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丹参四物汤的思考
丹参四物汤就是四物汤加丹参。四物汤是时间药方。陈修园的《时代之歌》有如下文章:
陈修园说:四物汤是纯瘀之品,不能治血之源[指气];就是八珍汤既能补气血,也是无效的。必须会加减法的人,才会有效果。"
四物汤、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而四物补血,都是纯滞之品,不能行气。陈修园说,即使加上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四味药,也变成了八珍汤,既能补气血,又无效。所以四物汤加丹参,如果它的效果真的像皮克斯说的那么奇妙,也是加丹参的原因。也就是说,陈修园说,“只有那些擅长加减法的人才能有效。
余省汤
关于四物汤加减,除了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杨蓉汤,还有余省汤。
陈修园的《时代之歌》卷:
柯云波说:此方以四味参芪,治阴虚血亏。阴阳互为根本,阴虚即阳无所依附,故热渴烦,阳亦亡;气血表里皆有,血去则气归,所以睡不安稳,气也去了。但是阴虚没有突然补的方法,是以蓄阳为主;血液如果脱了生血的机会,就要先补气。这也是阳生阴,血随气动的原因。所以阴虚就是没气,没气就是死。前人治阴虚,八宝十全,死者不救,因甘草之甘,达不到下焦;白术干燥不利于肾阴;茯苓漏水,妨碍生长;肉桂辛热,动其虚火。这六味醇厚、平和、润泽,服用时气血疏通,内外调和,符合圣洁。
陈修园说:这个药方是治疗所有失血的良药,既能治疗心烦发热,又能治疗失眠和口渴。其止血一味在于川芎;睡觉解渴的妙处在于一味人参。柯云波用肾气为理气散阳药,用四种字等。,也多少受到流行说法的阻碍。据云,中焦收气取汁,而变红,意为血。血液的流行,一半与冲任,运行在经络,一半分散在脉外,并填充在肌肉脓肿的头发。所有的失血都不能在经络中运行,而是分散在肌肉脓肿的发丝之外,所以从窍中涌出。川芎温热奇妙,当归润泽,使血液仍在经脉中流动;得川芎辛散,用黄芪鼓之,使血仍散于筋皮;渊源很清楚,但不仅仅是血缘!至于血后燥热,若黄芪微汗,则气和则热退,即当归补血汤也。睡眠不安,血虚后阴虚所致。五脏属阴,只有人参能补;五脏之阴久,五心之烦自除;当烦恼和热被去除后,津液就会自生,症状就会逐渐退去。自宋元以来,没有人能读懂《本草经》。怀疑这一面有上帝的帮助,是别人无法企及的。柯云伯出类拔萃,可惜没有读过《本草经》。
五脏有血,六腑无血。通过观察腹部,心脏,脊柱和包膜,肝脏,心脏,脾脏,肺和肾脏,六腑来吐血是过去医生的一个错误。每五脏血吐一迹而死。如果出现吐血、鼻衄、出血、女子出血性虚脱,都是经血流散于肌肉。上半部分溢出是呕吐,下半部分渗出是虚脱。"
柯云伯的解释中有一段话很精彩:“阴虚无骤补之法,计在救阳;血液如果脱了生血的机会,就要先补气。这也是阳生阴,血随气动的原因。所以阴虚则无气,无气则亡。”在的《伤寒论》中,郝先生曾提到“有形之阴不能速生,无形之阳当急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急固”。
丹参四物汤是在活血补血的四物汤基础上,加入了补气行气的丹参。毕竟补血慢。所以披萨也说要连续四个周期,也就是120天才能看到效果。
当然,陈修园的解释也可以借鉴,但意义不大。
疼痛,气滞还是气血不足?
丹参四物汤主要用于调经止痛,养血舒筋。痛经,痛,是因为充血,还是因为供血不足,缺乏营养?
