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子没错。为什么不管用?为什么药不“正宗”
“道地药材”是中医药领域经过长期实践,对品质突出、疗效显著的好药材的习惯称呼。“好药,好药”成为一些中药企业的口号。然而,随着医疗保健市场的扩大和中药产业的快速扩张,传统的“道地药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中药品种在临床和生产过程中的混用、乱用、代用现象,对中医药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主要原因是除了好药材产量不足外,对中药的品种、质量、疗效、安全性都不是很清楚。科技部社会科技发展司研究员邹举例说,野山参和人参的价格相差数百倍。为什么?功效大相径庭。但目前的研究只能回答指标成分的异同,指标成分并不能代表实际的临床疗效。中草药整体的作用不是某一种成分的作用。目前的研究水平还远远没有对药材的所有成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不用说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了。我们对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机理以及“道地”和“非道地”药材的区别还不够了解。中国的中草药育种起步较晚。虽然人参的人工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建立人参的优良品系。中草药种类繁多,非常复杂。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搞清楚它们,工作量真的很大。事实上,人们对中药品种的关注,最早的声音恰恰来自老中医。邹说,这些老中医觉得还是看自己的病,开自己的药方。为什么他们不聪明?今天用的药是过去用的药吗?这里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龙胆泻肝丸事件”。以前药典上规定关木通和木通可以混用。但近年来国外发现关木通可引起马兜铃酸肾病。2005年,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关木通和木通的混合使用终于被国家医药品管理局叫停。中草药的混合使用可能会对中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很多各地生产的中成药虽然使用的是同一种中草药,但成分含量相差甚远,当然疗效和质量标准也无法相比。另一方面,老中医用的中药很可能不是他本来用的,自然就有了药方不灵的尴尬。原件还需要清理。邹表示,造成混用、乱用、替代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中药的需求急剧增加,好药材短缺,以及一些不守规则的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现在正宗药材越来越难找了。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2004年的公告,全球公认药用植物总量的20%处于濒危和灭绝状态。野生资源不能满足用药需求。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改变野生物种,扩大人工栽培,开发替代品已成为大势所趋。邹认为什么样的中药好,如何评价中药的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没有像农作物一样世代筛选出来的优良品种,中药材的品种很不稳定。野生种和家养种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至今没有答案。受产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药用植物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多样性特征。用现代手段研究道地药材品种的优越性,然后扩大种植,在质和量上满足工业化规模生产的需要,是必然的选择。幸运的是,一些替代品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比如体外培养牛黄的成功产业化,不仅使替代天然牛黄成为可能,而且突破了中药的成分,特别是控制了有害成分及其含量。人工麝香和人工虎骨的替代品也被批准进入市场。据悉,在“十五”期间,一些品种由野生转为家养的问题也已得到解决。如柴胡这种重要的常用大宗药材,目前面临枯竭,野生品种生产存在出苗难、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科研人员开展了新品种、柴胡生物学特性和新品种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制约国内柴胡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障碍,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柴胡生产的发展,促进了野生柴胡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解决长期以来中国柴胡药用资源的困惑奠定了坚实基础。邹表示,在“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加大对中药资源和品种的研究,包括中药种质资源和“道地药材”的研究,中药品种的整理、选育和培育,野生中药品种的改变,从源头上保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药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