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现在很多人相信中医,因为西药副作用太大。中医虽然疗效慢,但是效果更好。虽然现在很多医院熬药回家直接喝,但还是会有人选择回家自己煎药。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中药怎么炒比较好?

1,中药煎药的正确方法

(1)煎煮前用清水浸泡。

煎煮前,将药材用清水浸泡20~30分钟。这是因为大多数中草药是植物的干燥根和果实。要想熬出药物的有效成分,首先要让干燥的药材吸收足够的水分,其有效成分才能通过水这个介质释放出来。

(2)药要煎。

一般情况下,中医也会向患者说明,药物要煎服,早晚各喝一次。但是,很多人虽然知道中药需要再熬,却往往操作不正确。煎中药不是煎一次,喝一碗,煎一次,再喝第二碗。

正确的煎药方法应该是先煎一次,然后马上翻面煎第二次,再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煎液混在一起,然后分两碗,早晚各喝一次。

2、炒草药的好处

是因为有些药物煎一次后有效成分不能完全释放,而大部分药材再煎一次就能充分煎出,以保证充分有效成分的释放;其次,由于每天服药两到三次的密度,药物可以保证体内相对较高的血药浓度,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为什么要混药?

这样可以保证你每次喝的药水都是一样的成分。特别是一些治疗感冒的中药,可能含有药物(煎药前10分钟服用),后一种药物一般含有挥发性成分,不能长期煎服。这样就会有第一次煎的中药,和第二次煎的中药成分明显不同。

如果不把两种汤剂混合后再喝,患者一天喝两次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其浓度)会有所不同,这样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吗?

4.煎中药用什么锅?

煎中药最好用砂锅或瓷锅,避免使用铁、铜等金属器皿,因为大部分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5.炒中药要不要盖?

煎中药要加盖煮沸,防止挥发性成分逸出。研究表明,大多数植物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有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有祛风、抗菌、消炎、镇痛的作用。

6.煎中药要放多少水?

中药汤剂要放多少水,要看用量。一般水面比药多一点,这样每剂汤剂大约65,438+0.50 ml,小儿用量少,而对于温病患者,汤剂要多一些。

7.煎中药需要多长时间?

熬制中药所需的时间因药物的性质而异。比如解表药,如果不能长期煎服,一般需要15分钟后煎煮。味道浓稠的滋补滋补品宜久煮,再用文火煮约1小时,这样,

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易溶于水。另外,有些有毒的药物,长期用文火煎制后,可以减轻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时间也略长。药烧开后,要趁热滤出汁液。一般每剂药只煎两次。

8.温馨提醒

(1)清洁

中药材多为生药,一般加工后再出售,煎煮前一般无需淘洗。如果你真的觉得草药很脏,可以在浸泡前用清水快速冲洗一下。不要浸泡,以免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流失,影响中药疗效。

(2)仪器

砂锅是最好的煎药器具,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受热温和,锅的四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一直沿用的原因之一,但砂锅容易“串味”,容易碎。此外,搪瓷锅、不锈钢锅、玻璃煎锅也可选用,耐酸耐碱,可避免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因此常被选用于批量制备。虽然铜和铁的分离器传热快,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煎药时能与中药中的各种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质量。铜、铁、铝锅、锡等器具不能使用。铝锅虽然传热快,化学性质稳定,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弱酸弱碱的药物也可选用,但不是理想的煎药器具。

(3)浸泡

中药饮片煎煮前浸泡,不仅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还可以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而导致部分有效成分的过度消耗和破坏。大多数药物都应该用冷水浸泡。把药倒进锅里,摊开。然后加入常温水——室温水浸泡60分钟。轻轻按压药物时,水高出药物平面约2厘米。基于浸泡药材的原理。夏天温度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冬天可以长一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泡中药一定不能用开水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