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斌是哪里人?

刘·

男,1963出生,河南内黄人,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消化内镜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国际生活质量学会亚洲分会(ISOQOL-ACC)执行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书记,广东省中医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211”项目重点建设学科秘书、后备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消化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

中文名:刘凤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3

职业:教授,主任医师

主要成果:2011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代表作:量表评价法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

性别:男

籍贯:河南省内黄

科研任务

脾胃病患者转归报告计算机自适应实验信息网络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810731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38万,2010,正在研究中。

将结构方程模型和项目反应理论应用于基于辨证的胃肠功能量表的研究(项目批准号:30873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33万元,2009年主持和在研。

疑难病的中医干预及疗效评价研究——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评价研究(项目号:2006BAI04A1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250万元,2006年主持并在研。

基于恶性肿瘤诊疗的量表评价方法基础理论研究(编号:2006CB504604),科技部973项目:基于诊疗的中医疗效评价基础理论研究,资助654.38+0万元,2006年主持并在研。

中医临床评价标准研究——计量研究技术规范:医学领域量表开发与应用指南(临床部分),2006年科技部十五攻关,经费2万元,已完成。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传承与创新子项目——脾肾相关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项目编号:2005CB523502),科技部973项目,资助25万元,2005年主持并在研。

2005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基金项目支持的中医肝病pro量表研制完成。

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7万元资助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PRO量表及脾胃系统模块研究(项目批准号:30371718)已完成。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PRO量表及脾胃系统模块研究(批准号。:3147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资助5万元,已完成。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点项目资助,经费50000元,2003-2005年主持的《中国人生活质量量表及脾胃病模块的研制》已经完成。

脾胃病信息量表与诊断树的方法学与临床应用,广东省教育厅资助,3万元,2001-2003,已完成。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及其生活质量研究》,资助8000元,1999-2000,已完成。

基于病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生活质量量表的研制与评价,广东省中心管局资助,基金654.38+0.00万元,2006.5438+0-2002,第四位参与者,已完成。

《通痹灵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广东省合管局资助,654.38+0.00万元,2000-2002年第三次参与,已完成。

《中医化学生命质量量表》的开发与验证,香港浸会大学科研基金,第四批参与者,完成。

科研成果

完成人:刘凤斌、梁、、郎剑英、方继干、、王伟琼、、佘世峰、杨晓军、金珍、。

PRO量表和脾胃系统量表用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果类应用技术

成就水平国际先进。

这项研究从2004-01开始,到2007年4月结束。

评估表的鉴定

2009年成果入库时间

完成人:、、刘、邱、邓中光、陈群、、、刘凤斌、吴、邹旭、林林、孙志佳、刘张有。

中医五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就范畴基础理论

成就水平国内领先。

这项研究从2000-01开始,到2007-11结束。

评估表审核

2009年成果入库时间

推广应用

中国人的生活质量量表自从在外国杂志上发表以来,已被翻译成英文和意大利文,供临床应用。

中医生活质量量表、中医健康状况量表、中医脾胃病PRO量表、中医肝病PRO量表、MG PRO量表已被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应用。

参与编写《中医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常见脾胃病(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作为中医诊疗的指导意见,推动中医规范化建设。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国版):2000年5月1日颁布实施。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命质量测量量表及相应简表;适用于测量使用汉语的个人或人群的生活质量。测量对象包括有意识并能自己或在调查者帮助下完成量表的健康人和非健康人。

医学领域量表的开发和应用指南:2006年6月完成并应用。适用范围:一般人群健康状况评估、健康影响因素及预防重点评估、临床疾病评估、康复医学评估、中医药研究。

开发中医领域量表的方法及应用类:2010 65438+10月9日-10在广州举行。介绍脾胃病临床疗效评价PRO量表、中医肝病(肝硬化)临床疗效评价PRO量表、中医肝病(肝炎)临床疗效评价PRO量表、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的研制和应用。

