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女孩嫁给中国小伙后回国玩失踪怎么离婚?

摩洛哥人玛丽在中国留学期间与卢某相识并结婚。他们曾约定婚后去摩洛哥经营一家中医养生馆。但两年前玛丽回国后,与陆某断绝了联系,并把陆某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拉黑了。通过谈判沟通是不可能的。两国一万多公里的“地理差距”让卢某无奈,只得诉至宣武法院离婚。

该案于2065438+2006年6月3日立案后,为预留充足的送达时间,法院在传票上将预定开庭日期定为2065438+2007年9月。然而,直到今年7月,距离开庭不到两个月,书记员依然没有查到任何关于送达材料送达的消息。这意味着,如果在开庭前收不到送达回复,将面临无法如期开庭的窘境,需要再次办理复杂的涉外送达手续。

法院大胆创新使用微信视频审理案件。

此时,距离立案已近一年半。为了争取早日开庭,保护当事人的权利,避免不必要的拖延,法官决定两手准备,不再被动等待,尝试用微信开庭,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陆。陆说,法官的建议很好,他会通过玛丽在中国留学时的同学,努力说服她积极应诉。几经周折,虽然法院没有等到预期的答复,但陆终于在开庭前一天联系上了玛丽。经专业法官会议讨论,决定在预定日期使用微信视频功能进行远程审理。

开庭前,法官通过视频比对了结婚证上与玛丽的照片,查询了玛丽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籍档案信息,确认玛丽身份无误后,通过微信视频开庭。在视频中,玛丽表示,在中国收到法院传票后,她感到非常不安。按照中国的法律,离婚诉讼的当事人必须亲自出庭,但她的父母年老多病,需要照顾,她不方便去中国应诉。因为她现在也想离婚,所以特别感谢中国法院用微信开庭,免去了她东奔西跑的痛苦。

原被告和被告都感谢法院给他们省了很多麻烦。

由于玛丽无法出庭签署庭审笔录,法院不仅公开了三同步视频的固定证据,还对微信视频图像进行了特写,并刻成光盘备查,以保障当事人的诉权。2017年9月18日,宣武法院作出民事判决,准许陆与玛丽离婚。卢某在判决书上签字时终于松了一口气,而玛丽则委托摩洛哥驻华使馆工作人员领取判决书。这场长达20个月的跨国诉讼终于圆满解决。

庭审结束后,陆向法官坦白,两人已分居两年多,感情已无可能。他急于离婚,但玛丽不愿意合作。他只好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没想到涉外离婚程序如此复杂。如果审判不能通过微信视频进行,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开始。因此,他一再感谢法院的这一创新做法,既解决了问题,又兼顾了各方的利益和诉求。

本案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希望今后类似的涉外离婚案件可以借鉴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