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市经济调查

2012年,大石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543.8+073亿元;公共预算预算收入达到41.3亿元。大石桥市被称为鱼米之乡。2013年,大石桥市水稻面积52万亩,蔬菜面积5万亩,水果面积27万亩,柞蚕场面积35万亩,淡水养殖水面达30万亩,其中稻鱼(蟹)养殖面积16万亩。下辖的建一镇黄垭口村,是辽南野山参、松果、野菜、中药材的养殖基地之一。

大石桥市有两个农业部指定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其中,位于大石桥市港督管理区铁岭村的大石桥市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已成为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石桥市已形成镁材料、有色金属、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化工、服装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七大支柱产业,其中镁材料产业总量最大。2013年,全市镁质材料企业621家,产品涉及14系列近300种。

2010年,大石桥市镁质材料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出口创汇4.5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的70%;税收6543.8+0.47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6%。镁材占世界交易量的60%,也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在大石桥市,157家企业与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关系,25家企业建立了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产品研发机构。大石桥市有金牛山猿人遗址、石棚、米镇山寺群、虎石沟群众坑遗址等40余处文物古迹。2011被中国书法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2012被中国诗词协会授予“中国诗词之乡”。

2011以来,大石桥市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聘请专业人员培训文化站管理人员,为文化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举办了春节团拜会、送文化下乡活动、金婚大典、母亲节专题文艺晚会、“双百”辅导进校园活动、秧歌大赛、农民书画展等。

截至2013年,大石桥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营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项。截至2009年底,大石桥市共投资2.092亿元,更新学生桌椅3.82万套,完成了各类实验室、图书馆和音乐艺术教室的组装。2010投入4000多万元改造中小学操场33个,校园全部无尘。初中多媒体教室比例为97%,小学为67%。三年级以上城乡小学普遍开设计算机课程,建立校园网,实现校校通,设立校园电视台,使城市农村中小学使用卫星收视设备进行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2013年4月,大石桥市各级各类公办学校117所,在校生72344人,教职工5669人。其中,优秀教师120多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9%、98%。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小学、初中和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巩固率达到100%。到2013年,大石桥市共有科研机构18个,专业技术人员12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300多人。在大石桥市,87家企业与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关系,许多企业建立了具有自主产品创新能力的产品研发机构。

“十一五”期间,大石桥市共实施科技项目198项,总投资22亿元,实现增加值64.5亿元,利税1.2.9亿元。其中,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科技项目22项,辽宁省计划项目28项。大石桥市* * *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00多项,其中39项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28项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 * *申请专利709项,授权361项,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102项。2003年,大石桥市是辽宁省第一个专利技术产业化试点县。2005年,大石桥市在全国县区科技进步考核中名列辽宁省第一。大石桥市现有商业购物、文化娱乐、餐饮服务场所1000余家,包括兴隆商城、商业步行街、三山大厦、龙泉山庄、南屏广场等,其中鹏远酒店、福成酒店为三星级标准。2004年,大石桥城市开发建设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2011,大石桥花费1.2亿元,历时三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二期工程,投入1.2亿元完善农村路网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绿化面积26.5万平方米。

大石桥市连续六年被评为省级公路建设文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