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有效成分、辅助成分和无效成分
1.活性物质
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成分。这些成分只存在于某些植物中,包括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如利血平是萝芙木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是苦杏仁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薄荷挥发油中的薄荷醇(emnthol)和薄荷酮(menthone)是薄荷辛解表的有效成分。
2.辅助物质
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有时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一些辅助成分可以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增强疗效。比如洋地黄皂甙可以促进洋地黄强心甙的吸收,从而增强洋地黄的强心作用。有些辅助成分能使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槟榔中的鞣质,能保护槟榔碱不溶于胃液,但只在肠道中释放,如软木、角蛋白、粘液、色素、树脂等。在鉴定生药、测定有效成分或制备药物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存在和性质。
3.非活性物质
指临床上无生理活性、无医疗作用的成分。它们包括纤维素、软木、角蛋白、粘液、色素、树脂等等。在鉴定生药、测定有效成分或制备药物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存在和性质。
以上分类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具体的生药进行分析,确定某个成分是有效成分、辅助成分还是无效成分。比如鞣质是地榆、五倍子中的有效成分,大黄中的辅助成分,肉桂中的无效成分。同时,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随着人们的不断实践,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药中的化学成分被认识,用于药理研究,进而开发用于临床。最初被认为是“无效”的成分,现在许多已经发现了它们的医疗价值,并成为有效成分。如天花粉蛋白有引产、抗癌作用,lentian对实验动物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叶绿素能促进肉芽生长,菠萝蛋白酶有驱虫、抗炎、抗水肿作用。
生药的化学成分不仅与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密切相关,而且与新制剂的鉴定、质量评价、开发研究和新资源的发掘利用密切相关。随着对生物发生和化学成分生物合成研究的深入,植物代谢及其代谢产物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