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胀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病因5症状6胆胀辨证6.1胆胀、肝胆气滞证6.2胆胀、肝胃湿热证6.4胆胀、气滞血瘀证。6.5胆胀、阴虚郁证6.6胆胀、阳虚郁证7关于胆病7.1胆病病因病机7.2胆病分类7.3胆病辨证分型8参考文献:1治胆胀方2治胆胀穴位3治胀中成药4胀相关药物5胀古籍1拼音d m 4 n zhdang

2英文参考文献胆胀[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胆胀[中医术语审查委员会。中医术语(2010)]

3概述胆胀[1] [2]为病名[3]。是指以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肿胀为特征的胆囊疾病[1][2]。腹胀病之一[3]。

4胆胀的原因《医酒肿》:“胆为中正之官,所定。.....胆、气血都少,为静腑,寒在其中,故胁痛、口苦;气郁而不爽,善则气不过。当促进和解时,唐鑫将是主人。”

5胆胀症状《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胆胀,胁下胀痛,口苦,好气。”

6胆胀辨证6.1胆郁兼肝胆气滞证【1】指胆郁气滞。胆胀的常见症状为右胁胀满疼痛,甚至至右肩,气盛加重,胸闷,嗳气频繁,吞酸,舌质淡,苔白腻,脉大[4]。

6.2胆郁兼热证胆郁[1]指胆郁,久则化为热,右侧腹灼痛,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6.3胆郁兼肝胆湿热证[1]指肝胆湿热,目黄,发热,口苦,心烦,肋间肿痛,恶心呕吐,小便黄,大便粘稠。

6.4胆郁气滞血瘀证(1)指胆腑气滞,瘀血阻滞,脘腹胀满,胸胁胀痛,偶有刺痛感,疼痛局限而拒暗,面色晦暗,口干口苦,或有。

6.5胆郁兼阴虚气滞证[1]指肝阴虚,胆失疏泄,右侧腹隐痛,或有轻度灼热感,口干咽燥,急躁易怒,胸闷不安,头晕目眩,午后低热。

6.6胆气郁结型阳虚气郁证[1]指阳虚气郁,右侧腹隐痛,腹胀,呕吐,流涎,肢冷,神疲乏力。

7.这种疾病综合症的名称是腹胀[5]。指以腹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5]。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五。简称通货膨胀[5]。《黄帝内经》胀的理论包含了五脏胀的症状[5]。

7.1胃胀病的病因病机多为七情内伤、六邪外侵、饮食不当、过劳宅、伤脾土、运化失职、浊浊交杂、隧道淤血、水湿痰瘀所致[5]。

7.2臌病的分类《东医宝鉴》中有七种臌病,分别是寒臌、热臌、谷臌、水臌、气臌、血臌、异常臌[5]。

7.3腹胀病的辨证分型;腹胀病可分为虚和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