平原,如俄罗斯平原。

世界平原总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原不仅辽阔,而且肥沃,水网密布,交通发达。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较早、发展较快的地方。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其他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煤和石油,在平原上也很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中下游带状平原。北部是淮扬山和黄淮平原,南部是江南丘陵和浙闽丘陵。它是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大多在50米左右。中游包括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和江西的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沿江平原和巢湖平原(安徽中部平原),以及江浙沪之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于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于中亚热带北缘。年平均气温14 ~ 18℃,最冷月平均气温0 ~ 5.5℃,绝对最低气温-10 ~-20℃,最热月平均气温27 ~ 28℃,无霜期210 ~ 270天。农业作物一年两到三次,年降水量1000 ~ 1400 mm,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和缓丘,主要为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是红壤,平原大部分是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复垦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蚕、苎麻、黄麻等。河流、树枝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平原面积的10%。包括小湖在内的大湖1.3万多个,面积1.2万平方公里,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淡水湖众多,与长江相连,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功能。它们出产鱼、虾、蟹、荷花、菱角和芦苇,以及中华鲟、扬子鳄和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品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南京、武汉、南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芜湖、长沙。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地处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络的枢纽,水陆交通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路大动脉,其众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路网络。

世界十大平原?

(1)南美洲亚马逊平原:5600000平方公里。

(2)欧洲和东欧平原:400万平方公里。

(3)亚洲的西西伯利亚平原:260万平方公里。

(4)南美洲拉普拉塔平原:65,438+0,500,000平方公里。

(5)北美大平原:1500000平方公里。

(6)亚洲图兰平原:1500000平方公里。

(7)亚洲的恒河平原:45万平方公里

(8)亚洲的印度河平原:30万平方公里。

(9)欧洲中欧平原:30万平方公里。

(10)亚洲松辽平原:25万平方公里。

2。

高地

高原(高原)

海拔普遍在1000米以上,地域辽阔,地势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一个比较完整的大型隆起区称为高原。高原和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高,和山区是完全大面积隆起的区别。

高原是指海拔l000米以上,面积较大,顶面起伏不大,四周坡度较陡的高地。高原被称为“地球的舞台”,是在长期持续的大规模地壳隆升运动中形成的。它与平原有很大的高度差异,与山区有很大的平地和很小的起伏。有些高原表面宽阔平坦,起伏不大;一些高原则的山脉起伏很大,地形变化很大。高原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低。利用这种低压缺氧的环境,可以提高人体的身体耐力素质,因此成为体育运动中耐力训练的“宝地”。

此外,高原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低于100℃。如果用普通的电饭煲做饭,会不熟。根据高原表面的形状,高原可分为几种类型:一种是顶部平坦的高原,如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一种是地面起伏很大,顶面还挺宽的高原,比如中国的青藏高原;一种是划分高原,比如中国的云贵高原,流水切割很深,起伏很大,顶面还很宽。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大部分高原覆盖着厚厚的黄土。陕西黄土高原是中国黄土自然地理最典型的地区,地层完整,地貌多样。

青藏高原海拔4000-4500米,面积2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帕米尔高原

蒙古高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

南极冰雪高原

巴西高原占地500万平方公里。

德干高原位于印度半岛。

伊朗高原位于西亚。

东非高原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南非高原海拔1500-2000米。

3。

盆地

盆地

人们把外围高(山地或高原)、中间低(平原或丘陵)的盆地状地形称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东非大陆中部,称为刚果盆地或扎伊尔盆地,面积约为加拿大的1/3。这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盆地。一类是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构造盆地,如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和江汉平原盆地。另一类是冰川、流水、风和岩溶侵蚀形成的盆地,称为侵蚀盆地,如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景洪盆地,主要是澜沧江及其支流侵蚀扩张形成的。

中国主要盆地

中国有五大著名盆地,即四川、塔里木、吐鲁番、准噶尔和柴达木,面积超过65438+万平方公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并称为“中国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是维吾尔语的中文翻译,意思是“没有缰绳的大盆地”。盆地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甘肃与新疆交界处,东西长约1.6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1.000米,约占新疆总面积的一半。比四川盆地大2.6倍,比北疆准噶尔盆地大1.4倍,比吐鲁番盆地大10倍,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塔里木盆地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周边山脉海拔均在4000 ~ 6000米。这里远离大海,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季节变化大。是典型的大陆沙漠气候。冬天很冷,夏天很热。1月平均气温-10℃,7月平均气温25℃。同一地点冬夏温差可达50℃-60℃,昼夜温差可达15℃-20℃。每当春夏秋冬之交天冷的时候,就经常穿棉衣;中午气温很高,穿着单衣还热。所以人们用“早上穿裘皮大衣,下午穿薄纱,抱在火炉边吃西瓜”来形容这里的气候特点。流域降雨量大部分地区不到50 mm,东部只有10 mm左右,有些地方甚至全年不降。

从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出现戈壁沙漠、冲积扇平原和沙丘区,整个盆地呈环状结构。由周围山脉的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通常是绿洲。大绿洲是喀什、东沙、和田、阿克苏和库车。绿洲农业发达,运河纵横,田楼相连,树木成荫,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水果丰富。这里是中国重要的粮食、长绒棉和丝绸产地。盆地中部是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也是世界著名的沙漠。由于沙漠面积大,极度缺水,旧社会很少有人能进入沙漠的中心区域,所以这个大沙漠被命名为“塔克拉玛干”,意为回鹘,因此无法进出。盆地东部有一个著名的游子湖——罗布泊。也有许多内陆河流,水源不是来自雨水,而是主要来自山上融化的雪。

