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可用于治疗湿,尤其是寒湿证。
天气很热,许多人喜欢吃冷饮。冷饮吃多了会导致便溏。这个时候用苍术健脾效果更好。
苍术是标准的燥湿药,认为“祛风益气,总能解郁”,所以对湿引起的气滞有治疗作用,防止湿转化为热。
《本草伊彦》记载:“苍术长如小指,肥实,皮棕,味浓。”所以它有芳香化湿的特点,化湿污邪,而芳香药可以抗其浊,这也是中医芳香化湿的原理。
那么,苍术是一种什么样的中药呢?
苍术是中药,是重要的祛湿药。其味辛、苦、温,主要功能是燥湿健脾。
苍术被用作药。由于苍术气味强烈,常与白芷一起焚烧熏房,作为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
事实上,苍术的价值很高,例如在《本草伊彦》和《本草笔记》中都有记载。它是一种典型的草本植物,也就是说,苍术的药用价值很高。花友看到茅苍术,不要连根拔起。
此外,苍术还含有挥发油,主要含有苍术醇。
现代研究表明,苍术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青霉、黑曲霉、黄曲霉等细菌和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停滞或流动性差的水或潮湿的环境是这些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这也可以解释中医芳香化、燥湿的科学内涵。
苍术具有祛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作用。凡湿浊内阻、脾被湿困、运化不遂所引起的疾病,无论湿邪在表还是在上下,均可适用本证。
苍术既能祛湿,又能燥湿,其作用强于其他芳香祛湿药,所以习惯上苍术以燥湿代替祛湿。
苍术也能健脾,但比白术略差,以后再讨论。苍术一般不用于单纯性脾虚证。
苍术是治疗湿浊的重要药物,为什么?
因为苍术有很好的燥湿作用,而且它能健脾,能增强脾脏运化水湿的作用。
因此,对于湿浊之阻,寒热虚实皆可通过适当配伍来治疗。但苍术没有行气的作用,所以常与陈皮、厚朴等药同用。
苍术能祛风散寒。严格来说,风和寒是两个平行的效应。苍术既能祛风除湿,又能散寒。
由于苍术为温性之品,故特别适用于风寒湿痹。因为苍术善于除湿,既能祛风除湿,又能燥湿。因此,治疗风寒湿痹的最佳适应症是湿盛的湿痹,或者也叫痹症。
苍术在治疗痹证中的配伍应用,常与其他祛风湿药配伍使用。若湿浊转湿热痹,常与黄柏同用,也可与石膏、知母等清热药物同用。
苍术用于风寒表证,尤其适用于湿浊中阻者。此药表里兼治,故在一些治疗表寒的古方中使用,如著名的肾舒散,其与羌活、白芷、防风等配伍。,最适合风寒湿者食用。
苍术可以明目,中医主要治疗雀目,也就是现代医学的夜盲症。
夜盲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维生素A缺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相对较低,常与羊肝、猪肝等动物的内脏配伍使用。
此外,还可配伍用于治疗湿热痿证、下湿带下、湿疮、湿疹等。
总之,苍术温香,硬则散,香则燥则散。其硬度、干度与祛风湿药相似,除了中湿,还能健脾和胃,祛风湿,透表发汗。
所以无论是湿邪困脾引起的腹痛恶心,少食便溏,还是湿邪在表引起的头痛身痛,或是湿邪侵入肌肉、经络、筋骨关节,足膝肿痛,痿弱无力,都是病,表里皆可用。
因此,朱震亨说:“苍术可用于从上至下治疗湿,尤其适用于寒湿证。”茅苍术味苦、性温、性燥,不宜用于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
炒麸或加工米泔水可减缓其燥性,增强其健脾作用。
茅苍术可以说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植物,通常喜欢生长在山坡草地、河边、农村田间。它也喜欢凉爽的气候,地下水位低、结构疏松、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是它的最爱。
有朋友问这种植物会怎么繁殖。其实在5月中下旬,它的小芽刚要发芽的时候,老苗就被连根拔起,这样就可以繁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