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剂量大不代表疗效好?

中药的用量要根据地域、季节、体质、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中药剂量越大,疗效越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剂量视情况而定。

中药味苦性寒,夏天剂量可以大一些;冬天用量要小一些。鲜中药含水分较多,用量可稍大;干中药的水分已经耗尽,要适当减少用量。体质强的人可以用多一点,体质弱的人则相反。老人和小孩要少用。药性强烈或有毒的中药,一定要减少剂量,遵医嘱服用。如果药物比较温和,剂量可以适当大一些。

不同的剂量有不同的疗效。

不同的剂量有不同的治疗效果。比如甘草起调和作用时,用量要保持在1 ~ 2克之间,多一分或少一分都达不到调和的目的。若用甘草益气养心、暖胃和中焦,剂量宜为5 ~ 10g。超过这个范围,药效就会发生变化。有些药材也可能因剂量不同而产生相反的效果,如川穹。剂量小的时候可以收缩子宫,兴奋心脏。剂量大时,心脏会因麻痹而停止收缩,导致心脏抑制,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一些中药的用量,如鱼腥草、车前草,可以控制在30 ~ 100g之间。有一些中药特效的,用量也可以适当增加,尤其是多种药材合用时,即使是鲜的,也要酌情减量,必要时应征求中医的意见。

用量过大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中药用量太大,就会出现中毒。比如苦寒药黄连、龙胆草等,如果少用,可以清胃火,刺激食欲,否则会有不良后果。而具有温里作用的肉桂、附子,小剂量就能健脾和胃,温补肾阳,否则内热上溢,火热袭身脏腑。还有一些中药,小剂量可以治病强身,大剂量服用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有些中药虽然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如果大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要记住“毒品有三种毒性”。至于那些剧毒中药,不宜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