全国生活质量学术会议:2000年6月5438+10月21 -23日(广州第一届)、2004年6月5438+10月10-6月55438+03日(深圳第二届)、6月5438+00。本文介绍了中国人生活质量量表和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年会:在2006年8月(沈阳第18届)、2007年7月(石家庄第19届)、2008年9月(兰州第20届)、2009年6月65438+10月(深圳第21届)、2010(井冈山第22届)的每届会议上,介绍了中医脾胃系统量表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2006世界中医药大会:2006 165438+10月23 -25日(香港)。本文介绍了中医肝病量表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年会:2006年(广州)、2007年(广州)、2009年(广州)。分别介绍了中医生活质量量表、中医健康状况量表、中医脾胃病PRO量表、中医肝病量表、中医重症肌无力PRO量表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消化疾病国际学术会议:2010 -31(北京)7月29日。普及中医生活质量量表、中医健康状况量表、中医脾胃病PRO量表、中医肝病量表、中医重症肌无力PRO量表等研究成果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获奖

2011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2009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第二届全国百名优秀青年中医”荣誉称号。

生活质量的测量方法与应用,国家统计局第五届(2000年)科研成果二等奖,2000年排名第五。

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医临床疗效评价PRO量表和脾胃系统量表的研究(编号B16-0-3-04),2008年主持。

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林、、陈、刘凤斌。

生活质量测量量表,中国人民* * *和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119-1999),卫生部,排名第三,2000。

发表的论文

钱,斌,侯正坤。parallelsubgroupdesignofrandomizedcontroledclinical trial-comparising the approache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ChinJIntegrMed.2010,16(5):394-8。(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刘峰斌,侯正坤。与健康相关的质量的应用。PatientReportedOutcomesNewsletter . fall issue 2010,(44):18。

侯正坤、斌、英、林、庄坤海、吴。ReflectionsontheDenotationandConnotationofCross-cultureinHealth-relatedcqualityofliferresearch。智能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协会(IITAAssociation)。成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2010:133-140。(工程指数,EI指数,科学与工程指数;技术诉讼,ISTP)

侯正坤,斌,英,李丽娟,林楚华。advertising onpreferredreportitemsforpatient-reportedoutcomedinstrumentdevelopment:ThePRIPROID。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r esearchAssociation(iita association). proceedings of 2nd国际会议信息科学与工程(icis 2010). 2nd国际会议信息科学与工程(icis 2010)。杭州: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2010:6434-6439。(工程索引,EI)

赵,刘永福,刘,陈,钱。中国心脏病学会学报。2008,14(3):173-9。(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LeungKF,LiuFB,ZhaoL,FangJQ,ChanK,LinLZ。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chinesequalityoflifeinstrument . healthqualliefoutcomes . 2005,16;3:26./content/3/1/6(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通讯作者,影响因子:3.24)

刘峰宾。生活质量在中医药治疗浅表性胃炎中的应用研究。QualityoflifeResearch.2004,65438,13(9):1568。(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全、惠、斌。生活质量和中国医学——健康状况的发展。中国集成医学杂志,2003,9(2):136-138。(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凯文汉、郭法亮、冯、简英朗、姬。development of new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in instrumentusingfactoranalysisandstructuraleequationmodeling . journalofcomplementaryandintegrativedine .(SCI)

佘世峰,刘凤斌,罗世娟。中医肝病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理论结构模型的探讨。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学。2010,21(4):449-450.

