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给药店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与挑战医药产业潜力巨大,民族医药产业发展迫切,表现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达到4026亿元,2005-2008年年均增长10.3%。预计2020年中国医药产业产值将达到6万亿元,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医药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生物医药。

但与此同时,医药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困难,如:从外部看,金融危机将在短期内对我国医药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对内,R&D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药品安全存在隐患,低水平重复建设未得到有效抑制,无序竞争加剧,环保问题突出,治理措施不力。

但近年来行业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宋引用了以下数字:从2007年6月10以来我国药品注册受理量来看,仿制药申请量占比下降至52.3%,创新药申请量占比下降至2.6%。他认为,创新是包括观念、制度、市场、技术在内的系统性创新。其中,概念和系统,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提高药品质量标准。

就行业集中度而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数量和市场覆盖率,因此需要提高企业集中度。没有集中度,就没有行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2008年,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为40%,比2006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药品质量标准问题上,我国药品标准总体水平不高。2005版药典记载的药品标准占整个药品标准的20%,而美国的比例是80%。

“医药产业发展的突破重点是通过完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和药品质量标准,提高民族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有必要制定过渡性政策来提高药品标准。积极提高药品执行标准,认识到提高质量的成本,认识到这个标准是高于法定标准的质量标准,应该在一定过渡期内升级为国家标准,这是可以验证的。”宋认为,支持我国医药发展的不是单一的政策,而是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否则,不同的、各自为政的合理政策可能会因为对冲而降低政策的综合效益,甚至走向反面。

新医改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

分析了新环境下药品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并从药品零售市场发展概况、新医改政策对零售业的影响以及2009年药品零售市场预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零售药店数量的增加分布不均

数据显示,中国零售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截至2008年底,全国药店总数为365578家,较2007年同期增长5.99%。2009年上半年,全国共有药店37.86万家,数量增长3.56%。连锁企业稳步扩张,2009年上半年门店数量较2008年增长2.41%,达到13.2008。

从零售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前10省份的医药连锁企业数量最多,占全国连锁企业的56.26%,占全国连锁门店总数的37.34%。我国药店密度较高,但地区分布不均衡。在监测的27个城市中,成都的药店密度最高,为2814人/店。南宁密度最低,8528人/店。

从我国药店销售规模来看,2008年我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为1295亿元,同比增长17.7%。2009年上半年,医药零售市场规模约为741亿元,同比增长15.24%。

“总体来看,中国零售百强门店集中度稳中有升,但利润水平较低。2008年前10家店平均利润增长2.58%,百强店平均利润增长16.3%,国内连锁药店平均毛利20.4%,而国际零售连锁药店平均毛利24% ~ 37%。事实上,在连锁药店100强中,15%的药店利润率低于1%,21.25%的药店利润率在1%-2%之间,只有3.75%的药店利润率超过10%。

通过比较各大品类在零售市场的份额,可以发现品类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中成药和保健品的销售占比在下降,化学药的销售占比在上升,而其他品类的医疗器械占比在上升,说明药店多元化趋势明显。化学药中,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用药比例在增加,抗感染药相对稳定。

总结中国零售市场发展趋势,零售药店数量持续增加,平均每家门店顾客数量下降,呈现过度竞争;药品零售市场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单店平均销售增速下降,农村药品零售市场增速放缓;连锁经营在零售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近两年扩张缓慢,药品零售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但仍较为分散,药店盈利能力普遍较低。

基本药物不占优势。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对22个主要城市样本医院的监测数据显示,基本药物销售份额逐年下降,2008年为14.58%,今年上半年仅为12.9%。目前,虽然在医院市场销售的一些基本药物有很多厂家,但市场已经集中。

在零售市场上,抗生素中基本药物占比最大,达到47.5%,其他类别占比不高。从基本药物在主要零售药品中的占比来看,非目录产品在零售市场的空间较大,尤其是感冒药、皮肤药和咳嗽药。

概述基本药物零售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药物在零售市场不占优势。在主要零售品类排名前20的品牌中,抗感染和心血管基本药物的主要品牌占了很大份额。品牌药本来就是零售药店的低毛利产品。一旦实行社区零差率,基本药物价格下调,这些品种在药店的销售会受到影响。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药品零售业的影响。医保扩围将刺激终端药品的消费需求,这对零售市场是一个机会。但农村药店的经营会受到“新农合”全覆盖的冲击。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方向是按病种、按人头付费,这将是零售药店对消费者的潜在利好。在医保覆盖面提高的大背景下,拥有定点资格将是吸引持有医保卡的消费者到药店买药的主导因素,这将导致对定点医保资格的竞争更加激烈。

零售市场可能达到6543.8+0505亿元。

根据“南方研究所-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系统”的监测数据,运用指数平滑模型分析预测,2009年七大医药子行业工业总产值约为6543.8+0000亿元,同比增长约654.38+08%,2009年医药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543.8+049亿元~ 6543.8+050亿元。

新医改带来的扩容,给零售市场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如基本药物制度、社区零差率、“新农合”、药品价格改革等,都将给药店的竞争环境带来新的变化。因为相关配套政策还在酝酿中,未来还存在一些变数。然而,零售医药行业的大改革是不可避免的,其主导原因不是外部因素,而是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

随着网络的下沉,开更多的店和小店会成为一种趋势。

在新医改的新形势下,未来医药行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中国医药消费潜力巨大。在动荡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医药经济始终处于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医药行业标准化进程加快,市场拓展在望,资本力量涌动,产业变革搅动医药行业增长,企业效益回暖,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商业规模优势凸显,终端快速复苏。然而,由于金融危机,医药进出口也遇到了挑战。同时,医药行业现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

陶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社区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的实施也会给药店带来很大压力,而接下来医保目录的调整已经启动,定点医保资格的争夺将是未来零售业的一大焦点。而且今年6月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药店传统经营的低价功能食品,所以零售药店的品种会面临一些调整

如今,我国药品零售行业已经经过市场竞争的充分洗礼,在自我规范和净化中逐渐走向成熟。主流连锁药店善于利用资本的力量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进而开始向深入药学服务、夯实企业管理基础的方向发展,表现为从最原始的药店到IT技术的应用,多元化、品类化经营。

全民医保目标实现后,广大农村和基础市场的药品消费能力将被发掘,主流连锁药店的网点将从基本饱和的城区下沉到药店密度低、城乡富裕的低端县。开更多的店和小店会成为一种趋势。而且新医改首先倡导的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以及对公共卫生和慢性病防治投入的加大,都要求未来医药行业强化健康服务功能,以提升专业服务水平,获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