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孩两次成功移植骨髓救妈妈了吗?
记者前天和昨天连线穗一元的父亲和他的学校,感受这个小男孩的孝心和勇气。
“妈妈,办法总比问题多。”
2065438+2006年7月,隋艺媛的母亲不幸得了急性髓系白血病M5b,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治疗过程中,母亲数次被通知病危,这让隋艺媛伤心又心疼。
“医生说捐献骨髓是治愈白血病的唯一方法,但是骨髓配型的概率很低,大概只有十万分之一。作为家人,我和儿子都有责任去尝试。我真的很幸运。经过比对,我发现我老婆和我儿子的基因相似度非常高,大概99%以上!但是我们也犹豫,他还这么年轻……”隋一元的父亲隋斌告诉记者。
事实上,当隋一元在2016年2月第一次为母亲捐献骨髓时,他才12岁。他是全院比较年轻的骨髓捐献者。“我们都担心捐献骨髓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穗一元没多想就答应了。他严肃而坚定地对父亲说:“我要救妈妈。”爸爸问他:“你害怕吗?”
他说:“妈妈不怕,我就不怕。”我母亲一直犹豫是否接受他的移植。看到她心事重重,他总是试图逗她笑。他也反过来安慰妈妈说:“妈妈,办法总比问题多。多想想开心的事,很快就好了。”
“作为我家庭的一员,我必须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不能看着我妈受苦。”穗一元坚定地告诉记者。
“我好紧张。我不仅痛苦,还担心我的母亲。”
在为母亲移植骨髓的过程中,隋艺媛记录了其中的一部分。
”细胞分离器不停的声音在耳边嗡嗡作响...收集已经进行了四个小时了...我又把压力球捏在手里,很疼,但还是要捏...这才知道救我妈妈不容易……”
“我太小了,全身疼,还发烧。别人三个半小时就能完成。我想要六个小时。为了妈妈移植成功,我抽了两次烟。粗十多倍的采集针插在我的胳膊和腿上。我每时每刻都在咬着牙。胳膊有点麻,但是动不了。我好紧张,不仅是因为身体上的疼痛,还因为担心妈妈……”
“带着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我们的爱,我的母亲活了下来...我妈妈非常热爱生活...看到妈妈脸色变得苍白,嘴唇失去颜色,心里好难过。我说过我会救你的!你要履行对我的承诺,好好活着!”
移植前,他妈妈对他说:“加油,儿子!”他对着妈妈喊:“加油,妈妈!”
正是因为她对母亲的爱,也因为她的坚强和毅力,隋怡媛坚持了下来。
2016的手术很成功,但是2017和10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妈妈的病情复发了。于是,在2017165438的10月,隋一元再次为母亲捐献了骨髓。当时穗一元对父亲说:“既然我们已经这么努力了,那就再试一次,看能不能再救妈妈。”
“我现在只能好好学习,让妈妈开心。”
正是因为妈妈的病,小男孩瞬间成熟,一夜之间长大。
移植前的日子里,每天只要回来,穗一元就去房间找母亲说话,用小锤子敲打她的腿。只要她妈妈有力气,他就会搬凳子给她洗脚,让她泡脚。周末在家的时候,隋艺媛就是她妈妈的小跑腿,帮她烫水果,分中药,拿东西。只要妈妈开口,他就赶紧帮她。
他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母亲生病后,他的学习也从来没有困扰过家人。寒假即将开始,隋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在假期里要走很长的路来补课。“那时候他也会自己来回。”
“本来我们担心捐骨髓会影响孩子的精神状态。其实对他影响不大,但是让孩子形成了责任感。他觉得母亲身体不好,父亲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家人。他对我很体贴,经常对我说:“爸爸,你辛苦了。"隋彬感慨地说:"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长大。他可能长到三四十岁,还是个孩子。但是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儿子长大了,他有责任,有担当。"
“我妈现在在医院隔离病房,我只能和她微信聊天。我现在只能好好学习,让妈妈开心。”穗一元笑着告诉记者。
好消息:隋妈妈现在病情比较稳定,大概10天就可以出院了。隋怡媛急切地等待着妈妈回家...
[全方位关怀]
同学:“我们都来了!”
穗一元的班主任沈慧清老师说,一元在班里成绩优异。“他脾气好,性格也好。虽然他妈妈病了,但他很强壮。他总是对他的同学微笑,没有任何悲观情绪。从去年开始,他变得更懂事了,在学习上也更自觉了。
“穗一元家里发生了这么多事,他也经历了这么多,但他看起来还是很阳光,我们都很感动。”中远实验学校校长陈婷告诉记者,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这个乐观开朗的男孩,他的精神对大家也是一种鼓舞。学校还拿出几千块钱的资金扶贫,鼓励这个小家庭笑对生活。
在九年一贯制的中远实验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学校就为学生开设了“情商课”,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方式思考人生。“老师告诉孩子们,遇到事情可以这样想:‘还好没有更糟’,‘以后会好起来的’。”也许是这种阳光教育,为隋艺媛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帮助他在困境中走出低谷。
隋的父亲也非常感谢他对学校的帮助。“翼元做了两次骨髓移植,休息了半个月。期间每天都有学生帮忙发作业,还有学生给我们讲解新课知识。老师会特别关照我们,不让我们拉课。”
在他骨髓移植后的恢复期,同学和老师都去他家慰问过。有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班里36个学生的名字,上面写着:“我们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