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药用价值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胀满、呕吐、吞酸、泄泻、黄疸、高热眩晕、心火亢盛、失眠、血热呕吐、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用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长于清火。用于目赤口疮。姜黄甚至清胃止呕。用于寒热、湿热痹阻、痞满呕吐。玉黄连疏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药理作用

1,抗菌效果

2.抗真菌效果

3、抗病毒作用

4.抗阿米巴效应

5.抗炎和抗腹泻作用

6、心血管效应

7、解热作用

8.降血糖作用

9.降血脂作用

10,抗氧化作用

1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2,抗溃疡作用

为了大众

胃脘痛、脾虚泄泻、五变肾脏病泄泻患者慎用。

医学禁忌

本品苦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亏者慎用。

精选处方

三黄丸:三焦治夫妻。上焦有热袭,目赤头肿,口疮舌痛;中度可乐有暖心易怒的饮食;下焦发热、小便赤赤、大便秘结、五脏发热可导致坏疽、疔疮、痈肿、大便肿痛或出血等五种痔疮疾病:黄连(去须去苇)、黄芩(去苇)、大黄(煨制)各12枚。上面是细粉,蜂蜜炼成梧桐树那么大的药丸。每次用开水送服30粒。如果脏腑停滞,就要增加药丸的数量。有积热的孩子也要服用。

《伤寒论》黄连汤:治伤寒、胸中发热、胃中邪气、腹痛呕吐:黄连150g、甘草150g(炒)、干姜150g、桂枝150g(去皮)人参150g。一桶水七味奉上,煮六升,归我。三天两夜的御寒衣物。

“知止方”黄连安神丸:可治心烦、不安、神志不清、上热、胸痹等症。心是闷的。吃进吃出:朱砂20克,黄连25克,生甘草12.5克。是细粉,泡在汤里,蒸糕丸有小米那么大。每次吃19饭,总会吞口水。

“方菊”泻心汤:治心经实热:黄连35g。煮一杯半的水和一杯远一点的食物给孩子取暖,减少。

《本草经》注:邪菊、芜菁花、玄参、白鲜;害怕款冬。

舒本草:恐牛膝。

纲要:黄连味苦性寒,可降火燥湿,中病宜停。怎样才能长期服用,使杀令有规律的进行,并能砍下来?

本草正确:黄连擅泻心脾,若用之无益,则引格阳,故寇宗英之日:虚寒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日:夏血痢不用黄连,阴也入。

本草静姝:凡血虚气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患者,引起心悸、失眠,还受发热、急躁、口渴的困扰,以及产后失眠、血虚发热、腹泻腹痛、小儿青春痘、阳虚泄泻、老年人胃寒泄泻、晨起阴虚泄泻、因病肾泻、真阴不足、内热易怒。

神农本草经:苦而寒。主治:热、眼痛、眦伤、流泪、明目、腹胀、腹痛、痢疾、妇女阴肿痛。长期服务令人难忘。

《名医》:微寒,无毒。主治:五脏寒热,久泻,脓血,止渴惊悸,利水,益骨,和胃,粗肠,利胆,治口疮。

《本草纲目》:主体消瘦,气短。

药性理论:恶僵蚕,忌猪肉,恶冷水。杀小儿疥疮,明目,疏肝,清热解毒。

日华子本草:治五株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增肥,止血,并发疮疥,盗汗,天热。将五花肉蒸成丸,治疗小儿疳积。

开宝本草:味苦,微寒,无毒。五脏寒热时,久泄血脓,止渴慌,去水骨,和胃,厚肠,利胆,治口疮。

本草:黄连有许多治疗眼睛的药方,但甘阳丸特别奇怪。遮目赤目之症,因血瘀所致,故用活血药物合黄连治疗。血是热的,所以洗起来也是热的。

《本草》:今人常以苦燥之意治痢。但是看到肠虚漏,好像有便血,就可以用,不知道停什么。不论寒热多少,但以最佳剂量为度,则更危险,更困倦。如果气盛而病初,发热血痢,服后即止,仍不必事事亲为。或者空冷,不需要带。我喜欢景。

《药法香》:泻心火,除脾胃湿热,治烦躁恶心,中焦热郁,呕吐。治疗心满需要用药。仲景治九种胁胀,五种泻心汤都用。

药性伏:味苦,性平,气寒,无毒。沈也,尹也。用途有四:泻心火,消心中之饱胀;主肠,除红色混在肠内;应该是用来治疗眼疾发作的,疮、溃疡的治疗也是一样的。

草药汤:寒气,味苦。味浓气稀,阴也阳。叶盛,无毒。

《香》云:泻心火,除脾胃湿热,治烦躁反胃,中焦热郁,直立呕吐,心满须药。仲景治九种胁胀,五种泻心汤都用。有必要使用它。

《心经》说:泻心经之火,目肿疮须用。苦寒者,阳有余,苦之。宁痰散寒,治下焦虚,强肾。

《简》云:酒煎了,酒泡了。

《本草纲目》说:主热、眼痛、流泪、明目。腹痛泻肠,妇阴肿痛。五脏寒热,可久排脓血,止渴恐慌,除水利骨,调胃厚肠,利胆,治口疮。长期服务令人难忘。

《液》云:始少阴,苦燥,故入心,火必燥。但是,泻心其实是脾,因为儿子能使母固,其实是泻子。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

