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有药用功效吗?
别名姬、姬桂儿(竹谱详记)、齐、刘(花历百首),分别称为楚东(中国树木分类学)、水甘草(现代实用中药)、九节肿、大节肿(湖南医学记载)、白羊桃(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夹竹桃的叶或树皮。全年均可恢复。干的或新鲜的。功能主治:强心利尿,祛痰平喘,止痛化瘀。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肿痛、闭经。附件①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将夹竹桃(幼嫩)的绿叶用湿布擦拭干净,在60 ~ 70℃低温下烘干研磨。成人第一天服用一分钟到一分两毛,分两到三次服用;第二、三天每天服用8%至1: 20%,分两、三次服用,可减至每天3%以下,直至病情好转。(《湖南药理学》)2治哮喘病:夹竹桃叶七片,糯米一小杯。一起捣碎,加一块糖煮粥,但不宜多服。(《岭南本草集录》)3治癫痫病:夹竹桃三小叶,铁片二滴。水煎服,一日三次,两天一服完。(云南中草药)夹竹桃临床应用有类似洋地黄的强心作用,生物效价高于洋地黄。因此,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在临床上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①目前制剂、剂量、用法不统一。虽然临床上多采用鲜红花或白夹竹桃叶作为药材,但不同的采集时间和老嫩叶的选择,可能使其具有不同的生物效价。一般用嫩绿的叶子,有的是秋天采摘的老叶。叶子采集后用湿布擦拭干净,在60 ~ 70℃的恒温箱中干燥,粉碎过筛,然后装入胶囊或制成片剂口服。用法用量有很多区别:一是每日0.2 ~ 0.3g,分2 ~ 3次服用,然后在密切的临床观察下,根据症状和心率酌情使用;病情好转后可改为0.05 ~ 0.1 g日常维持,直至症状体征消失后停药。第一天0.3-0.4g,分2-3次服用;第二、三天每天0.2-0.3g,分2-3次服用;疗效出现后,减为每日0.1 g或0.05 g作为维持剂量,停药至症状完全消失。齐墩果酸化剂量为0.3 ~ 0.6 g,1 ~ 2天完成;保养量每天0.1g。0.1g分四次服,最初一天服三次,1 ~ 2天后改为两次,2 ~ 3天后改为1次。根据病情和药物反应,随时掌握给药次数和停药时间。每次0.2g,每日2-3次;或者先服0.2g,再服0.1g,一日三次;心力衰竭控制后,维持量改为0.1 g,每天1次。成人第六天服用0.06 ~ 0.09g,分1 ~ 2次;之后每日服用0.06g,1-2次;0.03 ~ 0.06 g,一日65438±0次,疗效后,作为维持量。认为初始剂量每日不应超过0.09 g,维持剂量每日不应超过0.06 g。另外,有些单位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夹竹桃叶,使用方法也不一样。方法A:在9月中旬的几个晴天后,在中午12左右收集老叶,清洗并干燥,研磨成粉末并装入胶囊。每次60 mg,每日2 ~ 3次,连服2 ~ 3天。之后的维持量是每天25 ~ 100 mg,大部分是每天50 mg。方法B: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的上午10左右,均匀地采摘老、中、嫩叶,洗净,在70℃的培养箱中烘干,磨碎,装入胶囊。用量约为方法A的两倍:第一、二天每日300-400 mg,分3-4次服用。心率减慢等症状缓解时改为每日100 mg,5-7天后停药。方法C:将1片夹竹桃老叶按0.1g× 20片洋地黄计算,干燥粉碎备用;夹竹桃的用量相当于老夹竹桃叶0.5 ~ 1片,维持量为1/20 ~ 1/30片。d法:八月中旬下午三四点采摘夹竹桃的叶子,洗净后放入50 ~ 60℃的培养箱中晾干,磨成粉末备用。夹竹桃剂量为150 ~ 450 mg(多为200 mg),在1 ~ 4天内(多为2 ~ 3天内)完成;维持剂量为每天50 ~ 100毫克。实践证明,叶龄、采收期、气候、烘烤方法均可影响强心苷的含量,故临床用量不同,今后应统一规格。除口服外,还可灌肠,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影响治疗的病例。每次用夹竹桃叶粉0.2 g,水20 ml,清洁灌肠后做保留灌肠,根据病情每日使用1 ~ 3次。②已在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产后心脏病、中毒性心肌炎等引起的心力衰竭中试用过疗效的临床观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率在90%以上。服药后多数病例明显好转或不同程度好转,具体表现为:尽可能水肿消退或好转,肝脏缩小,心率、脉率减慢,肺部罗音消失或减少,气短、胸闷、咳嗽、紫绀等症状消失或减轻,静脉压下降,臂、肺、臂、舌循环时间缩短。房颤病例中,少数病例恢复窦性心律,大多数病例尽管心室率减慢,但仍有房颤。疗效出现的时间最快在12小时内,有的在1 ~ 2天内,有的3 ~ 4天后开始见到效果。心力衰竭的基本控制时间大多在一周左右。一般认为夹竹桃的作用比洋地黄快,蓄积作用较弱。夹竹桃利尿作用显著,用药后尿量增加。虽然没有加利尿剂,但是水肿可以很快消退。但也有人认为夹竹桃在缓解气短、降低心率方面疗效最显著,缓解水肿、利尿作用较少,或认为服药后呼吸、心率、血压恢复较早,肺部罗音、水肿、肝肿大消失较晚。文献中记载槐花可解除冠状动脉痉挛,但在治疗心肌梗死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等心力衰竭中被证明有效,似乎优于洋地黄。此外,还指出夹竹桃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疗效最显著。还认为夹竹桃叶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增加心输出量,故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高输出量心力衰竭时,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指出夹竹桃叶可能对风湿性心肌炎(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不利,所以慎用或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