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拼音

仲夏的拼音是zhòng xià。

仲夏是指夏季的中间月份,一般在公历6月。这个时节气温渐热,白天长夜短,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盛的时期。在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中,《周易》中提到的“夏至”就是仲夏时节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也称为天长节。

在中华文化中,仲夏有着特别的意义。传统上认为,仲夏是五行属火之时,与心脏、小肠等器官相关,需要特别注意心血管健康,避免生病。同时,在民俗中,一些地区还有庆祝仲夏节和纪念祖先的习俗,如山东的“祭山节”和湖南的“鼓雀节”等。

古历

在古历法中,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如果一年时间均匀分成4个阶段——春夏秋冬,那么夏就是正午太阳最直射地球前和后的1/4年。

如果把夏分成三个均匀的段,那么孟夏、仲夏、季夏,就是这三段按时间先后的名称,所以仲夏就是盛夏。盛夏,就是最夏天的意思。

公历

如果按公历,大概孟夏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因为夏至那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或者22日,所以公历6月为仲夏。

时节特点

《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仲夏为夏季的中间月份,即干支历十二月建的午月,亦指农历五月。因处夏季之中,故称。午月,斗指正南,卦象为离,五行属火,时在仲夏之月,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

民间习俗认为,仲夏重午日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重午遍地皆药;支撑这类俗信的原理,自然也是基于一种宇宙论式的解说:端午或这天午时,由于季节变动致使阳气极盛,但同时也是各种草药的生长最为茂盛之时。

古人认为仲夏重午天地纯阳正气极盛,把午月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韩国人将仲夏‘端午’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