居住在塔里木盆地的主要是维吾尔族。在旧社会,由于交通不便等各种原因,自然封闭,很少有人来。解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加快了,来这里的人与日俱增。特别是人民政府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这里考察自然条件和资源,发现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有多种有色金属和石油,还有大量的盐矿。随着中国建设的发展,这些宝贵的资源将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北麓,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西北、东北、南三面环山,形成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等边三角形,是中国第二大盆地。盆地地形自东向西略有倾斜,东端海拔可达1000米,而西部的湖沼洼地已降至200 ~ 400米,艾比湖水位海拔仅189米,为盆地最低处。

准噶尔盆地的地形结构与塔里木盆地相似,但周围的山脉有许多空隙,所以盆地的形状不如塔里木盆地完整。盆地东西两端相对发达,成为中国通往中亚的通道。盆地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地势向东逐渐增高,与内蒙古高原相连。盆地内部的景色很复杂,有草原、沙漠、盐湖和沼泽。其中沙漠仅限于中东部,即玛纳斯河以东,统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这里气候干燥,沙丘相对较小,高度较低。玛纳斯河以西降水较多,多为草原和沼泽地区。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脉,但有几个缺口,西北风吹进盆地,冬天气候寒冷。

准噶尔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和各种金属矿藏。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是中国较大的油田之一。阿尔泰山北部地区自古以来就以盛产黄金而闻名。准噶尔盆地绿洲较少,主要分布在天山北部。盆地东缘基本没有绿洲,因为没有高大的山脉为绿洲的发展提供水源。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沉降最深的巨型盆地,略呈等边三角形。位于青海省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之间,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350公里,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它由许多小的山地盆地组成。盆地西高东低,海拔2500 ~ 3000米,比塔里木盆地高2 ~ 3倍,为高原盆地。从盆地边缘到中心,依次是戈壁、丘陵、平原、湖泊。

“柴达木”在蒙古语中是“延泽”的意思。两亿三千万年前,它还是一个大湖。后来盆地西部上升,湖面逐渐变窄,留下了5000多个盐湖。察尔汗盐湖,位于盆地中央,是中国最大的盐湖,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储盐量250亿吨,可供全国人民食用8000年。盐湖表面形成大面积坚硬深厚的盐盖层,最厚处达15米。有31公里的公路贯穿盆地南北,建在察尔汗盐湖的盐盖上。这里的许多房子也是用盐块建造的。盆地内还有五颜六色的盐结晶,其中结晶盐块可雕刻成各种艺术品,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还盛产石油、石棉和各种金属矿藏,曾被誉为“聚宝盆”。如今,这个沉睡了千年的“聚宝盆”正在被打造成为中国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东部和东南部成为新开垦的农业区。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的自然风光与上述三大盆地有很大不同。这里的河流一年四季都在涌动,茂密的森林和青翠的田野映衬着紫色的土壤,红与绿相映成趣,让这个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盆地显得格外妖娆。

四川盆地是一个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的丘陵盆地,不仅形态完整,而且是一个标准的构造盆地。被邛崃山、龙门山、大巴山、巫山、大楼山环绕,海拔1000 ~ 3000米。富含紫砂页岩,故称“紫盆”、“红盆”。大约65438+3500万年前,四川盆地还是一个内陆湖。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周边上升为山区,东部边缘的巫山地势较低。湖水从巫山溢出,湖底逐渐干涸,成为一个盆地。在地壳水平运动的作用下,盆地内的山脉全部呈西南-东北方向排列,川东地区地势最高,最高山峰华蓥山海拔约1800米,为盆地最高点。盆地中部丘陵平缓起伏,几乎占盆地的一半,形成丘陵盆地。

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是地壳持续沉降和河流携带泥沙长期堆积形成的扇形冲积平原。平原上河渠纵横交错,便于灌溉,这是四川盆地的精髓。2200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防洪灌溉,在成都平原和岷江上游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在岷江中心靠近冠县的地方修建的大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都江堰前端的堰尖像一个鱼嘴,被称为杜江鱼嘴。外河水滚滚而下,流入长江。内江的水经过人工切割的岬角,通过渠道引入成都平原。这个取水口叫“宝瓶口”,被切割后与岸边隔离的石堆叫“留桩”。为了控制灌溉用水,在都江堰下游的内外河之间修建了飞沙堰,使内江的水在平坦时全部流入河道,泛滥时多余的水可以越过飞沙堰排入外河。这项工程建成后,灌溉了数百万亩农田,有力地促进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劳动人民还在瓶口的石壁上雕刻水格,观察水位的变化,积累了许多水利工程的宝贵经验。

除成都平原的冲积土外,四川盆地广大丘陵地区覆盖着紫色土。这种土壤由紫砂页岩风化而成,含有植物所需的磷、钾等矿物质养分。这是中国南方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但由于土质疏松,流域降水丰富,地形多丘陵,缺乏植被保护的地方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长期以来,四川人民修建了许多梯田来保持水土。

四川盆地经历了从陆盆到海盆、从海盆到湖盆、再从湖盆到陆盆的历史,沉积了丰富的煤、铁、盐、天然气、石油等矿产。再加上盆地内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集约肥沃的土壤,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盆地,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高产区,还盛产甘蔗。新中国成立后,钢铁、机器制造、化工等重工业和许多轻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今天,四川盆地正被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现代工农业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