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盐有什么作用?
1,别名不同
胡盐(《名医阿别录》)、土登盐、阴土盐(《唐本草》)、岩盐、寒盐、冰石(《石爻尔雅》)、羌盐(《日华子本草》)、蓝盐(《本草经》)、岩盐(《地质矿物学词典》)、大青盐(《地质矿物学词典》)。
2.药理作用
该产品具有抗菌和利尿作用。
3.加工和处理
本产品为石盐。收集后,清除杂质和灰尘以备后用。
4.性味和性向
性味,寒。
经络入心、肾、膀胱。
5、功效主治
1,凉血明目,盐味咸而寒,能入血,寒能清热,故能清血热表,血凉,目明。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眼痛不清;或心虚邪热,客心疼;血热引起的吐血、舌苔出血、血尿等症状,《名医别录》中说:“主心、腹痛、血尿、吐血、舌苔出血。”这正是《内经》所说的:“热为内邪,控之成寒。”
2.滋肾利尿:此味咸,入肾经能入肾,但能利水脏,盐能润泽下半部。寒能清热,入膀胱经,能开膀胱经,利小便,清利膀胱,泄热。《金匮要略》中景用茯苓严蓉汤治疗脾胃虚寒的淋病患者“小便不利”。这取其滋肾润下半身的功能。《本草纲目》:“健骨健齿,明目黑髯。”
3.区别应用:同为盐结晶的严蓉和牙碱,其性味相似,均可治疗风热红眼,但严蓉凉血止血,滋肾润小腹,而牙碱则能清热五脏和胃,治发热、止渴、哮喘等症,用法不同。
6.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1 ~ 1,5g;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磨粉、擦牙或水化口腔、洗眼。
7.应该避免兼容性
以及适当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兼容性应用
1,配茯苓:清热利湿,茯苓味甘淡,利湿,健脾和胃;荣盐性咸性寒,滋肾润下半身,利水泄热。二者合用,既能滋补脾肾之虚,又能清热利湿,可用于治疗淋证等症。
2、用桑叶:凉血明目。桑叶味苦、甘,性寒,善祛风热,有明目凉血的作用;颜溶工作时间长,凉血明目。桑叶得严蓉,增强凉血功能,严蓉得桑叶,有祛风热之功。两者合用,可治疗血热引起的红肿疼痛、呕血等症。
8、冬季健康需要知道的
1,滋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 ml以上,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最少要喝1500ml的水,秋季喝2000ml可以保证肺部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建议每天多喝水。,一次喝很多水不渴会适得其反。水分超过了身体必需的量,细胞内的水分含量就会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造成“水中毒”,危及生命。正确的饮水量应该根据个人的日常活动来调整。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要喝1.5~2L的水。每次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保暖。
有的人粗心大意,天冷了没及时添衣;有的人穿的少,为了美观不扣外套的扣子。一大早和一晚上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容易着凉。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天冷了,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自然反应。最好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多穿点衣服,尤其是把腰腹部裹紧。
选择冬装的第一标准是保暖。在众多种类的服装材料中,羊毛、氯纤、腈纶、蚕丝、醋纤粘胶棉的保暖性最高,而尼龙、丙纶、涤纶由于导热系数高,不适合御寒。织物中含有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丝绸含有大量的空气,所以它们的保暖性很好。特别是毛织物的毛孔不是直通的,保暖性更好。
3.晚上喝完盐水再喝蜂蜜
秋天过后,我经常感到口渴。光喝白开水抗不住秋燥。人体水分会很快被蒸发或排出体外,所以应该是“早上盐水,晚上蜂蜜汤”。白天喝盐水,晚上喝蜂蜜水,不仅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也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好食疗。同时可以预防秋燥引起的便秘,一举两得。
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提高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前服用10 ~ 20毫升蜂蜜,用温开水冲服,既能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又能镇静安神,解除烦闷。此外,盐水和蜂蜜水也有防止血压升高的作用。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的含量很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4、饮食注意防止秋燥
多吃些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以多吃辛辣、酸味、润燥或降肺的蔬果,尤其是白萝卜、胡萝卜。虽然多吃“苦”的蔬果是秋分养生的主要方式,但也不能吃得太多,撑得太多,以免造成胃肠停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过后,寒冷的气息越来越浓。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如果吃水果过多,很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对于运动员来说,每次运动后应多吃滋阴润肺、补充津液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能有效预防秋燥。如果出汗多,也可以适量补充一些盐水。秋分的药膳可以善用百合,如百合莲子汤、百合莲子瘦肉汤、银耳百合汤等。
5.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秋冬季不要洗澡时间过长,会使皮肤表面的油脂失去保护,使皮肤更加干燥发痒,甚至引起皱纹和脱水。建议洗澡时间20分钟,淋浴时间3到5分钟。很多人都很喜欢洗热水澡,尤其是一些鸡皮的女生,有“热水能洗去鸡皮”的心理。但实际上,过高的水温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的干燥。建议洗澡水温在24℃到29℃之间。
秋冬洗澡不要太勤快。很多人觉得洗多了身体会越来越干净。其实这样做只会让皮肤越来越干,反而会加重皮肤瘙痒的问题。导致表皮变弱,被细菌和真菌侵入,导致其他皮肤感染。
6.多睡一个小时
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收冬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同乐,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太阳,养藏之道也。所以秋冬养生,注意收阴,提高睡眠质量,会事半功倍。“秋早卧冬早起”是这个时候的主要健身方式。至于具体的睡眠时间,建议每晚在午夜(即9: 00 -11: 00)休息,尽量在午夜(11: 00 -1: 00)入睡。因为儿童期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睡觉最能滋阴,睡眠质量也最好,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常人每天睡眠时间一般在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头北脚南定位准确。人体随时随地都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大脑在睡眠时也会受到磁场的干扰。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姿势,使磁力线顺利通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让睡眠更加香甜。睡姿放松,像弓一样睡觉效果好,右侧卧负担轻。
7.多运动预防秋乏
为了避免中午感到疲劳,并保持一整天精力充沛,大多数健身教练建议多做中等强度的运动,即使心脏跳动达到目标心率的70%至80%的运动。专家说:“倾听你身体发出的声音。如果你处在一个压力很大的工作环境中,剧烈运动可能不会让你感觉更舒服。可能做修复瑜伽更好,让大脑放松。”
根据健身专家的说法,理想的安排是每周进行两到三次高强度的运动,并加入较低强度的项目,如瑜伽、散步或负重训练。即使不累的时候,有意识地拉伸几下也会觉得舒服。拉伸可以使人体的胸部器官挤压心肺,有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组织器官。