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线的趣事
一.神秘力量
当时中苏关系处于紧张阶段,19团的部署很快引起了苏联的注意。塔斯社惊呼:中国在中苏边境驻扎了一支神秘的特种部队?顿时,中苏边境战火硝烟弥漫!
苏方对“神秘”的感叹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他们注意到这支部队有三个特点:一是宝藏多。铁道兵是施工单位,家族企业很大。移动防御时,用帆布覆盖机械设备。苏联情报人员搞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武器,觉得很神秘。第二,军人年龄大。铁道兵是技术兵种,士兵服役期长,年龄自然也大,这让苏方感觉非同一般。三是部队配备“四张皮”“两面镜子”。根据新疆寒冷的气候配备了棉帽、皮手套、皮衣、皮大头鞋四种皮衣;两个镜子,护目镜和雪镜,是为了防止沙尘暴和雪盲。苏方其实以为多戴眼镜,文化水平高,增加了神秘感。
事实上,苏修低估了这支部队。战时铁道兵不仅会破坏铁路,还会修铁路,让美帝在朝鲜战场吃了苦头。和平时期还特别能打仗,每山挖路,水中架桥,创造了铁路工程的奇迹。这次我们来新疆,不像苏修猜测的要打一场保卫边疆的仗,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的事业更加辉煌。我们要在天山挖个洞,修到南疆的铁路,唤醒沉睡千年的雪域荒原,搞好边疆建设!
2.霍州风力仓库
我带着一营兵停在吐鲁番,驻地叫大河沿。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现在是南疆线的起点。我留在河边看着要运的物资,三天时间充分了解了吐鲁番的干燥、炎热和大风。
先说沿江的热度。它位于传说中的火焰山西段的缺口处,最低海拔154米,地热能充足。纬度高,夏季日照时间长,7月日照可达16、7小时。阳光和地热使大河沿成为中国地势最低、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七八月平均气温在35度以上,白天最高气温近50度,地面最高气温可达七八十度,被称为“沙漠中的烤鸡蛋”。史称“火烧岛”。
此外,沿河的风。大河沿位于东天山山谷,风在山谷口有聚集效应,所以风多。而且由于地处群山环抱的盆地,气压下降很快,低层气流抬升风速,容易形成大风。这条河在历史上被称为“风岸”。据说沿江一年有300多天大风,10级甚至12级大风是常事。风一吹,黄沙就会遮天蔽日。风会把车吹倒,被风卷起的石沙会把车漆成白色。
最后总结了沿河的干、热、风。大河沿是典型的干旱区,年降水量只有65438±0.6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加上“火洲”和“风库”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典型的大陆性暖沙漠气候。我在大河沿待了三天,热浪天天袭人,难受死了。受沙尘暴影响,耳朵和衣领经常被细沙填满;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干燥。我的鼻子在流血。我往鼻孔里塞棉花止血,往耳朵里塞石头。我也听过这样一个传闻:据说河堤又热又干。如果把粥密封起来,一周后再喝,还是温热不变的。因为细菌在这里无法生存!
三。金色八月
新疆是高纬度地区,夏季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植物光合作用好,农作物含糖量高,生长甜大。大多数农作物在八月收获,所以有八月金黄的说法。为了欣赏金秋八月的美景,我们在营长邱的带领下参观了著名的葡萄沟。
从大河到葡萄沟只有几分钟的车程,穿越茫茫戈壁数十里。这里有洞穴,到处是碎石,黄沙遮天,你看到的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潺潺的溪水,重叠的藤蔓,无数的果实,完全不一样。
葡萄谷的美景不仅是造物主的杰作,也涵盖了当地人民一千多年的辛勤劳动。历史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当地人就开始修建“坎儿井”。他们巧妙地利用山体的坡度在沙漠中修建涵洞,将天山融化的雪水引入涵洞,建成了由竖井、地下涵洞、地上渠道、除涝四部分组成的配套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不会因为地面的高温和大风蒸发水分,流量稳定,所以靠重力灌溉。