藏在海里的祖传药方,可以终身预防斑疮:黄连煎一次,孩子还活着就灌下去,反响很大。已经大声倒了,斑点很轻。在古代方剂中,黄连是治疗痢疾的最佳药物。

《伊彦》云:治痢有微血,不可用黄连。它是一种苦而干的药剂,不足会造成危险和困难,所以要用在真品中。

《本草》也说:龙骨,李氏,黄芩使之,邪菊,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法拉,胜乌头,解巴豆毒。

本草补:用生姜汁炒辛散,有清热的功效。

《本草戏》:谈入云:苦入心,寒除热。大黄黄连之苦,可导心下虚热之泻。又有云:热者必泄其苦,黄连之苦必降阳。又有云:甜则动,苦则安,苦则安。

接骨云:泻心火,除脾胃湿热,治烦躁恶心,中焦热郁,呕吐。味苦,味浓,有升有降,阴中有阳。有五用:泻心热、去中焦火、消疮、除风湿、爆红眼。炒酒涨。另云:去中焦湿热,黄连泻心火。眼痛不能当忍者,用黄连,根,泡酒。黄连、枳实用于隔夜不能进食者。

《本草纲目》:黄连味苦性寒,能降火燥湿,中病宜停。

《本草经》:黄连生于天地之寒气,故味苦寒无毒。味比气浓,苦稠,阴。排出为宜,要想上去就要引导。从少阴与阳明,足少阳与厥阴,足阳明与太阴入手。是病酒仙丹,是滞草。六经各有千秋。其主热,目痛,流泪,明目,畏胆,凉心,清肝胆。肠痛,腹痛,腹泻。

“别路”也是主要的发泄方式。泄,泻也;大肠中的血也是脏毒的俗称。除了养骨、厚肠胃、治口疮,还可以去除肠胃、脾脏的湿热。服役时间长的,难忘。心里没有火就清楚了,清楚了就清楚了,就不会忘记。

本草:味苦,寒气。味浓气稀,可升可降。重,阴,阴中略阳。无毒治一切火邪,按各制煎。

《本草飘逸》:苦寒引冬,凉水引之;有一种黄色,是中国制造的。它也被认为是治疗心脏的药物。热风引起的炎症,就是把炎症当成苦品,用不同的东西钻进去,改变它的性质,使它平和。

《药性解》: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主心火炎,眼疾发作,疮肿,肠赤泄泻,痞满泄泻,小儿疳积发热,消痈生疮,惊悸烦躁,天气炎热。

《本草求真》:泻火实热之心。

《应得本草》:黄芩、龙脊、李氏制成。牛膝、款冬花、冷水、菊花、玄参、僵蚕、白鲜皮和芫花。避免猪肉。杀乌头、巴豆、轻粉。

本草释义:黄连气寒,冬季秉寒之湿气,入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南国之火味,手少阴、心经。气味下降,而且很浑浊。其主热为眼痛,心火,内热,心病弃肝,肝开窍于目,黄连苦寒,故火也清。手阴虚正脉从面,闭目眦,手阴虚为心火,火盛,则心急而泪出;伤兵皆怒,黄连心纯,故主之。其实泻子,心,肝木之子,清心,肝邪泻,所以明目也是清心的。

读神农本草:黄连气寒,秉冬寒之湿气,入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南方有火的味道。入手时少阴少心经,味如水。万物皆同,故能除水火之乱,属湿热之病。

神农本草经百记:苦而寒。主要是热空气,除了气体中的热量。眼睛疼痛,眼角受伤,流泪,视力提高,除湿热之病。腹胀腹痛腹泻湿热。

经典中的舒正:黄连植株丛生,藤蔓相连,故一茎数百株,故名偶,其治也久延。举个例子,如果黄连粉是阴疮的主要病因,那就不是突发疾病,也不是一治就能治好的,所以《伤寒论》有两本书,从来没有新的病。

新版本草:黄连,味苦,寒,升或降,阴而无毒。进入心脏和网络。最泻火也能入肝。和引经药差不多,都可以入其内,入其心,尤其是经书。止呕止酸,止渴。治火眼很神,可以安神,止梦遗,止狂躁,去满,去女方外阴肿。治疗因食土而致的小儿疳积,解暑、湿热、郁热,有一绝。

本草:大苦大寒。入心泻火,平肝凉血,燥湿解郁,可除心中邪血,泻脾火。酒炒可治上火,姜汁炒可治中火,水炒可治下火。

药物毒性

黄连素的治疗剂量相当安全,副作用小,长期服用没有障碍。黄连素2.0克一次口服或黄连粉100克同时服用,未见副作用。在动物实验中,毒性也很轻,口服不易杀死小鼠。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0.01g/kg,其半数致死量为0.066g/kg(黄柏和黄连分别为0.52和0.73g/kg)。

猫口服0.1g/kg可引起全身抑制和呕吐,8~10天后死亡,呼吸由兴奋变为麻痹,死前可出现抽搐。小鼠腹腔注射硫酸小檗碱的半数致死量为24.3mg/kg。四氢小檗碱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940mg/kg、790mg/kg和100mg/kg。

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腹腔注射的致死剂量为24.3mg/kg。黄连素最严重的毒性是心脏毒性。临床上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100mg滴入葡萄糖溶液。患者有头晕、气短、心律不齐、循环和呼吸停止等。,已报告死亡病例。过敏反应也很常见。黄连素注射液(0.1%)2 ~ 4ml,可引起瘙痒、荨麻疹、体温升高、心悸、关节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血压下降和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