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出汗的更简单的方法。
“问汗”还可以探讨人体的虚实寒热。
出汗,看起来很不起眼,其实对人体的身体状态非常重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马军解释说,正常的出汗需要人体表里功能的协调,而出汗是人体气血、津液代谢的产物出现在肌肉表面。出汗能很好地反映一个人体质的虚实寒热。
《苏文阴阳别论》记载:“阳加于阴,意为汗”。说明汗液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形成有赖于中焦脾胃化生水谷所形成的气血津液。津液随阳气分布于体表,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而成为汗液。马军解释说,汗出异常表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可表现为不应出现的多汗,或出汗时无汗或少汗,其病因与邪气的性质和正气不足的状态密切相关。
“常见的临床形式有自汗、盗汗、黄汗、出汗等。,而我们常说的出汗,往往是指自汗和盗汗。实热引起的多汗常呈粘稠状,出汗后不觉得冷,并伴有口干;虚寒引起的出汗,往往是风寒感冒,一般很少有口干。”马军说。
虚汗经常用这些简单的方子。
说到治疗出汗,很容易想到“玉屏风散”或者“止汗散”,这些都是市面上常见的中成药。马军说,这些药物确实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有一定疗效,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它们的主要成分是黄芪,适用于所谓“黄芪体质”的人:身体肥胖、肌肉松弛、皮肤无弹性、腹部肿胀发软、面部和下肢容易浮肿、易疲劳、易出汗、易头晕、胸闷气短,尤其是运动后。
“同样是出汗,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其他伴随症状也不同。所以治疗方案不同,不是积累一些麻黄根、糯米根、浮小麦之类的药物,而是要请教有经验的中医。”马军说。
桂枝汤及其类似方剂
据马军介绍,桂枝汤及其类似方剂是临床上常用的改善出汗的方剂,应用广泛。桂枝汤是调和营卫、阴阳的代表。本方治疗虚寒多汗症远优于玉屏风散。
主料:生姜、大枣、炙甘草、桂枝、白芍。桂枝、生姜祛体表风寒;大枣、炙甘草、白芍能滋阴养血;生姜、大枣、甘草配伍,能健脾,增加津液和气血的化生;炙甘草加桂枝,辛甘,加白芍,会酸甘化阴,达到调和营卫的目的。如果“寒象”比较明显,出汗比较多,就加附子,命名为“桂枝加附子汤”,用于治疗所谓的“出汗”,形容出汗好像停不下来。
桑叶
此外,还有一些治疗盗汗有效的单药,如桑叶、仙鹤草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加入配方中。
后人认为桑叶具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头痛、目赤。桑叶也是一味止汗的良药。还可以治疗月经过多、子宫出血等妇科疾病,但这种作用鲜为人知。其实《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桑叶祛寒热汗”的记载。
用法:将冬桑叶阴干,研成细末,每次5g,与米汤调匀,每日两次口服。
龙牙草
仙鹤草俗称“得利草”,主要作用是收敛止血,通常广泛用于吐血、咯血、崩漏等出血症状。它还具有重要的扶正补虚的作用,对治疗疲劳、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气虚自汗、心悸怔忡等有很好的疗效。
仙鹤草是一种既能治盗汗又能治自汗的名贵药材,价格便宜。
用法:仙鹤草30克、45克可与对症方药中混合,或仙鹤草30克、大枣15枚煎服,均可敛汗,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