因为有了坎儿井,广阔的沙漠里出现了一个个小绿洲,长出了各种农作物和瓜果蔬菜。再加上日照充足、干旱等气候特点,这里的农作物都是宝贝。这里的葡萄甜密爽口,久负盛名。这里的西瓜又凉又甜。吃完后大拇指食指一甩,剩下的西瓜汁都能抽出来,可见含糖量之高。这里的玉米又甜又软,回味无穷。我们不仅品尝了各种葡萄,还吃了甜瓜、西瓜、红枣和玉米,大饱眼福。有人说吃了新疆的蔬果,感觉内地的蔬果不是蔬果。我也有这种感觉。
一天四季
题目没有错,确实是一天四季。
从大河沿到部队驻地近400公里,开车要一天。这一天,我们将穿过库木塔格沙漠,穿过冰大阪,然后到达天山南麓的乌拉斯站。从海拔154米的河岸到海拔4公里的冰坂本,经历四季:夏、秋、春、冬一点也不夸张。
新疆八月,凌晨四点就天亮了。我们收拾好汽车,向库木塔格沙漠进发。在沙漠中200多公里的路程中,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个行人。放眼望去,全是碎石和砾石。九点多了,温度升到四十多度,地面温度据说有六七十度。烈日炎炎,热浪灼人。司机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把鸡蛋埋在沙子里,十分钟后我们就会吃到煮熟的鸡蛋。
十一点,军车开到阿拉沟风口,这里据说大风能把车吹翻,沙子能把车烤漆。幸运的是,今天没有风。
过了风口,军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缓缓爬升。路很陡,车的发动机“吱吱”作响,像一头负重的老牛。
山脚下是夏日炎炎。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不断下降。我们开始添加衣服,穿上衬衫和外套。我能看到山窝里长着燕麦之类的庄稼,还能看到大小不一的玉米地。
海拔两公里后,看不到庄稼,山上偶尔能看到小花,悠闲的牛羊在牧场上漫步。
接近三公里后,植物越来越少,雪景和雪花越来越多。棉服不能御寒,只好用“四张皮”武装自己御寒。
冰大阪的最高点海拔4000多米。有终年不融化的积雪,有永久封冻的天池(新疆很多高原湖泊都叫天池)。放眼望去,天上没有鸟,地上没有草。我只看到白雪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格外耀眼。部队专门配备的雪地护目镜,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翻完冰坂本就开始下山,又过了四季才一件件脱衣。一天四季,神奇!
动词 (verb的缩写)黄色的绵羊
乌拉斯站大概是下午四点,天还很热,温度在30度以上。
正在卸车的时候,突然听到塌方的声音?”的声音,从山的对面望去,就像一大块黄石头从山上滚下来。
“黄羊!黄羊!“先到的战士手指”和“黄石头团”介绍我们。
我被我所看到的震惊了。只见黄羊瞬间爬上了另一座山,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最先到达的同志告诉我们,羚羊喜欢群居,非常在意群体。晚上,头羊会安排健康的公羊睡在外面,老幼妈妈和体弱的羊睡在中间,安排哨兵羊值班;如果被野生动物攻击,健康的公羊会站在一旁看着受伤的同伴跑,而不离开同伴。所以射黄羊是打不到猎物的,猎黄羊只能是单只或者零星的。
当时国家还没有颁布动物保护法。营长邱是个神枪手。他真的打到了羚羊,它的瘦肉很多,味道很好。
还有一个趣闻。一个连队战士发现了一个羊圈,羚羊在种菜时经常在这里避风。他往下挖,羊粪有两米多深。我不知道这个羊圈有多老!
不及物动词狼(wolf的复数)
狼也喜欢群居。天山的野狼从几十只到几百只不等。狼是凶猛的野兽。为了安全,部队禁止猎狼杀狼。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福建士兵,他喜欢收集中草药。他迷恋黄芪、党参,一度在采药中迷失方向。直到月亮挂得高了一点,他还是找不到回营房的路。这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他知道独自在荒野露营的危险,就爬上一棵大树,穿上他的皮大衣,骑在高处的叉子上。为了防止打瞌睡从树上掉下来,他用皮带把自己绑在树上,然后闭上眼睛。
下半年,一群狼来到树上,闻到了树上人的气味,就急不可耐地扑了上来。这吓坏了树上的士兵。他用幽幽的绿眼睛看着狼群,忍不住握紧了手中的钢枪。但他从来没敢开过枪。他知道独狼只能杀不能伤,受伤的独狼会叫狼群来报仇。而现在他直接面对的是狼群!狼不会爬树,但是在第一只狼的组织下,狼会轮流咬树干。用狼坚硬的牙齿和强大的咬合力咬断树干是有可能的。他提醒自己,不要主动进攻,只有对抗!
