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治疗

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周期是人类消化道中最长的。食管基底细胞从重度增生到癌变大约需要1 ~ 2年。早期食管癌(细胞学发现癌细胞,但X线食管黏膜正常或仅有轻微病变)变为晚期浸润癌,一般需要2 ~ 3年甚至更长时间;个别病例甚至可以“带着癌症生活”6年以上。因此,食管癌的早期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即使是晚期病例,如果治疗得当,也可以转化成好的。对于早期病变一般应采取手术治疗;对于病变晚期、位于中上段、年龄较大或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以放疗为好。

(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切除往往能达到根治的效果。近20年来,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手术切除率从50年代的60% ~ 70%上升到90年代的80% ~ 90%,手术死亡率从50年代的14.6% ~ 25%下降到80年代的3% ~ 5%。ⅰ期食管癌手术切除后五年生存率为90%。河南省临县共检查可疑患者29388例,发现食管癌1,118例,其中早期癌占31.4%。普查11,564名30岁以上农村居民,发现食管癌136例,其中70.6%为早期。早期食管癌全部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达90.3%。手术疗效与肿瘤的部位、长度和范围有关。文献报道食管上段癌切除率为66.7% ~ 89.5%,食管中段癌为79.1% ~ 94.5%,食管下段癌为87.2% ~ 98.4%。肿瘤长度小于5 cm的切除率明显高于肿瘤长度大于7 cm的切除率。

(2)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两大类。照射方法包括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术前照射和术后照射。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范围、食管梗阻的程度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放疗损伤小,疗效优于手术,应首选放疗。凡全身状况良好,能进入半流质或流质饮食,胸段食管癌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气管侵犯,无食管穿孔出血征象,病灶长度小于7 ~ 8 cm,无医学禁忌症者,均可给予根治性放疗。其他患者可进行姑息性放疗,旨在缓解食管梗阻,改善进食困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放射治疗源的选择可采用以下原则: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应使用60Co或4 ~ 8 MV X线;胸中下段食管癌可选择18MV或18MV以上x线照射,或60Co远距离外照射。根治性放疗每周5次,每次1.8 ~ 2.0 Gy,总剂量60 ~ 70 Gy/7 ~ 8周。姑息性放疗也尽可能给予或接近根治剂量。根据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报告,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4.4%和23.7%,而胸中段和胸下段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438+03.7%和5.9%。病变长度小于3 cm时5年生存率为62.5%,病变长度大于7 cm时仅为12.2%。术前放疗主要适用于已侵犯的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很难切除肿瘤,但放疗后肿瘤有望切除。术前放疗剂量为30 ~ 70 Gy/4 ~ 8周,放疗后4 ~ 6周手术切除。上海肿瘤医院136例胸段食管癌术前放疗后切除率为92.6%,5年生存率为22.2%。对姑息性切除后残留肿瘤、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食管切端癌浸润、手术切缘过窄、肿瘤基本切除但临床估计亚临床病变残留的患者,应给予术后放疗,以提高5年生存率。术后放疗剂量为50 ~ 70 Gy。最近有学者提出体外三野照射、食管癌超分割分段放射治疗、食管腔内60Co、137Cs、192Yb近距离放射治疗,以减少对肺组织和脊髓的辐射剂量,减少辐射损伤,提高放射治疗疗效。

(3)药物治疗

1.食管癌化疗的细胞增殖周期为7天左右,略长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理论上倍增时间约为10天,所以增殖细胞少,非增殖细胞多。所以,虽然目前该病使用的化学药物很多,但很少有有效的。最常用的药物有博莱霉素(BLM)、丝裂霉素C(MMC)、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环己基亚硝脲(CCNU)、丙咪嗪(MGAG)、长春碱酰胺(VDS)和依托泊苷(VP)。联合化疗方案多为DDP和BLM,有效率30%以上,缓解期6个月左右。联合化疗不仅用于晚期食管癌,还可用于手术和放疗的综合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有顺铂-BLM、BLM-阿霉素、顺铂-VDS-BLM和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临床观察表明,顺铂、5-Fu、BLM等化疗药物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近10年来,这些化疗药物作为增敏剂与放疗联合应用治疗食管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2.目前中医治疗多采用主方与辨证相结合,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方法。冬凌草和冬凌草甲素在华北地区应用,实验证明对人食管鳞癌CaEs-17株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也证明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