、刘凤斌、、刘。重症肌无力患者报告结局指数量表的研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2): 121-125。

刘凤彬,李,。脾胃病PRO量表在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初探。中国中医学会。2010第22届全国脾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及脾胃病诊疗新进展。中华中医药学会第22届全国脾胃病学术研讨会。北京:2010:297-302。

刘凤彬,金永兴。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中国中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22届全国脾胃病学术研讨会暨脾胃病诊疗新进展论文征集2010。中国中医药学会第22届全国脾胃病学术研讨会。北京:20172-660。

刘凤斌,梁炳军。中医脾胃病PRO量表IBS分量表的编制及条目筛选。第22届全国脾胃病学术研讨会暨2010脾胃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论文征集。中华医学会第22届全国脾胃病学术研讨会。北京:2010:502-507。

李国,刘凤斌,陈新林。重症肌无力患者PRO量表的编制及条目筛选。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6):570-573.

刘凤斌,,刘。建立中医重症肌无力PRO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探讨。新型中药。2009,41(9):27-29.

刘凤彬,王伟琼。中医脾胃病PRO量表的研制及条目筛选。世界科技(中药现代化). 2009,(4): 527-531。

刘凤斌。试论中医特色量表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国际接轨。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中青年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成果展论坛论文集。重庆:,田金洲:2009:347-350。

陈洁,西安邵翔,刘凤斌。补肾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光明中药. 2008,23(12):1916-1965438。

刘凤彬,郎剑英,,方继干,梁,。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的研制。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29 (3): 332-336 .

刘凤彬,王伟琼。关于构建中医脾胃病PRO量表理论结构模型的思考。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 (1): 12-14。

刘凤彬,,郎剑英,,梁,方继干。中国人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 (52): 10492-10495,65438+.

刘凤斌。量表评价法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及展望。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 (12): 1129-1132.

刘凤彬,,梁,。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的理论和结构模型探讨。中药新药. 2007,39 (9): 10-12。

刘凤彬,郎剑英,,方继干,梁,。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的研制。中华医学会脾胃病分会。第19届全国脾胃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华医学会第19届全国脾胃病学术研讨会。石家庄:张声生,2007:589-593。

、梁、、刘凤斌、、陈金泉。中国生活质量量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测量学评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9):784-787.

于进,刘凤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研究及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7):641-642.

、刘凤斌、梁、陈金泉、方继干。中国人生活质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中国临床康复。2006,10(8):1-3.

刘小玲,邓健,刘凤斌,等。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生活质量研究。中医药研究与信息。2005,7(2):24-26.

刘小玲,邓建,刘凤斌,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 (4): 315-319。

、陈金泉、梁、刘凤斌等。因子分析在生命质量量表编制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24 (11): 965-968。

刘凤彬,方继干,王建华。浅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新中药与临床药理学。2004,15(4):290-292.

赵丽,刘凤斌。中国人生活质量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4,8 (16): 3132-3134.

刘凤斌,赵丽。建立中药疗效评价量表体系的设想。中国临床康复。2004,8 (1): 164-165.

刘凤斌,郝,等。脾胃病辨证量表在计算机专家诊断系统中的应用评价。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 (6): s01-s04。

刘凤彬,郝,方继干。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在中医辨证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中医基础理论杂志. 2001,7 (2): 58-59。

刘凤彬,方继干。生活质量指数在中医证候客观化中的应用。国际华人临床医学杂志. 2001,2 (1): 49-51。

刘凤斌,方继干,潘志恒,等。面向计算机专家诊断系统的脾胃病辨证量表的研制。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0,21(4s):112-115。

方继干,万崇华,石,刘凤斌。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现代康复医学. 2000,4 (8) 1123-126,1133。

作品的出版

《常见脾胃病诊疗意见(消化系统疾病)》(第一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编,刘凤斌为编委),2009年。

《中医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指南(第一版)》(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刘凤斌主编),2007.438+0,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世纪中医临床医学发展战略(第1版)(王杰、唐旭东主编),2001.12,科技文献出版社。

《消化道药理学与临床》(第1版)(陈伟文主编,刘凤斌主编),2001.1,科学院出版社。

《生命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第1版)》(方继干、刘凤斌主编),2000.6438+0,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中西医学工作者手册,200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内科学(第一版)(李仁贤主编),2001,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