也许狼并不太饿;也有可能是因为害怕上面黑狗的枪口,狼没有组织攻击。黎明时分,狼群主动撤退。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并不考究,但部队后来发出通知,外出或上山必须集体行动。
七。兔子
新疆南麓林草丰茂,非常适合兔子生长。兔子长得又大又肥,有的有七八斤重。也许是因为人少的缘故,这里的兔子似乎不怕人,行动迟缓,神情呆滞,远没有内地的兔子擅长跳跃和奔跑。
安徽兵有很多抓兔子的高手。他们熟悉兔子的生活规律。两次去草地,它们就会知道哪条是野兔子的觅食路,哪条是饮水的往返路。他们用米丝(一种细铁丝)打个结,套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前一天晚上套好,第二天早上收割。他们一次能猎到几十只兔子,足够整个公司改善好几天的生活。
八。凯都河
军队驻地面对一条叫做凯都河的河流。
开都河发源于天山融雪水,清冷,流量小,流速快。部队依靠这条河来饮用、洗涤甚至建筑用水。
开都河的河床上布满了巨石,都是园林用的石头。这是因为水是从天山上飞下来的,冲击力很大,把巨石的棱角都冲走了。
我们部队驻扎的那段开都河的河堤是木头做的。这是因为河水冲走了泥沙,只留下了千百年来胡杨的根作为河岸。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有“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腐”之说。由成千上万的树根形成的木质河堤是我们见过的最古老、最神奇的河堤。
开都河里有鱼,清澈见底,但是鱼不长鳞。这是因为水流太快,冲击力太强,把鱼鳞冲走了。有个湖北来的兵,会用鱼叉叉鱼。当他站在河床的巨石上时,他能捕捉到许多鱼。
水流很急,鱼喜欢躲在木河岸的树洞里休息。有一天,炊事班战士在河边洗菜,一些树叶被冲走了,树叶被冲到岸边的树洞里。厨子伸手在树洞里捞蔬菜,捞出了大部分活鱼。
9.南疆的冬天
冬天来了,夜晚越来越长,气候越来越冷,气温降到零下30多度。
为了防冻保暖,部队增加了各种防冻设施:干铺营房有防火墙。烧了火墙后,室内温度可达20度,室外冰雪温暖如春;隧道内施工,隧道冬暖夏凉,冬天没有结冰的危险;如果需要出门,有“四皮”御寒也没问题。但部队认真开展了防冻教育。有一种说法是,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温度过低,会影响血液流动。因为鼻子和耳朵不能独立活动,所以很容易冻坏。冷冻后不能用力搓。使劲搓会把鼻子和耳朵都搓掉。有这样一个小教训:团部的一个通讯员给营区送文件。由于大雪和低温,通讯员的鼻子在鼻尖处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冰柱。通信班的战士一看,赶紧用手指弹开冰柱。没想到,连接冰柱尖端的皮肤也被弹开了。天气变暖时,血从冰柱顶端渗出。
南疆的寒冬有时会让人哭笑不得。为了取水方便,一营在开都河上安装了水车,还修了取水平台。一天,厨师去打水。他把第一桶水放在井台上,然后去打第二桶水。没想到,第一桶水被倒掉的水冻在了井台上。他弯下腰摇了摇水桶,但它一动也不动。时间长了,他的皮鞋冻在了井台上。最后,在我出井之前,我请了其他同志来帮助我。
南疆十大梦
76年春天,由于身体原因,我不得不告别军旗,退伍回内地。南疆线是我八年军旅生涯的终点,几十年来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有人说我后悔当了一阵子兵,却后悔没当一辈子兵。我永远不会后悔成为一名铁路乒乓球运动员!是铁道兵的军营生涯开拓了我的社会阅历,开阔了我的人生视野,磨砺了我的体质和意志,确定了我未来几十年的人生坐标,提高了我的社会生存能力,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军人的胸怀,什么是军人的责任,什么是骄傲和幸福。当我在京元线、铜鼓线甚至梦幻般的南疆线上坐火车时,我会感受到无尽的满足和自豪,我会情不自禁地告诉我的同路人,我在这条铁路上付出了心血,付出了汗水,我是施工队的一员!
有人问,铁道兵很苦,你说呢?是的,铁道兵的建设很苦,新疆的铁道兵更苦!我在建筑公司待过,经历过铁道兵的苦和累!解放军因对祖国和人民的巨大贡献而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当一名铁道兵很自豪很光荣,和平年代还是很苦很累的!任何一个当过铁道兵的人都会觉得值得!而且铁道兵的艰苦经历给我带来了以后几十年的快乐:我吃过铁道兵的苦,以后遇到什么痛苦我往往不会觉得苦,遇到什么大苦我都会积极面对!这是我作为一名铁道兵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
离开军营几十年,靖远线、铜鼓线、南疆线的战斗生活经常在梦里一幕幕重现,南疆线转身率最高,因为那是我告别铁道兵军营的地方。
那些年,每次有战友从南疆回来,我都会急切地询问部队的情况,问广信二号隧道进展如何。问枪声会不会吓跑羚羊和狼?问雪莲雪鸡会不会走的更高?当广信二号隧道通车的喜讯传来时,我倒了一杯给西北十九团的同志们庆祝!
铺轨店在库尔勒的消息传来,我更是欣喜若狂,恨不得飞过去和战友一起庆祝胜利!
1999年12月,南疆铁路建成通车,火车开到喀什,引起全球轰动,举国欢庆!我是一个离队二十三年的老兵,我在告诉曾经的战友,分享胜利的喜悦!
离开南疆线已经40多年了。我想念经历了艰难冒险的战友。怀念部队火热的战斗生活,在梦里多次回到沸腾的铁道兵遗址。有人说铁道兵不坐车修路,通车前就会走。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我曾经再次乘坐靖远线和铜鼓线,体验收获的快感!只有南疆线走了,再也没回来!我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再次走南疆线也成了我的夙愿!我老了,时间不等人。谁想和我一起去?
2018年4月写于温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