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看待?

1.乙肝病毒携带者概述(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观察半年无变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等于乙肝患者。此类携带者不应被视为当前患有肝炎的患者。除不能献血和从事直接接触进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以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加强随访。HBsAg携带者应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和工业卫生,牙刷、剃须刀和洗漱用品应与健康人分开。

据统计,中国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主要原因是母婴传播以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和成人暴露于乙肝病毒。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分为三类:①我得过肝炎,完全不知道。因其临床症状轻微,肝脏受损且恢复快,患病后仅表现为HBsAg携带状态。②健康携带者经反复检测,显示其肝功能正常,无任何症状或体征,即使做肝活检,也未发现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③肝活检确诊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对无症状的第一类HBsAg携带者进行医学随访,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及时了解是否有肝损害,如有肝损害应及时治疗。第二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和工作,多数预后良好。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提高,自然可以转阴。第三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在确诊为肝脏有病理损害后,应作为该病患者及时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等于乙肝患者。但是,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有复制或传染他人的可能。因此,他们不应从事饮食服务和保育工作。HBsAg携带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不要把化妆品和其他的混在一起。女性也要注意经期卫生,防止经血污染日常用品。

目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治疗主要有三个原则。①保护肝脏:绝对戒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心情,合理营养,定期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必要时服用维生素C和保肝胃荞麦粉,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肝脏营养,避免盲目用药。⑦抗HBV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抗HBV免疫RNA、中成药等。③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其他家庭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用0?2% 84消毒液浸泡洗涤(20分钟),餐具也可通过蒸煮30分钟进行消毒或单独使用。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预后较好,不仅少部分可自然转阴,而且大部分处于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者状态(其中约有一半肝脏有轻微病变,为持续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对稳定的低反应状态,需要治疗);但约3%可发展成肝炎,发展成肝癌的可能性比非携带者大得多。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要加强免疫调节和肝脏营养。请参考肝脏靶向高营养新方法。

2.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四种正确治疗方法(1)不要自怨自艾:乙肝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正常人一样在就业、跳槽、升学中所遭受的歧视和不公。

事实上,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病毒复制方面是不活跃的,传染性相对较弱。只有少数病毒会主动复制并具有传染性。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日本从1980开始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病毒携带者从过去的10%下降到13%到0?8%~1?3%。我国从65438到0992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尤其是新生儿,乙肝病毒携带率已经开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预计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由目前的10%降至1%以下,达到或低于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大多数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只有残留病毒,其复制并不活跃。经临床肝穿刺证明,对肝脏损伤较小。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多没有症状,只有少数人休息后会感到疲倦,消失。60% ~ 70%的HBV携带者是通过各种体检发现的。在体检中,一旦发现自己携带乙肝病毒,要去正规的传染病医院和肝病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检查时,医生先询问,再检查。问题内容包括:是否有经常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尿黄、面色晦暗等症状;是否有家庭聚会;是否有与乙肝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史;你曾经服用过对你的肝脏有害的药物吗?你也可以问你是否有饮酒史。调查的内容包括:①体征。是否有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移动性晦暗、双下肢水肿等。②血清学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看看病毒有多活跃。③影像学检查(b超、CT)。经过“问”和“查”,综合判断。如果难以判断,必要时应做肝活检。携带乙肝病毒是否为肝炎,可以通过肝脏穿刺来判定,通常被视为“金标准”。对于没有任何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第一,要做动态观察。每3 ~ 6个月去医院检查一次。第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对肝脏有害的习惯,比如喝酒、抽烟。第三,不要有心理压力,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第四,患有其他疾病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告诉医生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样医生在服药时会考虑药物对肝脏是否有伤害。

(2)不要把“转阴”作为终身目标:在很多患者的心目中,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让病毒指标转阴,也就是所谓的“大三阳”“小三阳”全部转阴,误以为肝炎只要病毒指标转阴就治好了。这种误解带来了很多问题:患者四处寻找好的处方转阴,但往往服药后失望而归,或者偶尔有一两项指标转阴,但好景不长,反复出现。有些病人治疗后,“大三阳”真的变成了“小三阳”。按理说应该改善病情,但事实恰恰相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上述病毒的负向转化带来了不良后果。这些负转化大多是由病毒突变引起的,病毒突变的形式多种多样,突变的后果相当复杂。

据统计,乙肝病毒(俗称二半)的一般标志物为“大三阳”,其中30% ~ 50%为肝穿刺确诊的肝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乙肝的演变规律是,30到40年后,如果没有其他混合因素,就会发展成肝硬化。

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人,对他人的传染性很强,自己也很可能患乙肝。如果复制弱或者没有,感染的可能性就小,患肝炎的几率就小。“大三阳”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而“小三阳”病毒复制弱,复制基本不活跃,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大三阳”是重病,“小三阳”是小病。事实上,真正决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三种情况:①有少数“小三阳性”患者HBV DNA仍呈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活跃,可能是HBV突变的结果,患者病情可能更重,发展更快,应引起重视。②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确诊为乙肝患者。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婴儿时期就感染了乙肝病毒。当时身体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成熟,无法清除病毒,乙肝病毒很容易被长期感染,从而成为慢性携带者。③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异常,或者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肝脾肿大,应判断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

(3)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好暂时不要特殊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我国总人口的8% ~ 10%(约1.4亿人),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并没有明显不适。这些人应该接受治疗吗?简要分析讨论如下。