还想起了郝万山《伤寒论》(第13期)中另一篇关于桂枝汤应用的文章(2):
桂枝汤的加减方,这里最后一个例子,就是新汤剂证。原文第六十二条“汗出后身痛脉迟者,加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加新汤治之。”
这是《伤寒论》中文名最长的方剂。我课本上的药方中间有逗号吗?你说你可以在一个正方形的名字中间加一个逗号,那就去掉那个逗号。因为方子名字太长,我们干脆叫桂枝新甲汤,或者干脆叫新甲汤。
《伤寒论》中有一个新方子是加汤,说明其他方子大多是张仲景,是对古代文献的继承。前面我曾经引用过皇甫谧《针灸甲乙序》中的一段话,说“伊尹以雅圣之才写神农本草,以为汤....仲景上,伊尹《唐冶》有几十卷,多用于考。”唐是古代经典,所以张仲景的《伤寒论》继承了唐很多复方的成果,这个方子叫新汤,所以我们的老师说是张仲景自己加的方子。在古唐叶静桂枝汤的基础上,他分别加入了一两片白芍和生姜,现在他又加入了人参。因为是他自己新创的方子,所以叫新汤。出汗后,仍有身体疼痛。这是因为外邪未解,还是病情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张仲景要根据脉象辨证。如果脉浮,肯定是表邪未解,现在是重脉,说明这不是表邪未解的身体疼痛,而是体内的疾病。脉冲延时掌握什么?今天我们的脉象研究主要是因为脉象迟来的阳虚,而仲景这里的脉象迟来主要是因为血虚。
怎么知道主血不足?让我们打开讲义的第32页,看看原文的第50条。“如果脉紧,就要用方法缓解身体疼痛,通过发汗来解决。如果统治者迟到了,他不应该流汗。他怎么会知道?因为气虚血少。”所以仲景的晚脉主要是因为气虚少血,这是他自己的话。我们就用钟敬的话来解释钟敬仪,用张仲景的话来解释张仲景的意思。所以这里的脉深主要是胃里的病,脉迟主要是气虚血少,所以这个皮肤的痛就是血少,皮肤得不到滋养,失荣就痛。当然,有的书上说“缺了疼”,有的书上说“缺了营养疼”,意思是一样的。
关于疼痛的发病机制,我们都很熟悉“不痛则已,不痛则已”这句话。在这里,我们介绍了缺乏和痛苦,营养的损失和耻辱。
任应秋先生活着的时候,我和他讨论过一次。有一家医院治疗冠心病,几乎都是用活血化瘀的药。有些患者吃了活血化瘀的药后,疗效确实不错,心绞痛发作的次数也少了,发作的程度也轻了。但有些患者吃了之后并没有缓解心绞痛,甚至越吃越没精神。这些病人去我们中医药大学看什么老师。任老师不同意冠心病是血瘀所致的观点。他认为没有滋养就疼,有虚损就疼,所以用补气养血的药物来治疗。这些患者用了补气养血的药物后,身体强壮了,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减少了,发作的程度减轻了,所以这些患者很开心。然而,一些病人,当他们第一次被诊断的时候,去看任何一个老师。老师用进补的方法,越补越胸闷,去医院治疗,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渐渐缓解。任老师认为,心绞痛是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失营养就疼,失荣就疼。有些医院因为认为冠状动脉硬化导致的供血不足,就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根据这个临床现象,我曾经和任老师专门讨论过。我说心绞痛啊,任老,你说是亏了营养疼还是没得营养疼?他说缺氧是因为缺乏营养,这是真的。我说血管堵塞了,所以不行。他说的是血管堵塞的地方疼还是心肌疼?这让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好。事实上,不通带来的痛苦和营养不良带来的痛苦是同时发生的,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以冠心病为例。这个病人主要是不通,你要活血化瘀。这个病人主要是心肌营养不良,你要益气养血。对于我们医生来说,要掌握这两种技术,这两种理念,我们要学习。
就像痛经,有的人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有的人用补气养血的药物治疗。用活血化瘀的是基于她的气滞血瘀,用益气养血的是基于她的血虚子宫失养。临床上,我们来看看如何辨证。
所以我们现在说的身痛,是一种供血不足,皮肤失养的综合征,属于虚则痛,失养则痛。所以桂枝汤中增加了白芍的量来养血柔筋,解痉止痛,加了生姜的量来吸引药物到表,加了人参补气养血。这个方子对于气血不足,皮肤营养不良引起的身体疼痛有很好的效果。我们说气血两虚,养血不足,脏腑失养,可以用八珍汤,人参滋补汤。皮肤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疼痛。我们经常用八珍汤、人参滋补汤,效果都不理想,新加的汤是个好方子。
我以前举过这个例子,记得吗?我说我在纸上得到了最后的感情线,我从来不知道我要做到。我治疗产后身痛的时候用人参养颜,用八珍效果不好。刘老师提醒我用辛甲汤,结果我用的姜少了,疗效还是不好,就加大了姜的用量,使之有效。所以我们在用这个方子治疗气血不足、皮肤营养不良引起的身体疼痛时,一定要按照方子中剂量的比例来用药。
以上摘自郝万山的《伤寒论》。
是气滞还是气血不足?是不行就痛苦,还是因为气血不足,营养不足而痛苦?气血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单纯气滞少,单纯失血少。所以还是要差异化。
然后丹参四物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余省汤要区分清楚,临床症状要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