从理论上讲,乙肝病毒携带者是高危人群,应该及时预防和治疗。乙肝病毒的携带状态往往是乙肝的“潜伏状态”,这个潜伏期可长可短,老年人可达数十年。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患者的遗传、种族、年龄、感染方式等因素。许多持续性和活动性肝炎甚至肝硬化的患者往往是由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而来。一般认为15% ~ 20%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向显性肝炎进化。因此,病毒携带状态更像是潜伏在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在一些外界因素(如严重疲劳、酒精中毒、悲伤等因素)和内在因素(与其他病毒重叠感染、病毒基因变异等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突然发生。因此,将乙肝病毒携带者视为不稳定的高危人群是合适的,及时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从实际情况来看,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最难预防的,不应该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混杂在正常人群中,不可能天天随访隔离。他们什么时候有可能传染他人,什么时候有可能生病,都是未知的。还有一些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仅定期随访,而且按时服药,如干扰素、胸腺肽、红细胞增多症、中药等,几乎没有明显效果。“大三阳”还是“大三阳”,“小三阳”还是“小三阳”;有些越来越严重,导致明显的肝炎。由于携带者自身的免疫耐受、病毒与肝细胞的整合等原因,目前仍处于“无奈”的境地。另外,根据国情特点,也很难防治。想要搞清楚中国到底有多少乙肝病毒携带者,首先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的检查,且不说组织工作的难度和庞大,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一个人做一次肝功能和“两个半”检查需要50 ~ 80元,全国近百亿元;如果查出的人还需要治疗,按人均1000元计算,国家将需要1000多亿元。而且这些花费往往是“白花钱”,既害了国家,也害了个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暂时不接受特殊治疗比较好。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按照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自主”第一,“外援”第二的原则进行治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给予特殊对待,不等于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4)要做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预防和随访工作:要做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预防和随访工作,防止其他传染病的感染,注射甲肝疫苗和其他传染病疫苗;禁酒;适度参加运动休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生活有规律;调整心态,乐观豁达;定期检查肝功能系列和b超,了解疾病是否是病理性的。

3.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药方乙肝汤,具有扶正祛邪、益气解毒的作用。

乙型肝炎携带者的适应症。

包括黄芪50g、绞股蓝50g、茯苓15g、白芍15g、丹参15g、紫草15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柴胡9g、法半夏9g、黄芩65g。

湿重于热者加藿香、苍术、泽泻、茵陈、猪苓;若热重于湿,加入茵陈、大黄、栀子、连翘;气滞型:柴胡、枳壳、党参、白术、山药;阴虚型,选用黄精、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何首乌;隐型,加桑寄生、五味子、灵芝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两个月就是1个疗程。总疗程为2 ~ 4个月。儿童剂量减少。

吴克善。乙肝汤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100例。福建中医,1992,23 (2): 37益肝丸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痰散结、通络柔肝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适应症。

包括瓜蒌200克、虎杖500克、丹参100克、穿山甲100克、槟榔100克、蜂巢100克、明矾25克和浙贝母70克。

如果黄疸指数高,加茵陈100g;转氨酶稍高者,加五味子或露比100g。

用法:将药研成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服1丸,每日三次,温开水送服。剂量为1个疗程,45天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复查肝功能,65438±0次分两半。停药1周,然后进行下一个1疗程。

原籍张峰李鹤国。乙肝丸治疗HBsAg阳性携带者58例。四川中药,1992,10 (12): 30清热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保肝利胆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适应症。

包括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虎杖、蒲公英、茵陈、柴胡、丹参、赤芍、当归和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产地张健。清热解毒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的应用。安徽中医杂志,1995,7 (4): 26柴胡益肝汤具有疏肝益气、补肾解毒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适应症。

由柴胡10g、肉苁蓉10g、淫羊藿10g、巴戟天10g、白芍15g、白花蛇舌草30g组成。

加减正常用药类型(舌脉、精神、食量、饮食习惯、情绪等无异常。)并加入重楼和半枝莲;脾虚型(体胖,面色苍白,舌淡,舌面有少量薄白苔,食量减少,精神萎靡等。)加白术、茯苓、白扁豆、山药;肝郁型(阴虚、体瘦、性格内向、舌红湿、色红、脉细)加川乌、郁金、香橼。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服用。两个月就是1个疗程。

陈木涛。12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受中药治疗。湖北中医杂志,1993,15 (1): 29十全英蛇汤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适应症。

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肉桂、蒲公英和白花蛇舌草。(原处方无剂量)

阴虚患者,加减药物,宜加白芍,减肉桂,改熟地;阳虚者,重用肉桂;气虚患者,应重用人参、黄芪;血虚者,宜重用当归、川芎、熟地;血瘀者,芍药改为芍药;脾虚者,宜重用四君子汤;蒲公英和白花蛇舌草用于多余者(舌红苔厚)。

用法:每日或隔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服用。服用100剂就是1个疗程。

王渊源,周若辉。十全英蛇汤治疗HBsAg携带者94例。河北中医杂志,1995,17 (2): 39温肾健脾解毒活血方具有温补脾肾、祛湿解毒、理气活血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适应症。

由菟丝子15 ~ 30g、淫羊藿15 ~ 30g、桑寄生15 ~ 30g、黄芪15 ~ 30g、白花蛇舌草15 ~ 30g、虎杖15 ~ 30g组成。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服用。连续给药1个月为1个疗程。

产地:张小燕胡朝阳。温肾健脾解毒活血法治疗无症状HBsAg阳损50例小结。河北中医杂志,1994,16 (4): 1揭阳汤具有益阳、清热解毒、健脾祛湿、养血柔肝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适应症。

包括黄芪20g、土茯苓20g、半枝莲20g、丹参20g、郁金20g、山药20g、薏苡仁20g、芡实20g、仙茅15g、当归15g、白芍15g、附子5。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各服150 ~ 200ml,2个月为1疗程。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